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通识培训--新课程改革
 
第四部分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

   一、我国课程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及其认识根源

   当前课程评价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评价主体单—,被评价者被排斥在评价活动之外,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例如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很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之间的互评。第二,过于强调评价标准的统一性,造成被评价者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严重压抑人的创造性和个性。第三,评价容单一,特别是只关注对学业成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身心各方面发展的评价。第四,不顾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将所有学生放在同一评价尺度上相互比较,一方面造成对学的误评价,另一方面又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校主要是依据学科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气以分数论英雄”,分数低的学生严重丧失自信心,无法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分数高的学生又容易被高分蒙蔽,看不到自己的薄弱之处,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第五,评价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忽略了思维过程、体验过程、感悟过程等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课程评价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从人的认识方面寻找根源,正是由于人们对一些重要问题认识不清或认识错误,才导致在实践上发生问题。

   (一)将人与物等量齐观,把对人的评价完全等同于对物的评价

   首先,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形成主体与客体、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评价者成为绝对权威,被评价者作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无法正常表现,容易造成被评价者对评价的消极抵触或刻意迎合的心理。其次,评价者为了在评价过程中保持所谓客观性极少投入情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和相互理解,评价成为冷漠而令人恐惧或讨厌的事情,非但不能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反而对被评价者特别是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再次,采用统一的、固定的评价标准评价人,不顾人的智能、个性、情感等的丰富性、变化性,将所有人用同一把尺度进行比较,实际上是对人的尊严的漠视,客观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教师的自主发展。

   (二)对学生发展的内涵认识片面

   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性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人的发展有众多的维度。学生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智力的发展,同样意味着情感、道德、性格、世界观与价值观、自我意识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即使是大家普遍重视的智力的发展,也并非仅指记忆力或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当前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却只看重学生的智力发展,而对智力的认识又仅局限于记忆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片面认识导致我们的评价内容非常狭隘,学校所进行的评价主要就是评价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记忆力、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而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人格特征、自我意识等却去评价,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知识性质的理解存在偏差

   课程评价所发生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除了体制上的原因(升学就业竞争激烈,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把升学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对知识性质的理解。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实证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是正确述自然界的客观真理,科学进步就是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就是能够越来越广泛和准确地描述自然界。这种知识观导致教师和学生对现有的系统学科知识抱着一种崇拜、信仰的心理,认为书本知识就是真理和权威,学生学习的唯一任务就是将这些知识充分理解、记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在需要解决问题时可以随时调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学校教育常常将学生在知识数量上的积累等同于他们在能力方面的发展,以学生对于知识的精确记忆和复现为认知能力发展的有效指标。

   (四)对评价功能的认识发生错位

   学校教育中进行的课程评价实际上具有两类性质不同的功能,一是本体性功能,一是附加性功能。本体性功能是指课程评价与生俱来的、原初的功能,附加性功能则是后来由于其他种种需要而加上去的额外功能。当前教育实践中人们把课程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当做了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功能,反而忽略了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这就是对课程评价功能认识的错位。

   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包括三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为学生本人提供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主动自觉地去达到教育要求。第二个功能是使学生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课程评价的第三个本体性功能是为教师教学提供诊断、反馈信息,如学生学习困难之所在、学习困难的原因、认知风格、能力水平等,以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

   课程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就是选拔功能。在学生之中进行某种程度的选拔是迫于教育源、教育机会乃至社会资源的限制而进行的,在古代教育中,选拔的依据是学生的家庭出身,随着社会的进步,选拔的依据变成各种形式的考试,因此课程评价的选拔性功能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时人们赋予它的,而并非其与生俱来的功能。可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升学与就业的激烈竞争,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只看重选拔性功能,极力追求实现课程评价的选拔性功能。

   - (五)对定量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当前学校的课程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定量的评价方法,教师们对定量方法有着特殊的偏爱,因为定量的评价方法被标以“科学”“准确”的标签。事实上,定量评价方法有其局限性。第一,定量方法只适用于评价能够量化的那些方面,而不能评价无法量化的那些方面。比如,对知识的回忆正确与否及回忆的数量多少可以去评价,但对学生是否从内心相信他们所记住的这些知识则无法评价;学生的回答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可以定量地评价,但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却无法评价;对认知能力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但对个性、创造性等却无法评价。第二,定量评价方法在某些时候只有有限的信度和效度。由于教育现象、人的发展非常特殊,很难定量描述,那么当我们勉强对它们进行定量评价时,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就出现了问题。例如,对作文的评价,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作文的评分可能很不一致,是评分的信度太低;另一方面,一篇分数高的作文就一定比另一篇分数低的作文优秀吗?分数高只能说明这篇作文与评分标准一致,但是否就是一篇好文章仍存在疑问。这就是评分的问题,即作文的分数是否真正反映出作文的优秀程度。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作文包含了太多难以言说的东西,难以量化。第三,如果在无法量化或不应量化的地方使用量化评价,则造成歪曲和误解。比如学生的情感、内心感受、性格、兴趣、人生观、自我概念,这些都是需要教师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的东西,如果硬要把它们变成一堆数

