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您现在的位置是:Skip Navigation Links首页 > > 舞伴歌《祖国,慈祥的母亲》活动指导
    舞伴歌《祖国,慈祥的母亲》活动指导

    一、“舞伴歌”艺术特点及在中小学课外活动中的意义

    “舞伴歌”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影视娱乐节目和各类型的文艺演出中的一种新型的艺术表演形式。“舞伴歌”是以演唱为中心,以歌曲的宣传叙述为主体,舞蹈起到陪衬的作用,用简单的动作和队形的变化达到烘托气氛、增添色彩的作用,使表演形式相得益彰。

    在中小学课外活动中,“舞伴歌”是不可缺少的校园文艺活动内容之一。它既有强烈的时代感,符合青少年动静结合的特点,又有雅俗共赏的大众性,能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因此,“舞伴歌”这种节目形式一直深受学生和老师们喜爱。

    二、 中小学生“舞伴歌”的编排过程及要点

    (一) “舞伴歌”的选材

    1、歌曲的选材。①歌曲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具体内容可围绕革命历史、社会公益、主题教育、校园活动、各地民歌、戏剧表演、中外名曲等主题进行选择。②歌曲的音域恰当、符合年龄。一般来讲,6--12岁的儿童的声音还是童声,嗓音稚嫩,声音甜美,音域较宽广,在选择歌曲上应选择适合童声发音的歌曲;12--16岁的青少年正处在变声期,其歌曲音域的就要格外谨慎,不要选择音域过于宽广、旋律跨度过大的歌曲;16--18岁大多数青少年的已结束变声期,男生声音浑厚洪亮,女生声音柔美清脆。此时歌曲的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2、伴舞的选材。首先,反复聆听歌曲的音乐,理解歌词中的内容确定主题和题材。其次,根据主题和题材再选择伴舞舞种。一般常用于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舞伴歌”中的舞种有:①叙事舞蹈和抒情舞蹈。叙事性舞蹈主要多用于叙事性歌曲中,用在伴舞时起到描绘场景、再现歌曲内容的作用,抒情性舞蹈主要用于抒情性歌曲中,用于伴舞中主要起到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的作用。②民间舞、现代舞和国际标准舞。一般民族舞多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伴舞,现代舞多为通俗歌曲的伴舞,国际标准舞一般用于流行歌曲当中,偶尔也会用于美声唱法如《祝酒歌》等圆舞曲类的歌曲中。

    3、演唱者和伴舞者的选择。(1)演唱者的选择。演唱者具备以下基本条件:①爱好声乐表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演出经验;②有较好的音乐素养,能够理解和诠释音乐作品;③有较好的嗓音条件,能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④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2)伴舞者的选择。首先要确定舞蹈的形式,用于“舞伴歌”的主要有三种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独舞的伴舞者,一定要有好的舞蹈基本功和表演能力,能一人驾驭舞蹈;双人舞的伴舞者,一般可选用一男一女,也可两女或两男。两人的舞蹈基本功应相差不大。集体舞也应考虑整体舞蹈基础,可按排优秀的同学作为领舞。

    (二) “舞伴歌”的创编

    “舞伴歌”的脚本设计结构可分为:引子、开篇、发展、高潮和结局。可采取文字和图片结合的方法,要将演唱者和伴舞者的位置、动作、队形和情绪都考虑进去,搭起初步的框架,成为排练时的重要依据。

    (三)“舞伴歌”的排练

    1、分开排练。

    (1)演唱者的排练,分为歌曲演唱的训练和表演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同时要帮助演唱者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歌曲中的意境。

    (2)伴舞舞蹈的编创与排练。编排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认真听,分析音乐;②选择适合此歌曲主题的动作,不要去解释歌词;③设计演唱者的位置和动作,伴舞的动作不要过于复杂,歌者和舞者动作要相互协调、相互呼应。

    2、合作排练。首次合作可先让演唱者先观摩舞蹈,不演唱,只熟悉站位。合作排练时应注意几点:①突出演唱者的位置,伴舞不要喧宾夺主,伴舞是起到陪衬和渲染气氛的作用;②歌者和舞者动作和队形要相互协调、相互呼应;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的不一样,在为中学生和小学生编排“舞伴歌”时也有所区别。小学生舞蹈编排的动作设计,应考虑到少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少儿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应选择简单、生动、明快、富有少儿情趣和生活气息的动作;中学生的心理、生理日渐成熟,理解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更强,骨骼发育基本成型,肌肉控制能力收缩力、平衡力和控制力大大增强。因此,在舞蹈的编排上能予以较难的动作和技巧。

    (四) “舞伴歌”的演出过程中注意要点

    一般在演出前会进行1——2次彩排。彩排,也就是着演出服装并化妆按正式演出的流程完整的表演一遍。彩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注意服装的颜色是否符合歌曲的主题,服装的款式和色彩是否协调。

    2、 化妆的人员、妆面的色彩、发型和发饰是否协调。

    3、 演出时如果是放伴奏带,应在演出场地的影碟机内试放几遍,还应准备一盘备份碟。

    4、 演出时上场下场的组织,谢幕时的动作要统一。

    5、 演员要熟悉演出场地,尤其是集体舞时,要事先踩好位置,对好中线,以免发生偏台。

    6、灯光明暗的处理,要事先与灯光师协商好。

    总之,在实际排练和演出中应根据地域、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舞伴歌”本是歌舞混生的回归,它的表演的最高境界应是浑然天成,融为一体。因此,中小学课外艺术活动课“舞伴歌”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赋予“舞伴歌”新的艺术生命,让“舞伴歌”这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在中小学课外活动课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