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不相信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这种说法,你也一定会喜欢淘气包艾米尔。
当代儿童文学大师林格伦被誉为
“瑞典的安徒生”,在她为孩子写的上百种儿童读物中,淘气包艾米尔的三部曲——《勒奈贝尔亚的艾米尔》、《艾米尔的新花样》、《艾米尔的最新花样》,生动、幽默、好看。和林格伦笔下的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疯丫头玛迪琴等人物一样,艾米尔也是少年儿童被压抑的狂野幻想的化身,他的淘气行为其实正代表了儿童对自主力量、自由和快乐的向往。
艾米尔是一个可爱的乡村男孩,壮实得像个小牛犊,心中充满了活动的渴望,脑子里鬼点子层出不穷,
“即使他自己不搞恶作剧,恶作剧也会找到他头上”。他一刻也不肯安静,所到之处无不是电闪雷鸣、鸡飞狗跳,以至于全体村民集体募捐要求把他送到美国去。艾米尔每闯一次祸,被爸爸关进木工房时就刻一个小木头人,到小说结束时他已经刻了369个木头人了,而他很少犯同样的错误,每次都是新花样……
但艾米尔绝不是一个只知道恶作剧的孩子,他的淘气伴随着童年的天真、可爱、活泼、聪明,他的身上具有许多成年人曾有过却失去了的可贵品质。他很倔强,睡觉时一定要把心爱的帽子和枪放在身边;他机智过人,不小心把汤罐套在头上,被人嘲笑时立刻用俏皮话回击;他勇敢又果断,出其不意地帮长胡子妇人战胜了强盗
“麻雀”;他年仅5岁,却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认为“饭让那些需要的人吃了更有用些”;他心地善良,喜爱动物,善于体察动物的心理,凭自己的智慧得到了一头牛、一匹马和一只小猪;他有商业头脑,用各种方式为自己赚钱;他富于同情心,为了分担朋友的痛苦,宁肯在长工房过夜,又在风雪之夜送长工进城看病,为帮助别人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艾米尔也知道自己的淘气给别人添了麻烦,他曾经主动要求关木工房,也曾祈求上帝停止自己的恶作剧,但艾米尔的妈妈一直认为他是个可爱的小家伙,相信他将来会成为大人物。母亲的这种理解、宽容、信任和期待,无疑可看作林格伦本人对这一人物的美学评价和理想寄托。艾米尔其实是作者理想中一个各种天性都正常发展的孩子,林格伦通过他,向社会提出了一种看待儿童的新观点:淘气并非坏事,而往往是孩子聪明、活泼的表现,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展示自己能力的一种独特方式。若予以理解,引导得法,淘气的孩子大多能先成为人才,有非凡的创造力。小说中一再提到艾米尔长大后当上了市政委员会主席,成为一个好样的男子汉,正是作者基于这一新儿童观的定向暗示。
林格伦曾说过艾米尔是她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儿童文学形象,她像一个善解人意的慈祥老奶奶,以宽容甚至欣赏的态度看待艾米尔的种种淘气举动,努力探索孩子的心灵,在写出他要求自主、自由,无所顾忌、敢想敢干的闯劲的同时,把笔触深入到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捕捉、把握艾米尔淘气背后蕴含的微妙心理,他的
“一片好心”和行为根据。比如他把妹妹伊达升到旗杆顶端是想让她看看远处的马里安奈龙德镇,把老鼠夹子放在地板上是怕老鼠饿极了去啃爸爸的脚趾头,而把龙虾放在爸爸床边是为了讨爸爸喜欢……尽管结果往往与动机适得其反,闯了不少祸,有的还是破坏性的,但艾米尔这种渴望探索世界的欲望却是值得称道的。这一人物浓缩了现实生活中许多淘气包的特点,他的种种趣事也仿佛直接取自现实生活,所以特别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鸣。孩子们不仅可以在艾米尔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还可以通过阅读宣泄自己的幻想和创造力,获得审美心理的满足和快乐游戏的愉悦。
作为家长和教师,我最感动的是林格伦幽默风趣、温和宽厚的长者文风,完全摒弃了成人面对儿童时生硬呆板的劝喻和训诫,使人深切感受到她对童心的至善至美的欣赏。小说情节曲折多变,巧合比比皆是,意料中忽见奇转,节奏紧凑,噱头迭出,故事繁多而不觉冗长,祸事重复却不显单调,加上作者对瑞典农村美好自然景观和浓郁风土人情的展示,使艾米尔的故事既幽默又充满浓浓的人情味,每每展读总是爱不释手,总能得到如沐春风般的审美享受。
《中国教育报》
2004年12月9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