   字,那么很难说不是对人性的一种歪曲。

   二、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

   鉴于我国学校课程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妨碍了学生与教师自然健康地发展,因此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将课程评价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

   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具体地讲,新课程评价将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第一,新课程评价强调要将日常课程评价与选拔性的考试评价区分开,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反对以评价的附加性功能取代本体性功能。当新课程从设计阶段进入实施阶

   段,课程评价成为学校教师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教师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中考、高考怎么改革?”“升学考试的改革办法不出来,我们学校怎么能有有效的评价方法呢?”“有没有既简便易行又有效的评价方法?请专家们介绍几种让教师来用。”这些问题的中心意思是,教师需要能应对升学考试的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这些问题的提出虽然情有可原,但却反映出教师头脑中仍然将日常课程评价与升学选拔评价混为一谈,以升学选拔评价为指针进行日常课程评价。而新课程评价改革正是主要针对日常评价的变革,反对以升学选拔评价代替日常课程评价。上文已谈到,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包括为学生提供了解自己学习历程与状态的信息、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课程评价的附加性功能是对学生进行甄别选拔。课程评价的本体性功能是在日常评价中体现的,而附加性功能是在升学考试、各类竞赛中体现的,因此要在日常学校教育教学中恢复评价所应有的本体性功能,而不应将评价的选拔性功能带进日常评价中。

   第二,新课程评价要求尊重被评价者的主体性,提高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被评价者可以参与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解释,通过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与评价要求的差异,能够更自觉地去达到评价者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使用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的方式,充分调动起被评价者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新课程评价应该致力于对被评价者的理解而不是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关怀、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过程。无论是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对教师的评价,被评价者都是人,都是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生命,评价不应作为控制被评价者精神和行为的手段,而应是探察被评价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疑问、欣喜、满足等等生命体验的途径。通过评价,评价者理解了被评价者的成功与失败,理解了被评价者的兴奋与焦虑,双方在共情中相互理解,共同为达到教育目标而努力。

   第四,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利于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新课程评价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赞赏和期望对学生有着多么强烈的影响。实验者从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中随机选取了20%的学生,告诉这些学生的教师,他们是非常有潜力的。8个月后,通过测验发现这些学生都有了出乎意料的进步。原来,是因为教师对这20%的学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对这些学生表现出更和蔼的态度,更经常地微笑、点头、注视这些学生,与这些学生谈话更多、提问更多,并提供较多的学习材料,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更经常地称赞这些学生。可以说,正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评价造成了学生当前的状态。

   第五,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新课程评价认为评价标准是为被评价者设定的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不同的学生,这个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不同的,因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新课程评价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不同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第六,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要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当前学校中实施的课程评价更多地从功利主义的升学目的出发,评价窄化为学科考试,学科考试内容紧紧围绕升学考试目标,而作为学生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情感、道德、价值观等等却被丢在一旁,很少给予评价。殊不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学校教育不能造就一批只有知识没有信仰的社会工具或者知识丰富却道德低下、心灵畸形的个性残缺者。新课程评价将抛弃功利主义的评价目的,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出发规划评价内容。新课程评价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在情感、动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品质、生活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发展,即使在学科评价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认知风格以及情感体验等因素。

   第七,新课程评价要改变那种只顾结果不顾过程、只顾目的不顾手段的评价思路,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价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关注被评价者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进步。

   第八,新课程评价倡导采用情境化的、真实的评价方式,追求与教学相结合的评价。情境化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同时进行的,评价本身就提供了有益和有趣的学习经验。真实评价与情境化评价类似,只是“情境化评价”的提法更强调评价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真实评价”的提法更着意评价所使用的任务的性质,强调评价任务与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相接近。此次新课程评价中倡导运用的真实评价方法有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等。

阅读材料1

上海市课程改革方案小学《品德与社会》

   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力评价方案

   章 名 方法 内 容 要 求

   信 息 章 家长价、他评、小组评、集体评 1.经常向家人介绍自己学校的情况。2.收集教学需要的学习信息。3.收听收看新闻并进行交流。 能够坚持,态度认真,并且能经常进行交流。 基本坚持,态度较认真且能够交流。 很少坚持,态度不够认真且很少进行交流。

   手 工 章 展览会、 自评、互评、小组评 1.小组合作做3~5个手工作品。2.做一件礼物送给幼儿园或托儿所小朋友。3.做一张胸卡和贺年卡送给同学。4.合作装扮教室迎新年。 愉快合作,完成且制作有新意并且愿意送给他人。 勉强合作,基本完成制作,愿意送给他人。 独立制作,不能合作完成,能送给他人。

