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而语言素养是指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明显地存在:教风盛行,忽略学生的自读体验,忽视培养语感。诗歌——它有着直率明朗的抒情性、流畅而优美的音乐性、参差不齐的形体美、天真活泼的趣味性等特性,而深得儿童的喜欢,对于他们丰富词汇、陶冶情操、增长见识、开发智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同时它又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对现代的儿童进行诗化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还可以使儿童增加体验,培养语感。具体到儿童的诗歌,在教学中我们接触更多的还是儿童散文诗的教学,儿童散文诗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儿童文学样式,它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的形式,它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常常富有哲理,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压韵,散文诗还具有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语言天真,意境优美,音调和谐,节奏感强等特点。儿童散文诗的“诗情画意”和“短小精悍”深受儿童喜爱。
儿童散文诗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在散文诗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中,教师能否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高效优质地将散文诗所蕴涵的内在信息传递给儿童,将直接影响着儿童对散文诗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以及散文诗教学的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组织和指导好散文诗的教学,对我们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一、简洁生动的导语
儿童散文诗教学的导入方式有多种多样,但任何一种成功的导入方式,都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并且可以收到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活动兴趣、帮助儿童明确活动目的的效果。导入环节不是活动的主体,更不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它所占的时间一般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作为整个活动的开始,对儿童来讲,它是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的认知系统和情感系统的初始启动。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就必须认真考虑导入方式的设计、语言的使用及情感的传递等方面,是否具有趣味性、艺术性以及与所要学习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是否相一致等因素。例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爷爷有胡子吗?你爷爷的胡子是怎么样的?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有关冬爷爷的胡子的散文诗……这是典型的与儿童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在相应的天气里组织教学,导入一开始,教师就要非常注意良好情绪、情感氛围的营造。在谈话的过程中,始终以一种轻松优美的语调、语气来进行,并且在轻松的谈话中很自然地施以恰当的教学策略。
二、 “因材而异 ” 的教学策略
所谓 “因材而异”,是指对不同的儿童散文诗教材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可以利用自然情景、生活情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散文诗的教学。
1、运用自然情景法
儿童散文诗《桑树妈妈》、《落叶》等自然特征明显,比较形象,儿童容易理解的作品可以采用自然情景法。比如《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到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下面,把它当作小屋。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
“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作品构思新颖,语言简练,季节性明显,生动形象。可以选择在秋季的落叶树下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然情景的认知教育功能,让儿童躺在落叶下面,坐在落叶上面,在与落叶的亲密接触情景中,理解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受诗中角色的可爱有趣。通过对儿童散文诗的欣赏和有表情地朗诵,可以引导儿童根据诗里的内容画出简单的情节画,进行扩散思维,仿编散文诗,等等。
2、运用生活情景法
儿童散文诗《小锤子》、《轻轻地》等行为习惯教育类的作品,旨在养成儿童懂礼貌、讲文明、爱父母等行为习惯。这类对儿童良好习惯具有行为教育功能的作品,教学时可以采用生活情景法。比如《轻轻地》:
妈妈起床啦!
轻轻地穿衣,轻轻地下床,轻轻地走路 ……
爸爸昨天上夜班,回家很晚很晚,现在还在甜甜地睡着。
佳佳起床啦!
轻轻地穿衣,轻轻地下床,轻轻地走路 ……
妈妈望着佳佳笑,佳佳望着妈妈笑。
呼噜,呼噜,爸爸睡得好香呢!
作品反映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妨碍他人休息。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往往是父母长辈不影响他(她),他(她)可以影响任何人的休息,这么看来,对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又不能仅仅是说教。所以,这类作品可以通过生活情景的表演来进行,发挥生活情景的行为教育功能,让儿童扮演诗中的角色,表演诗的情景,亲身体验“轻轻地”感觉,逐步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3.运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一些比较抽象的,离儿童生活经验较远的作品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比如《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儿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儿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儿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 ……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有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这个作品描述出绵绵的春雨、欢快的群鸟、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但凭儿童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技术,配上轻柔舒缓的钢琴音乐背景,童话般的小屋在沙沙的小雨中静默着,屋檐下人性化的小鸟唧唧喳喳互相辩论着,伴随甜美的角色语言,显示出的翠绿的草地、嫩绿的柳枝,粉红的桃花、淡红的杏花,金黄油菜花、鹅黄蒲公英 ……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儿童的注意被吸引了,儿童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把听到,看到的春天告诉他人。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活动可以让儿童充分感受到散文诗的意境,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此情此景,对启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
“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作品能否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示范朗诵很重要。由于受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儿童对散文诗的欣赏与创造不能象成人那样直接通过阅读文字轻而易举地来把握,而是要依靠教师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传递来学习。散文诗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和引导儿童去欣赏、创造散文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散文诗本身的理解把握情况,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解说水平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果。儿童散文诗一般以抒情为主,侧重于通过画面内容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即散文诗的画面深层蕴涵和承载着作者的情怀。如果仅引导儿童单纯去理解散文诗中的语言及其所描绘的画面内容,那么就不能算完全了解了散文诗,或者说仅是一种对散文诗浅层次的解读。只有让儿童去感受、把握散文诗作品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才能真正懂得作者要表现的全部。例如,《夏天》:树叶打着卷儿,小花底着头,……风来了,云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起来……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了在炎热的夏天里生物对风、雨的渴望。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在散文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切准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还是轻松诙谐、幽默风趣,为教学中情感的准确投入作好准备。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所投入的感情还应是真实充分的,是教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而非矫揉造作或随意曲解。教师的情感在教学中真实充分的投入,是帮助儿童有效地接受散文诗的一种重要方法。散文诗所承载的很多情感信息,往往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儿童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儿童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http://www.huiyu.net/Article/xxyw/ywlw/200505/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