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您现在的位置是:Skip Navigation Links首页 > > 《走近京剧》教学评价
    《走近京剧》教学评价

      这是一堂综合歌唱课,本课通过对京剧的形成发展、表演形式等介绍,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初步了解。

      在教学中,我将视、听、唱、说、演相结合,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线,使整个教室营造出京剧氛围,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京剧的表演过程,变课堂为戏台,身临其境的感受京剧魅力;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京剧历史、行当、功夫、乐器的介绍;以实践的方法去体验感受京剧的声腔韵味。学生通过在课堂实践中模仿京剧的唱、念、做、打,会更加喜爱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热爱民族音乐艺术,也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我采用了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因为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天空。所以在这堂音乐课从参与的角度出发,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从我和学生一起探究京剧的角色、表演特征等,到师生共同表演,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提高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作用,营造了一个富有京剧味的音乐课堂,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了京剧天地”。

      纵观整节课,其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有部分学生表演积极性很高,教师应该调动另一部分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中,而不光只针对几个学生。加上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深度还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我将提高自已的音乐修养,增强驾驭音乐课堂的能力,教学准备更充分,教学过程更完善。

      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教学中要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我觉得这堂课能够较好地体现以上理念。本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分明,教学内容紧凑,教学手段灵活,整堂课听下来一气呵成,平实不花哨。

      一、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教师对能力、思想情感目标有明确要求,体现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师善于在每一教学环节中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法、参与体验法 、探究式学习等,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负担合理。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如教师讲解脸谱的特点时,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形式,而是通过欣赏戏歌《唱脸谱》来切入,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欣赏前,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歌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顿时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由于脸谱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激发了学生自己分析不同颜色的脸谱在表现人物时到底有什么异同的兴趣,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加之教师的讲解、提示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并且善于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本堂课非常注重音乐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活动设计合理。如:老师带领学生模仿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念白”及比较两种不同形式(有、无动作)的“念白”,积累学生对其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学生自行设计亮相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自主式、探究式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通过体验、模仿,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表演活动。

      稍有不足的是,由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而不是只有少数几个有特长的学生在参与表演,大部分学生都没能表现出自己对京剧的理解。同时应该把评价溶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评价氛围。及时反馈才能使教师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总的来说,这堂课还是相当成功的。不仅课堂结构合理,各部分课时分配恰当,而且教师基本功扎实,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无论从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结果来看都是较为成熟的一堂课,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音乐教师 邹莉)

      看黄石八中宋碧老师一节《走进京剧》,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朴实”。

      开始老师用《苏三起解》第一句导入京剧,接下来简述京剧历史,继而导入角色行当,其中举例示范、说明“念”的音乐性,小结京剧表演“四大功底”,进入伴奏“场面”,辨析“脸谱与变脸”。

      最令人兴奋地还是师生们的各种表演,锣鼓表演节拍稳定准确、有声有色,极具丑角表演天分的(师语)黑衣男孩的表演。师生同唱京歌,有京剧韵味的(师语)“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句的反复体验、演唱,临近结束前的佩戴面具、道具的表演,等等。演唱不算那么“字正腔圆”,表演也不是那么“循规蹈矩”,面具和道具并非那么逼真、奢华(估计可能是教师自己制作),很多地方甚至有点“滑稽、搞笑”,但背后显露的是“朴素、诚实”。

      结束,师生用极具“京剧韵白”的音调:“下——课——,老——师——再见——”!让人继续沉浸在京剧音乐之中不得而出。

    (武汉市新洲区音乐教研员 刘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