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您现在的位置是:Skip Navigation Links首页 > 理论学习 > 第十一讲 > 第一节 小学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第一节 小学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培养人。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是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音乐教学中增加班级合唱教学,在校内建立合唱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合唱训练,通过有表情的歌唱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魅力。通过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水平,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等等。合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操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一节 小学合唱教学及其实践

问题导入:合唱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无论是对于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还是人格品质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合唱教学如何开展?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手段呢?

小学合唱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因为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演唱的作品是两个声部或两个声部以上的多声部歌曲,要求统一和谐的音响效果。这就是说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又要与其它声部协调进行作品演唱。所以小学合唱教学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品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小学合唱教学在城市的少数学校中和偏远农村学校中难以实施、落实,其主要原因是学生难以做到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协调统一,老师在合唱教学时也感到顾此失彼,缺乏独立完成合唱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常常一首合唱歌曲需要好几个课时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学生没兴趣,老师没信心,索性将合唱歌曲变为齐唱歌曲。作为音乐教师,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应放弃,而是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思想,针对合唱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大胆打破教学常规,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措施。目前有关专业童声合唱训练的专著不少,但针对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不多,还有待我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我们总结了多年工作在一线优秀音乐老师的实践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建议,供音乐教师参考。

一、声音训练是合唱教学的基本条件

每个孩子的个性音质不同,每个未经过声音训练的学生都习惯于大白嗓子歌唱状态,而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家歌唱音色相对统一,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声音训练,将不同的个性音质融入发声状态相对统一的合唱之中,彻底改变学生喊唱的不良歌唱习惯。要改变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必须每节音乐课都进行十分钟左右的声音训练。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里玩性大、忘性大,发声问题会反复出现,每个音乐教师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不厌其烦地去纠正学生的错误。久而久之,学生的声音会有明显地提高。具体的措施常有如下几点:

(一)低段学生从轻声开始训练。

英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哈蒂指出:“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儿童去体会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活动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声音观念。同时还能保护儿童的嗓音,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唱效果。如果过早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发声训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对中高段学生采用“u”练声和哼唱练习,进行共鸣腔体的训练 。

通常进行合唱训练的老师都有一种困惑:1、声音的音区不同而声音不一致;2、声部的高低不同而声音不统一。即出现声音脱节的现象,怎么办?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可先用“u”下行练习,并逐步降半音下行练习,尽量唱到低音区,始终用唱高位置的感觉找胸声共鸣位置,然后逐步作上行音阶训练,来回反复训练,声音脱节的现象就会自然消除。同时坚持哼唱练习也是进行共鸣腔体训练的好方法。

(三)小学课堂练声训练要讲实效 。

科学练声不能讲仪式走过场,要扎扎实实落实到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用和更换训练曲目,同时还要选用适当的歌曲为练声曲,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练声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练声水平。老师不仅要自己掌握好正确的练声方法,还要能分辨学生发声方法的正确与否,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达到满意的练声效果。往往老师每节课都有练声教学环节,但没有追求练声实效,等于白练。

二、合唱教学要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无论学习什么知识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们音乐教材是从三、四年级开始出现合唱歌曲,学生由于缺少和声观念和和声技能的训练,突然进行合唱歌曲的学习,虽然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声部演唱,但在声部合唱时难以做到声部的稳定和谐和。所以我们合唱教学要降低难度,由简入深。

(一)让和声训练走进音乐课堂

每一节音乐课都要进行适当的和声训练,先由一个简单的和弦音开始训练,再逐级进行乐句训练,最后进行合唱歌曲训练。合唱的协调由音量、音色、音准三种因素结合而成,因此我们还要加强听音练耳的音准训练,培养学生的内在感觉能力,逐步形成合唱的氛围,才能有效提高合唱的艺术水平。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例足以说明这个道理,一个孩子你把他送到国外生活几年,即使没进学校学英语,他也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就是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会有助于一个人知识技能的掌握。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营造课堂合唱学习氛围。

(二)和声训练要讲究趣味性

每节音乐课都进行规范的和声训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性的状态,如果和声训练采用一定的趣味性教学,而且和声训练与歌曲合唱乐句训练相结合,和声训练就会变得生动有趣。当然和声训练可以与练声训练融为一体。采取这种措施既能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又能加强学生的和声观念,为合唱歌曲的学习奠定基础。当学生有兴趣参与合唱时,合唱的艺术魅力就会促进学生学习合唱的欲望。

案例1:四年级课堂合唱教学

 

三、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合唱的主动性必须从兴趣入手,合唱教学只是机械地进行分声部训练,而声部合唱训练,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随着重复训练而消失,所以我们合唱教学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合唱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措施如下:

(一)采用游戏法、音响模拟法巧妙地进行合唱训练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合唱歌曲还缺乏一定的欣赏能力,对合唱歌曲不可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给学生机械地进行合唱训练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合唱教学可以打破教学常规,合唱教学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和声观念,逐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审美价值,合唱兴趣也就自然会提高。如一年级音乐教学就可以采用游戏法进行合唱训练。

(二)引导学生运用和声知识为歌曲编配二声部

前面我们强调了和声训练的必要性,它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和声观念,又可以利用和声知识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感觉来促进学生合唱的兴趣,如中高段合唱教学,经常将一首齐唱歌曲引导学生改变为合唱歌曲,一是让学生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艺术效果,二是调动学生学习合唱的主动性。如三年级教材歌曲《当我们走过老师窗前》、四年级教材歌曲《山谷静悄悄》、《愉快的梦》,都由师生共同改编成合唱歌曲。在这些改编过程中同时提高了学生合唱技能,他们也能从自己演唱合唱的歌曲中得到艺术享受。我们相信合唱教学不再成为难点。

(三)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

1、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老师要具备合唱指挥的基本素质,要能够靠自己的艺术激情驾驭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合唱。同时还要有独立完成合唱教学的能力。如:钢琴伴奏一个声部,老师演唱一个声部;还可以为歌曲进行和声伴奏,老师随时帮学生稳定声部。

2、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老师可以挑选音乐感较强的学生进行课前培训,让他们成为各声部的首干,各声部有了核心力量,会加强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稳定性和谐和性。

3、在合唱歌曲教学时,要让学生聆听完整的合唱歌曲,享受其艺术效果,然后分清自己承担的声部角色,让学生明白即使自己承担的声部旋律不优美,但融入合唱之中就会使歌曲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因此学生仍然会兴致勃勃地投入演唱之中。

4、在合唱歌曲教学时,学生的声部分配不要固定不变,要经常互换,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高低声部的技能训练。课堂合唱教学不是合唱比赛,我们不是单一追求最佳艺术效果,而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如果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以学唱歌曲的两个声部,将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自己的音量、音色和音准来达到合唱协调的效果,绝对不允许学生演唱时塞着耳朵、低着脑袋,只顾演唱自己的声部,那样的合唱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