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首页--通识培训--走进新课程
 

第八章 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

  第三节 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任务

  8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布各学科课程标准。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各地要组织学习《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各实验区要结合实验及时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可行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并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意见,为修改、完善和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提供实验依据。2003年,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并于2004年颁布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

  第二,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

  为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国家将逐步建立教材 编写资格的核准制度,规定教材编写人员的资格,规范教材编写核准程序,各编写组要提供教材编写基本思路和样章,经审查通过后方可编写教材,并强调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编写高质量、有独创性的教材,避免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同时,国家将逐步完善教材审查制度,建立教材审查委员库,任何送审的教材必须通过初审方可出版、实验。此外,将规范和完善教材选用制度,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建立教材评价公告制度,通过实验逐步形成教材选用的民主决策程序

  第三,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

  逐步完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权力主体在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其中,教育部主要负责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第四,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要逐步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实际,积极研究教学实际问题;要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估制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评价偏重教师讲课技巧的做法,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强调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要重视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壶化成长提供支持等。形成积极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新课程顺利推广的必要基础和保障。

  第五,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积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功能。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评价体系,逐步完善自下而上的课程评价和反馈机制,了解课程的适应性,并对课程不断进行调整和修订,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第六,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要特别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以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作为全国先期启动的课程改革基地,更要承担实验、示范、培训和辐射的重任,为新课程在全国的推广积累经验和提供支持。实验区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在实验和验证课程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实验推广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包括课程队伍、教师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建设等,积极探索,为新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提供多方面的示范和支持。

  85.不是实验区的地方和学校,应该为不久的将来参与和实施新课程做些什么准备?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本次课程改革首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实验,并按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从2002年开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到2005年秋季,全国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所以,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实验区的事情,课程改革也决不仅仅是在实验区进行,每个地区和学校,尽管现在不是实验区,也需要为在不久的将来参与和实施新课程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首先,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纲要》是指导本次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课程标准是今后实施新课程的主要依据,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和有关人员加强学习,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做好参与和实施新课程的准备。

  其次,要预先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素质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环节。我国近二十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也表明,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再好的课程改革方案、再新的课程教材都无法显露其优点,发挥其优势,课程改革也难以深入下去。因而,要对将要参与新课程的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坚持培训先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在观念、行为等多方面做好参与和实施新课程的准备。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在现有教学中探索,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为进入新课 程做好准备。

  再次,要做好课程改革的社会宣传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和介绍课程改革,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有关的讨论,逐步了解并认同、支持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