   好 朋 友 章 自评、他评、家长评 1.帮助小朋友的事。2.邀请几位好朋友来家做一次客。3.遵循游戏规则,合作愉快。 经常做好事,经常邀请朋友到家做客,能自觉遵循游戏规则且能合理制定规则。 较少做好事,很少邀请朋友到家做客,基本遵循游戏规则,且能制定规则。 没能做好事,没有邀请同学做客,不能遵循游戏规则。

续表

   孝 敬 章 自评、师评、家长评 1.做让父母、长辈高兴的一件事。2.学会敬重老师、父母、长辈和亲友的基本礼节和礼貌用语。3.讲关爱故事、演小品。 是家中的天使,是家中快乐的源泉。 关心孝敬长,能感受师恩。 对师长有貌。

   小 岗 位 章 自评、家长评、小组评 1.自己整理包、玩具和书桌。2.在家里有一个为父母、家长服务的小岗位。3.选择一个为班级服务的岗位,并履行岗位职责。 主动选择服务岗位,能坚持不懈,态度认真。 有服务岗位,并能坚持,态度较认真。 有服务岗位,督促后尚能坚持,但态度不够认真。

   进 步 章 自评、集体评、师评 1.挖掘自己的闪光点。2.展示学习收获、进步较大。

第九,新课程评价要恰当、综合地运用定量评价方法与质的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适合评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简单的应用,质的方法则适合于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次新课程评价改革所积极推行的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由于其结果是以等级分值的形式报告的,所以仍应归属定量评价方法。但是,在这类评价方法中,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往往是比较综合的、具有开放性的,因此,它们更适合评价学生较高层次的、综合的思维技能。定量的评价方法要求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如果不能保证信度和效度,那么定量方法的使用就是失败的。表现评价、档案袋评价虽然有着传统纸笔测验所不具备的优势,但也同时具有纸笔测验所没有的弱点,这就是其评分的信度和效度都存在问题,另外,这几种方法都比较费时费力,因此要谨慎看待和使用它们。

   三、表现评价

   (一)什么是表现评价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在学科领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基本是采用纸笔测验的方式,测验中主要采用客观性题目,如判断题、多重选择题等来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纸笔测验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比如对于有关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维过程等方面很难考查到。为了弥补纸笔测验的不足,人们开始使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表现评价。

   表现评价就是通过学生所完成的综合性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综合的、有意义的任务。表现评价的核心在于,被评者所执行的表现任务与评价目标高度一致,例如要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就让学生真正地做一个实验,观察学生做实验的各种表现,而不是让学生在试卷上回答实验步骤;如果要评价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就要观察学生在某个社交场合中运用英语的表现,而不是只在试卷上考英汉互译。表现评价既可以评价学生在完成表现任务中所体现的行为与心理过程,也可以评价表现任务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完成任务的结果,比如,在科学课程中所设计的表现评价,既可以评价学生的观察、提问、实验设计等认知过程,也可以评价学生所做的科学产品,如宣传科学知识的板报、海报,或者科学小发明。

   (二)表现评价与纸笔测验的比较

   表现评价有着与纸笔测验不同的特点,因此二者能够相互补充。第一,纸笔测验只能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表现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而且评价学生能做什么。第二,纸笔测验更适合测查学生对基本事实的记忆和解决结构性很强的问题的能力,而表现评价方法更能够测查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水平和解决结构性不强的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考察到情感、态度和。

   第三,纸笔测验的题目是人为编制的,学生感受不到对于生活的实际意义,表现评价一般设计的是现实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学生能够感受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真实需要,因此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第四,纸笔测验只能测量学生学到的明确知识,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能够测量到明确知识,而且能够测量到与个人经验、实践有关的那类默会知识。第五,纸笔测验是在教学之外进行的,与教学截然分开,而表现评价则将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评价的情境与教学的情境越一致,评价的效度越高。实际上,表现评价通常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第六,纸笔测验中学生是不了解教师以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给自己评分的,而在表现评价中,学生预先知晓他们所应达到的目标和评价他们表现的标准,甚至这些评价标准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协商确定的,这样学生就会努力使自己的表现与评价标准相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水平。

   第七,表现评价是标准参照的评价,是让学生在想和做的过程

   中不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不断向预定目标努力,不断向自我挑战,而不是与其他学生横向比较。第八,纸笔测验以单一的分数反映学生情况,对教学的改进帮助不大,而表现评价能对学生的发展状况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更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第九,纸笔测验的题目通常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表现评价却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寻找自己的解决办法,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个性。第十,纸笔测验为了考

   学生在某个领域的学习情况,比较强调试题对这一领域内容的广泛代表性,而表现评价的任务是以深度而非数量取胜,更强调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不强调速度。

