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 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 评估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1)理解与表征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 题。 (2)选择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 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 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 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 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 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 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 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 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3)执行方案。选择好解题方法后就要付诸行动了。在这个阶段,或者是把 资料放入前一阶段已确定了的算法里,答案自然就获得了;或者是选择执 行自己所决定的启发法,结果却很难预期。如果在执行阶段有了困难,那 么不妨倒溯回去,看看是不是理解问题存在缺陷或是方法的选择出了问 题。 (4)评估结果。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看似简单,却往往会出现问题。 因为学生往往会把得出一个数据作为目标,而不管这一数据是否合理或说 明问题,就急匆匆去做下一个题目了。年龄越小的学生越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