第二章 儿童文学创作与欣赏

 
第二节 欣赏儿童文学的心理特征

一、 儿童欣赏儿童文学的心理特征

  由于儿童在心理、生理及生活经历、文学素养上的局限,决定了他们欣赏儿童文学的心理特征。

  接受的阶段性:“儿童”,如果从宽泛的角度来理解,它包括了生命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时期,一般经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前期。这一时期,其生理心理所发生的迅速变化是成人阶段所无法比拟的。各个时期的特征十分明显,尤其在语言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也即在文学的接受方面表现出不同阶段的本质特征。在儿童文学中,可以编出适合不同年龄、年级的读物,以便适应不同阶段的欣赏心理,这在成人世界里是难以找到的欣赏现象。

  感知的直观性:儿童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这种感知的直观性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感知首先接受的是那些具体鲜明的形象;二是感知的过程也主要采用从形象到形象的联想方式;三是感知的结果常是具体、直观的。儿童普遍注意形象的外部特征,并在这种对象外部特征的影响下理解和评价作品艺术形象的内涵。

  想象的活跃性:年龄的限制决定了阅历的狭隘,阅历的狭隘激发了想象的活跃,想象的活跃性在欣赏中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求知欲使他们的触角一直渴望蔓延到作品所描绘的哪个多彩世界;二是阅读的限制使这种想象常常跃出作品设计的情境轨道;三是经验的不足使想象洋溢着一种浪漫化创造激情。一、三是可取的,是欣赏心理中值得大加肯定、提高的,而第二方面却需要必要的暗示与指导。

  感情的强烈性:没有不动情的欣赏,但这还不足以形容儿童欣赏心理中的情感表现,他们动情的程度往往不止是一种感染或潸然泪下,还表现为超越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将艺术虚拟的现象当作现实来接受。因此,情感表现在表情上大喜大悲,绝不掩饰;在语言上大喊大叫,绝对外露;在行动大手大脚,绝无保留。这是吸收心理上最彻底的情感投入,它引发了较真切的体验,并在其中完成了情感的审美陶冶。

二、成人欣赏儿童文学的心理特征

  出于欣赏者年龄在生理心理上的成人性质,其欣赏心理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复杂性:重温旧梦者有之,补偿失落梦幻者有之,逃避现实者有之,了解研究者有之,童心未老者有之 ……差异性极大。但也有一些比较接近的共同心理:

  (一)成人总是带着一定的成人角度,把生活与艺术方面较为成熟的心理积累融进具体的欣赏实践,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精神活动。

  (二)或多或少地怀着一颗童稚的心,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角色转换心理。在成人的欣赏中,真正具有一颗 “赤子之心”(或童稚之心)的为数甚少,更多的是在欣赏心理上,忘却自己成人的身份,设身处地、转换角色,然后跨入感知、想象、情感的欣赏门槛。

  (三)前两种心理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不平衡引发出不同的欣赏心态,而最好的统一途径是:在心灵深处拥有一份对儿童的责任感或较为深刻的人道精神,这样才能使这种欣赏心理处于最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活动状态。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你是否曾以这样的心境去阅读儿童文学,把你的阅读体会放到讨论区,与大家分享吧。

《有一种童年是粉色的》

(附: 《窗边的小豆豆》

《讲读儿童文学的那些个上午:阳光灿烂 目光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