   (三)表现评价的局限

   1.由于表现评价所要完成的任务是综合性的,因此判断这个任务完成的质量将涉及非常复杂的因素,一般说来,对这些因素难以认识清楚,这就必然导致表现评价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标准的准确性、可靠性难以保证。

   2.与上述局限相联系,不同评分者对同一个学生的表现作业的评分较难一致,也就是说,表现评价的信度不够好。

   3.从表现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难以准确地类推到学生在这一领域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因为表现评价所使用的任务仅仅是一两个,这个任务很难典型地反映出这个领域所需要的知

   、技能;另一方面,这种评价结果的偶然性较大,也许某个学生对这个任务恰好极不熟悉或非常熟悉,对这一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学生的常态表现。

   4.用表现评价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因此应该选择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作为运用表现评价的领域。

   (四)如何设计表现任务

   表现评价的核心和基础是要让学生完成一个表现任务,教师一方面要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表现(直接观察法),另一方面要观察学生所完成、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间接观察法),然后要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产品都做出评价。

   表现任务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限制性的表现任务,一类是开放性的表现任务。限制性的表现任务一般使用界定清晰的问题,即“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或者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所能做出的反应也是比较确定的。开放性的表现任务一般使用界定含糊的、无结构的问题,只是给出了问题情境和部分信息,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或两者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在任务提出时没有清楚明确的行动方式,同时,开放性任务也没有固定答案,具有多种可能性。完成这样的表现任务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地定义并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需要自己搜集相关信息,学生所做的反应会比较多样。阅读材料3

限制性表现任务的例子

   1. 用五个塑料棒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记录每个三角形的周长。

   2. 为两个城市制作反映一个月平均降雨量的表

   3. 假设你单独在家,忽然闻到一股烟味,你电话给消防队,而接电话的正好是我。现在你假装正在和我通电话,你要告诉我帮助你所需的各种有关信息。

   4. 下面是顾客付给某出租车的费用(其中不包括小费):

行驶里程(英里) 付费(美元)

   1.5 3

   4.5 6

   3 4.5

(1) 在答题纸的格线上画出线形图,表示出行驶距离与所付费用的关系。

   (2) 如果你搭乘该公司的出租车6.5英里,你需要付出多少钱(不包括小费)?解释一下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

   (3) 写出你在(1)中所画的直线的方程。

   请解释通过计算斜率和截距怎样知道该公司出租车的价格。资料来源:RobertL. Linn&NormanE .Gronlund著:《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阅读材料4

   开放性表现任务的例子

   假设你的公司让你负责一种新型软饮料的市场营销工作。请你给公司董事会提交一份报告,说明你的营销策略和理念。你的报告应该解释清楚你的营销策略为什么能够成功。首先请给这种饮料起一个名字,并设计饮料的包装。在你的报告中要包括以下内容:1.你怎样定位目标消费群?2.你怎样给产品定价?3.在30秒的广告片中突出什么内容?

  

   如何设计一个表现任务呢?大致可以归纳为六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焦点,即确定需要评价学生哪个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及哪些认知行为;还要确定什么是能够反映学习成就的证据。第二步是创造情境,即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或重要的问题,创造一个背景性的“剧情”。第三步是写出指导,即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希望学生知道什么和做到什么;描述出让学生做的产品和应有的行为表现。第四步是确定受众。告诉学生他完成的这个任务是为什么人做的,什么人将从这个任务中受益,应该尽可能确定真实的受众。第五步是给出对表现任务的评分规则。第六步再回顾一下前面设计的任务,进行修改。

   表现任务的形式可以有口头报告与讨论、项目调查、戏剧、小论文、学习日志、科学实验、艺术作品,等等。口头报告与讨论是指让学生在全班或小组内对某个问题做一段陈述,大家共同参与讨论,教师通过学生做陈述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戏剧即学生通过小型戏剧表演的形式反映其学习收获。小论文是学生针对某个问题经过收集资料、研究分析后写出论文或调查报告。学习日志是学生自己撰写的有关自己学习情况的文字,一般包括学习了哪些主题、自己的感受、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在解决某个问题时所遭遇的成功与挫折等。

   项目调查是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调查研究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包含多种可接受的结果,并且还可能进一步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项目调查是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活动形式,因为项目调查通常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过程技能,如提出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合作讨论、写调查报告、口头陈述等。

   (五)如何设计评分规则

   表现评价中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学生完成表现任务情况进行评分的规则,教师将根据评分规则来评价学生的工作。评分规则是对学生表现的不同等级水平的描述,说明不同等级的表现具有哪些优点和弱点,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而不是仅仅知道一个等级。评分规则要在学生完成表现任务之前告诉学生,这样能够激发学生表现出他们最佳的行为。评分规则还是与教学目标高度相符的,因此能够促进教学。

