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文学阅读,一类是实用文阅读。目前文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认识,但实用文阅读的教学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几乎是个空白,这对教育造成了极为不利的状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国公民实用文阅读能力普遍较低。
什么是“实用文阅读”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文学阅读,一类是实用文阅读。目前文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认识,文学阅读的教学也有所改善,尽管这离全面地实现由 “ 记叙文阅读 ” 向文学阅读的转型仍有较大的距离。但实用文阅读,尤其是小学的实用文阅读,远未引起重视,实用文阅读的教学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几乎是个空白,这对教育造成了极为不利的状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国公民实用文阅读能力普遍较低。这可以从语文教师身上反映出来,经过大学中文系学习的语文老师,反而害怕读 “ 理论书 ” ,也不太会理性解读。我们认为,实用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必须从小学抓起,撑起实用文阅读这一方天。
实用文阅读区别于文学阅读。文学阅读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性,阅读是鉴赏,重点在于言语的品味和感悟。实用文阅读是为了获取文章的意思,阅读是理解,就像我们读报纸,读信,读百科知识,读学术著作那样。
实用文阅读所涉及的文本是文章或普通文,因而不妨叫做 “ 文章阅读 ” 或 “ 普通文阅读 ” 。但在我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所谓 “ 普通文 ” ,指的是 “ 记叙文 ” ,带有文学性的 “ 说明文 ”( 如科普小品 ) 和 “ 议论文 ”( 如杂文 ) ,以及一些在教学中偏向于文学性方面的 “ 应用文 ”( 如书信、新闻。 “ 日常应用文 ” 一般被放在写作训练,着眼其格式 ) 。学者付宜红在比较中日语文教学时批评道: “ 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 ‘ 记叙文 ' 占相当的地位。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名家名著经教材编者的删添更改,变为浅显易懂、中心明确的 ‘ 记叙文 ' 。在学习 ‘ 记叙文 ' 时,强调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主题和中心思想,学习作者表现手法等,这些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得学生在与文学作品接触时,始终需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 ( 即站在第三者的立场 ) ,把注意力放在对情节发展、人物行为等的分析和主题挖掘以及概括中心思想等上。 ” 这种阅读方式更像对作品的评判,或者仅仅是为了获取课后练习的标准答案,本质上是 “ 非文学 ” 的。另一方面,即使是 “ 说明文 ” 、 “ 议论文 ” 乃至一些 “ 应用文 ” 的阅读教学,也仿拟 “ 记叙文 ” 的套路,格外地强调其开头是如何地精彩,过渡是如何地圆润,结尾是如何地巧妙以及诸如句式丰富、比喻贴切、语言生动等等。这种方式阻隔了学生对文章理解力的发展,本质上又是 “ 非文章 ” 的。
为了避免可能引起的混淆,我们用 “ 实用文阅读 ” 的说法。日本国语教育界把阅读教材分为说明性文章教材和文学性文章教材两种类型。文学教材以诗歌、童话、小说为主,说明性文章则是包括一切有关自然、社会、文化、环境、科学等方面题材内容的文章统称。我们所说的 “ 实用文阅读 ” ,大致相当于日本的与文学阅读相对的 “ 说明性文章 ” 的阅读。美国宾西法尼亚州《阅读评价手册》,将阅读分为 “ 文学鉴赏型 ” 阅读、 “ 了解信息型 ” 阅读和 “ 操作型 ” 阅读。了解信息型阅读,包括阅读报刊文章、教科书、百科全书条目、专著等;操作性阅读强调在读懂文章的同时,还要有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相应操作的能力。我们所说的 “ 实用文阅读 ” ,涵盖了解信息和操作这两种类型。
要引领学生走向 “ 大人的世界 ”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实用文阅读的忽视,其中一个理由是较难有合适的选文。从过去教材中极少量的选文看,要么是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 “ 浅显议论文 ” ,将 “ 道理 ” 简单化;要么是《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赵洲桥》这类 “ 简单说明文 ” ,教学内容则放在说明方法上,而不能与学生认识社会的思考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新时期涌现的读本 ( 如广西教育出版社的《新语文读本》等 ) ,对拓展实用文的选文空间作了一些努力,但议论文方面往往与散文乃至童话、小说混编,没有凸显实用文与文学作品在阅读方式上的本质性差别,说明文方面则偏向于科普小品之流,内容涉及太空人、月球、虫草花鸟之类。
