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通识培训--走进新课程
 

第五章 新课程评价

  第四节 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评价

  55.课程实施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它关系到所有孩子的未来和整个民族的发展,与此同时它需要时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不断投入,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事情。这时,只有加强对课程实施的监督、调控,才能有效地确保课程的实施与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之间保持一致,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想课程在走向现实课程时产生最小的衰减和落差,确保课程改革走向成功。因此,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是本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促进课程自身建设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为此,《纲要》提出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本次课程改革遵循“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实验原则,目前正处在实验阶段,这就使得对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对实验区新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各实验区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才能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和调控,避免盲目推进或衰减增大,促进实验区工作的深化;同时也便于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好的经验,通过分析、总结和推广,提供各实验区进行工作参考,促进各实验区工作的改进。总之,对课程实施的评价主要是对新课程在各实验区的运行状况做出评估,旨在验证课程的内在品质和适应性,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验区的工作,不断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具体而言,评价内容主要如下。

  通过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以及与不同层面的课程实施者(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等)访谈、问卷,测查等方式,对课程在实验区的实施情况做出整体的、综合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

  (1)抓重点,重实效。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策略,在不同阶段抓住相应的工作重点进行评价,避免过于繁琐而使评价流于形式,使评价,真正对实验区的工作起到监控和调节的作用。

  (2)重过程,促发展。对课程实施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因此应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通过文件分析、工作记录分析等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实施过程而不仅仅是实施结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反馈、调节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

  (3)重可行。根据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每一阶段的任务,将评价内容分解成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行性;同时应注意评价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如评价者说明、资料收集和进度安排等等。

  56.如何通过学校评价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学校发展与课程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另一方面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因此,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的关注。本次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更大的自主权,学校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阵地,而且成为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阵地(如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因此如何通过学校评价改革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长期以来,学校主要执行的是国家的统一课程,自主空间有限,课程的建设能力也相应的比较低,学校的办学质量主要是以升学率、基本设施条件为评价指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本次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的功能和任务有了新的内涵,不再只是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发展,而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再只是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水平,而是通过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的整体提高;不再只是课程忠实的执行者与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如校本课程),学校将拥有更大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权力;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的角色转变,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主体多元化和互动的评价改革,将促使学校决策走向民主化;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内容和评价要求,又促使学校不得不思考与社区联系的必要性等等。总之,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的又一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课程实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结合《纲要》的精神和本次课程改革的各项具体目标,新课程提出打破长期以升学率作为评定学校办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做法,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校领导班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干精神;具有创新、变革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总结、积累教育经验的能力;能在民主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办事的原则下管理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制度与管理。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有课程设置、实施与改革的管理制度;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制度;关注学校教职员工队伍的建设;关注校园环境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应有促进学校发展、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改革,有从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有归纳课题、组织进行教学研究的能力,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和措施。

  不难看出,一方面,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上述的评价内容正是本次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的要求,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相互印证。因此,以这样的评价体系开展学校评价工作,将有助于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同时,与课程功能的转变和学生、教师评价体系的要求相适应,对学校开展评价,重在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只是简单地进行检查,更不是对学校进行大排队,因此同样需要以激发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主要目的。为此,新课程提出,要建立以学校自评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对评价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准确了解学校的发展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只有当学校获得了发展,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才有了依托,才成为可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校可根据上述的评价内容和要求,结合本校的发展规划和实际状况制定更为详细的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学校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实践和组织管理方面。下面为一个学校的具体评价指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