   一个评分规则中至少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评价准则,指决定表现任务的质量的各种指标。二是描述评价准则在质量上从差到好的序列。三是评分方法,有整体评分法和分项评分法两种。

   设计评分规则的步骤如下。1. 将一个表现任务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分离出来,把这些部分作为评价准则,例如将论文区分为语言组织、表达流畅性、适应读者的需要、词汇的选择、写作基本技能五个评价准则。2.针对每个评价准则描述其质量,并赋予一个量表,根据需要可以确定为四点量表、五点量表、六点量表等。例如对论文的评价给予一个四点量表,这样,表现任务的每个准则都能得到一个分数。3.给每个准则赋予权重,对最重要的准则给予最大的权重,例如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对目光接触、姿态与手势、声音运用都可以赋予相同的权重,但对内容组织这一评价准则却要给予更多的权重。

   4.说明是整体评分法还是分项评分法。整体评分法就是从整体上对表现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虽然表现任务可以分成多个不同的评价准则,但教师并不分别对每个准则评分。分项评分是对每个准则都给出分数,比如对论文的语言组织方面、表达流畅性方面、适应读者需要方面、词汇选择方面、写作基本技能方面都分别评分,在分项评分的基础上,可以依据每个准则所占的权重算出总分。

   表现评价运用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表现任务完成的评分是否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提高效度和信度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评价准则必须十分明确、具体,评价准则越具体、明确,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信度)越高;其次,评价准则要与教学目标相符,这样的评价就有较高的效度。

   以上所介绍的有关评分规则的内容,不仅适用于表现评价,同样适用于任何需要用到这种评分规则的地方,例如档案袋评价、论文题评价中的评分规则。

   四、档案袋评价

   (一)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最早起源于艺术家的作品集,艺术家们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收集在一起,其目的是反映自己作品的广度和深度、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在课程评价中有学生使用的成长档案袋和教师使用的教学档案袋,档案袋中汇集了依据特定的目的而收集的个人的相关材料,通过这些材料能看到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个性风格、自我反思等。

   (二)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特点

   1.按照档案袋中所收集的材料的特点,档案袋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展示型的档案袋,主要收集能够反映个人所取得的成就的材料,如自己的最佳作品、代表性作品、获奖证书、奖章等。一种是过程型档案袋,主要收集反映不同时间阶段的个人表现的材料,其中不仅有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也有最初的、不太成熟的作品,如一篇文章的初稿、修改稿和定稿都可以收集在档案袋中。无论哪种类型的档案袋,其中都应该包含本人对所收集的材料的反思,如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的说明,对每份材料所蕴涵的意义的解释,伴随每份材料的学习经历、情感体验、学习方法、学习体会,等等。

   2.无论是展示型档案袋还是过程型档案袋都是一个随时间进程而不断生长的活的作品集,都是对人的成长发展过程的一种直观、生动的记录,学生或教师在创造、生成个人档案袋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到自己的持续进步,减轻了纸笔测验常有的个人之间横向比较所带给人的竞争焦虑。

   3.档案袋评价是教学与评价融为一体的评价方法,这样就避免了传统纸笔测验那种为考试而教学、因考试焦虑而引起的评价失真等弊病,能够比较真实地、高效度地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4.档案袋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种评价方法,在建立档案袋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建立档案袋之初,教师和学生要共同确定档案袋的目的和类型,还要协商确定档案袋中材料选择的标准、档案袋的评价标准。运用档案袋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自我评价能力的过程,这也是档案袋评价最大的价值所在。

   5.档案袋评价直接反映了学生当前的状态和变化的历程,成为向家长展示教学成果、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家长了解子女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三)建立档案袋和实施档案袋评价的步骤

   首先介绍建立档案袋的步骤。1·明确实施档案袋法的目的和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要选择那些用传统纸笔测验无法评价的目标,如问题解决过程、论文的计划、草稿和修改稿等。

   2.选择档案袋的内容,包括以什么标准来选择材料、材料的数量、材料的形式等。有人将档案袋中所放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必要材料,即所有学生都要放人的材料,二是自选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进哪些材料,比如体现本人特殊性向与学习专长的材料,比如自认为最优秀的作品,还可以是自认为有问题、有困难的作品等。3.设计确定档案袋评价的方法和规则,包括评价的具体标准、评价的时间和次数。

   在实施档案袋评价时需要做一系列的相关工作。 首 先,要为实施档案袋评价做必要的准备。一是要抽出必要的时间与学生就档案袋评价的使用进行谈话,使学生了解档案袋的意义。二要将实施档案袋评价的计划告知其他教师和家长,取得他们的支持。第二,抽出专门时间就如何建立档案袋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并给出档案袋的样例。第三,要对档案袋如何用于教学、怎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做出计划。第四,在实施档案袋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对学生做观察记录、轶事记录;教师要定期就学生的档案袋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师生共同完成对档案袋的评价;还要不定期地组织档案袋的展示活动,邀请其他教师、学生和家长观看学生的发展成果。