之所以出现选文的稀缺和单调,是因为过去我们对 “ 适合于小学生阅读 ” 乃至对“贴近学生生活”存有片面的认识。所谓适合于小学生阅读,过去我们往往理解为篇幅短小、文字平易,因而只能在专门为小学生写的文章里打圈圈。而专门为小学生写的文章,较难找出值得放在语文教材里去学、去教的篇目。所谓贴近学生生活,事实上却远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选文时反而把眼光转向人生之外,乃至地球之外。
专以学生为对象的“普通文章”,主要是各科教材和教辅材料。语文教师当然要为学生阅读手头上的各科教材提供帮助,但这不是语文课程在实用文阅读教学上的主要任务。或者这样说,要使学生更好地阅读各科教材,首先要在各科教材的编撰上下工夫,使教材内容的呈现适合中小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和接受能力;其次,其他各科教师也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在本学科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阅读本学科的教材,效果要来得更为直接,语文教学对此只能起辅助性的作用。我们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文阅读,更主要的任务是引领学生逐步地迈入大人的世界,逐步地引领学生去主动地接触那些不是专门以学生为对象的读物。
读大人的书,当然要考虑贴近小学生生活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贴近生活呢?我们以为,第一是小学生实际所从事的活动,包括语文活动;第二是小学生实际或可能面临的困惑;第三是编撰者、教师认为小学生也需要面对或思考的话题。在编撰学本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有认识的转变再加上足够功夫,能够进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实用文,还是很多的。
“学本”怎样对待“实用文”
“学本”是与“读本”、“课本”并行的一种教材类型,主要供学生自学之用。 “学本”的理想状态,是切实地“示学者以门径”。换句话说,与“读本”相比较,学本更侧重在辅读与导学上。我们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评点”,二是编制课后“思考和练习” 。
评点侧重在实用文阅读的指导,有多种功能:有的是直接点出阅读方法的;有的是提供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隐含着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有一些评点是延伸补充性的,或者为了防止学生孤立地理解文本,或者有益于理解的深化 —— 对文本语句作延伸性的理解,本身也是实用文阅读的重要方法。
“思考和练习”也有多种功能,但总的指向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包括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前面讲到,过去教材中所谓的“文章”,要么是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浅显议论文 ,讲一个“正确”的道理;要么是“简单说明文”,内容涉及太空人、月球、虫草花鸟之类。选文不当,再加上阅读教学内容的失误,久而久之,学生被培养出一种极为错误的阅读方式:以为实用文阅读仅仅是获取“信息”,而获取信息又被简单地理解为记住一些现成的事实性知识;以为阅读是一件外在于自己的事,而不是为了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这种阅读方式必须加以扭转。而扭转的努力部分地体现在学本的 “ 思考和练习 ” 上,如《沉默的学生》编有下列思考和练习题:
一、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两个问题:
1.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心理学研究的事实,而不是某人主张的观点。
2. 了解了事实,对我们 ( 学生自己或老师 ) 如何对待 “ 沉默的学生 ” 有指导意义。
二、假如你是一位 “ 沉默的学生 ” ,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假如你是一位 “ 主动发言的学生 ” ,这篇文章对你理解其他同学 ( 主动选择沉默的同学 ) 有什么帮助?
四、文章说,在上课时选择 “ 沉默 ” 的学生,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自信,或者是因为个人的性格偏向。那么,缺乏自信可以改变 ( 如果愿意的话 ) 吗?个人的性格可以改变 ( 如果愿意的话 ) 吗?请参考本册 “ 实用文阅读:健康的心态 ” 单元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新课标语文学本》 ( 小学卷,总 8 卷 ) ,王荣生、方卫平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版
文章出处:中国教育报
文章作者:王荣生
http://edu.hainan.gov.cn/showarticle.php?id=20010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