   (四)档案袋的组成 ·

   一个档案袋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封面,包括本人的姓名、年级、学科领域等,还要有对自己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与进步的总结反思。2. 目录。3.档案袋中的材料内容,对每份材料都要标明时间。4.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包括对个别作品的反思和对整个档案袋的反思(在封面中体现),对个别作品的反思可涉及以下问题: (1)我通过这个作业学到了什么; (2)我哪些方面做得好; (3)我为什么选择这件作品;(4)在这个作业中,我还要提高什么;(5)我对我的表现感觉怎样;(6)还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阅读材料5化学学科中,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有关内容时,可在学习档案中收录以下资料。

   (1) 自己或同伴收集到的有关化学物质的资料,如新闻和科技动态的简报、图片、照片、实物等。

   (2)学习空气、水与溶液、金属、生活中的化合物等项内容后,对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其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

   (3)有关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学习的探究活动资料(包括提出的问题与假设、设计的方案、实验记录、对实验活动的自评和他评、对实验的反思与体会、问题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等)。

   (4)对当地污染状况的调查和防治污染的建议。

   (5)对化学在空气污染的形成与防治中的功过的认识。

   (6)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评价(包括基础知识、实验设计和探究活动等情况),有待改进的问题和改进的设想。

   资料来源: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阅读材料6

   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创建和使用

   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正式启用是2000年10月末。在班会课

   上,我首先用讲故事(孙康映雪、凿壁偷光、叶公好龙)、小

   组讨论等方式,告诉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然后让大家针对

   如何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献计献策。让我十分惊喜的

   是,孩子们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竟然也提出登记阅读书目、

   开展讲故事比赛等想法,与我的成长记录袋想法不谋而合,所

   以当我提出我的计划时;孩子们都积极响应。

   于是,我让每个学生当晚回家后把班会课上的体会讲给家长听,让家长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支持我们的阅读成长记录袋计划。而且,我还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最后以学生集体的名义,给家长写了一封信(见表1),希望家长支持和配合我们的阅读成长记录袋计划。

   11月末,我们的阅读成长记录袋已实施了整整一个月,我设计了一份学生课外阅读自我评价和反省表(见表3)让同学们在回顾一个月来所读读物的基础上认真填答。我从中选了几个自我反省比较深刻的学生,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的体会,并把所有的自我评价和反省表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供学生们课后交流。通过这次交流,很多学生都在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 自信心增强了,也有不少学生发现了自己的薄弱之处,并找到了具体的改进方法。

   经常性的激励与督促,对于小学生维持课外阅读的兴趣非常重要。除了半个月一次的小型交流之外,我还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谈论课外阅读,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在期末的读书报告会上,同学们轮流登台,报告自己一学期来的课外阅读情况。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展示自己一学期来的读书清单,并报告自己最喜欢的或收获最大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最后还要就阅读情况做简短的自我评价和反省。报告会结束,同学们把自己的成长记录袋摆在教室里,供所有的同学与家长参观与检阅。孩子们站在自己的阅读成长记录袋旁,热情大方地向各位家长做介绍,俨然是一个小导游。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班内50名学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光书就读了近300本,故事、文章就更多了。总结一学期来应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情况,我发现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较好的理解能力,在作文方面的积极性和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就连日常谈话中的口头语言都比其他班好。而从家长那儿反馈回来的意见更是鼓舞人心。许多家长反映孩子从过去上街只买吃的、玩的变成喜欢逛书店,从不爱看书到坚持每天看三五页课外书,从只看连环画、卡通故事到阅读童话故事、名人传记、儿童文学、世界名著等,不仅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而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应该说,本学期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创建和使用,在我们班内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的成功还有赖于今后的坚持与发展。在反思本学期阅读成长记录袋创建与使用的过程的基础上,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和调整设想。

   1.将阅读成长记录袋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改变原来以收集课外阅读记录卡为主的做法,把阅读教中的过程性资料也收入成长记录袋,比如在课前独立阅读课文所做的记录,为加深课文理解而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的相关资料、朗读课文的录音等,只要能反映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都可以收集。

   2.突出阅读成长记录袋的语言训练功能。除填写记录卡之外,学生自己可以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设立好词佳句集锦,为写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也可以编辑图文俱全的阅读手抄报,向同学推介自己的读书成果。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增加阅读成长记录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并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建立每天一次的读书报告制度。每天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段,安排一个学生在教室前面展示自己的阅读成长记录袋,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或一本书。我班共有50名学生,因此大约一个学生一学期有两次报告的机会,但全班同学加起来交流的机会却有近百次之多,相当于略读了近百份课外读物,这无疑会大大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表1 给家长的信

   尊敬的家长: 你们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我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决定每个人设立一个阅读成长记录袋,把我们的读书记录卡和相关资料收集起来,开展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为了成功地开展这一活动,我们决心做到以下几点,请家长给予耐心的督促: 口准备一个文件夹或文件袋,井自制封面, 自行装饰。 口每天放学后主动完成当天作业,速度要快,质量也要保证。 口减少看电视时间,坚持每天读书20分钟以上。 口每读完一份读物,及时、认真地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 口经常回顾自己的阅读成长记录袋,并把最喜欢的故事成文章讲给家长听,与家人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此外,我们还诚恳地希望你们能在以下几方面给我们以支持: 口适当减少上课外辅导班的时间,减少或取消额外作业,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书海中邀游。 口和我们一起读书看报,创造一个适于阅读的良好家庭气氛。 口在我们有阅读困难的时候,请给予必要的帮助。 衷心地感谢你们,也祝愿我们的阅读成长记录袋计划能圆满成功。如果你们还有什么疑问或建议,请与我们的田老师联系。 四 (3) 班全体同学 2000年10月24日

表2 课外阅读记录卡

   学生姓名: 班级: 阅读时间: 记录时间: 1.读物名称: 字数: 作者: 读物出处: 是否为注音读物:口是口否 2.读物的类别: 口童话寓言 口世界名著 口历史地理 口科幻小说 口卡通故事 口自然科学 口学习辅助材料 口其他,请写明: 3.这份读物的主要内容是: 4.阅读完这份读物,我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 5.在阅读过程中,我认识了几个生字词,分别是(没有不用写): 6,这份读物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优美句段是:

表3 自我评价和反省表

   学生姓名: 填表日期: 我认真地回顾了从 月 日到 月 日期间阅读过的课外读物和记录卡,发现我总共阅读了 ( )份读物,合计( )宇左右,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2.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4.我对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希望和建议还有:5.最后,我想告诉大家:

五、论文题评价

   (一)什么是论文题

   用论文题来评价学生实际上是表现评价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形式,也就是以前我们所称的“主观题”。论文题的回答没有唯一的答案,通常允许学生对某个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仅能够评价学生学科知识与理解方面的情况,还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原创性和创造性,更能够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论文题是一个将学科教学、批判性思维和写作充分整合的评价工具。

   (二)论文题的编写

   论文题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题引,第二部分是写作要求。题引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论题情境,以文字、图画、地图、统计图、表格、引言等形式将有关问题展现出来。写作要求部分则指明学生需要议论的话题及写作体裁与风格等。

   编写论文题的步骤包括:1.确定本学科中哪些内容适宜使用论文题,对于那些确定的事实性知识用结构性强的客观测验题就足以评价出来,只有那些没有明确答案、需要学生自己组织、整合、评价各种不同信息才能做出反应的领域,才应该使用论文题进行评价;2.根据需要评价的思维能力,选择一种合适的提问形式;3.编写题引部分,描述问题情境;4.编写写作指导部分,要求使用清晰、简洁、与学生年龄相符的语言将必要的信息表达出来;5.制定出一个简单的评分规则。

   编写论文题需要考虑几个因素。1.高级思维技能。论文题必须要能考查出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包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组织、评价和应用能力等。论文题还要能够引发出学生们的各种不同水平的表现。在出题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些动词来引出学生的反应,如描述、解释、评价等。2.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在出题时必须意识到学生的发展水平,保证题目与学生的认知发展相适应。3.学生的年龄水平。教师所出的题目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知识背景相适合。

   4.可读性。题目必须要让学生读懂,如果学生不能读懂题目,也就无从考察他的思维,不能让题目的可读性变量与学生思维水平的变量相混淆。题目要用直接明了、清晰易懂的语言来表达。

   (三)论文题的评分

   对论文题的评分可以采用与表现评价的评分系统一样的一套评分规则,也有分项的评分规则和整体性的评分规则。分项的评分规则就是首先提炼出对论文题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几个关键指标,然后对学生的论文在这些关键指标上所能达到的各种水平做出区分和描述,再对每篇论文进行评价;整体性的评分规则不对每个关键指标分别评价,而直接对论文整体水平进行评分,但对论文整体质量的描述也要从几个关键指标来考虑。分项的评分能给予学生更为详细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由于论文题本身的特点,对论文题的评分成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这种评分在信度和效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因此,论文题评价更适合在日常教学中、对评分的信度和效度要求不高的情形下使用,而在需要依据评分结果做出重要决策、对评分信度和效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则不宜使用。

   (四)论文题的类型

   根据对回答反应的限制程度可以将论文题分为限制反应的论文题和开放反应的论文题。限制反应的论文题在题引部分限制了讨论主题的范围,在写作要求部分也明确限制了反应形式。下面是两个限制反应论文题的例子。

   例1.为什么气压计是天气预报中最有用的设备之一?请简短回答。

   例2.医学科学家大多数都认为吸烟有损吸烟者和那些有

   规律地被动吸烟的人的健康,有些城市已经通过了禁止在所有公共建筑物内吸烟的法律,还有一些人反对这一法规,因为他

   (A)请说明你同意还是不同意画线部分的内容。

   (B)请支持你的观点。

   资料来源:RobertL. Linn&NormanE .Gronlund著:《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开放反应论文题在题引部分只给出了问题的一个背景,对学生的反应没有严格的限制,允许学生选择任何他们认为必要的信息,并且自己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六、动态评价

   动态评价有两层含义,“一是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强调评价与教学结合,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这里介绍的是第二种含义的动态评价。

   (一)动态评价的一般方法

   动态评价通常采用预备一前测一干预促进一后测的程序。在预备阶段,评价者向学生说明需要完成的测验以及如何完成;当确信学生明白了测验要求以后,进入前测阶段。前测阶段学生要独立完成测验任务,评价者不提供任何帮助。完成前测后进入干预促进阶段,可以立即进入,也可以过几天再进

   入。在干预促进阶段,评价者对学生进行辅导,辅导的内容与前测中的任务相类似,评价者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做前测的

   思考过程,然后就完成测验任务所需要的策略、技巧、思路等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个阶段所持续的时间对所有学生应该相同,其长短视测验任务的难易而定。最后进入后测阶段,学生独立完成另一个测验,这个验与前测是平行的,难度相当。

   学生独立完成前测和后测时都不限制时间。动态评价所使用的测验本身与传统测验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动态评价进行了两次测验,并且在两次测验之间插入了一个教学干预阶段。

   动态评价通常提供三种分数,一是前测分数,二是后测分数,三是获益分数,即用后测分数减去前测分数的差。前测分数是学生在没有获得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得到的分数,表现水平应该与在传统智力测验中的表现相同。后测分数体现学生接受指导、干预之后最终独立完成任务的表现水平。

   (二)动态评价的适用情况

   传统测验只能测量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在传统测验中表现出相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可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表现很不同。让学生在一定的帮助下完成某个任务,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可以对他们的能力倾向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评价应该提供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的诊断性信息。对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价可以发挥以下几个功能:1.预测教育能否成功;2.能够帮助判断某个特殊的教育安置的妥当性;3.帮助理解每个学生的特定强项和弱项;4.评价每个学生的可变性。

   七、概念图评价

   (一)什么是概念图

   概念图将一群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呈现出来,可以把学生头脑中对知识的理解以一种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来。概念图由概念结点和带箭头的连线构成,概念结点是在一个圆形或长方形中写上一个概念词或概念短语,带箭头的连线从一个概念结点指向另一个概念结点,并在连线旁边注上几个字,以表达出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在“能量”和“电”两个概念结点之间画上一条连线,这个连线的箭头指向“能量”,线旁边写“是”字,表示“电是能量”。念图中可以包含两个以上的任意数量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可以是任何关系,通过连线它将构成一个巨大的概念网络。

   (二)概念图的方法

   概念图的基本元素是概念词或概念短语,这些词或短语通过连接词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命题。概念图可以用在各学科的教学、学习、评价等领域。

   概念图评价包含两个成分,一是学生完成画概念图的任务,以展示他们学习到的知识。一个是评分系统,教师用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是否准确。

   产生概念图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由学生自己画他们的概念图,另一种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然后教师画出这个学生的概念图。后一种方法在早期经常使用,但它无法用于大规模的评价。第一种方法则可以在班上集体使用。由学生自己画概念图可以有两种类型的任务,一是限制性的任务,一是开放性任务,限制性任务是已经给定一串概念和连接词,学生将它们画成概念图,开放性任务只给出少数几个提示性的概念,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将自己头脑中所有的相关概念画成一幅概念图。

   概念图评价方法很适合在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运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自己就某一个问题或主题,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查询相关资料,经常会涉足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如果想要评价学生对这个领域知识的理解,了解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后究竟在头脑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就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概念图,用概念图的方式探查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在学科知识教学时同样可以发挥概念图的价值,通过让学生画概念图可以评价学生的预备知识、确认学生知识的裂缝,可以反映出学生头脑中的误解 (misconcep-tion)、错误观念 (incorrect conception ),还能帮助教师确定学生经过教学后所建立的概念联系的广度与质量等等,概念图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帮助学生整理他们的理解和进行概念联系的有力工具。 ’

   学习资料“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靳玉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2.《新课程设计的变革》,张廷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3.《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张天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4.《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任长松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

   5.《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黄甫全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6.《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案例》,徐玉珍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李臣之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版。

   8.《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丁朝 蓬著,人民教育版社2003年6月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