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
|
|
马斯洛(Maslow Abraham Harold 1908-1907)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曾在纽约新社会调查学院随格式塔心理学家M.韦特海默和K.考夫卡学习整体论,193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布蓝代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7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他的人本主义理论主要阐明人除一般生理需要外,还有高级的心理需要和动机,包括社会性需要和创造需要,这是人的内在价值。他相信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只有当人的内在本性被扭曲或受到挫伤时才会出现破坏的行动;过去的心理学过于看重人的弱点而忽略了对人的力量的研究,是一个严重的缺陷。他在大学时代就已有了这一设想的萌芽,因此立志要对健康人的心理进行研究,以区别于仅仅从精神病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他的健康人研究后来发展为自我实现论,即研究人的价值或丰满实现的理论。他的学术思想的发展曾受到多方面影响。33岁时发生了日本空军偷袭珍珠港事件,他目睹了一次极其哀伤的的市民游行。这次经历使他深深意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悲剧,意识到提高人类认识,战胜仇恨和毁灭是心理学家最崇高的现任,而这要通过对在心理上最健康的人的研究来完成。他曾研究实验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一度倾心于行为主义实验,认为这是达到真理的坚实步骤,但因后来用以训练自己的孩子并不成功而不再相信行为论。此后曾随比较心理学家H.F.哈洛进行似人动物研究,为理解人性的生物进化过程打下了基础。他还在R.F.本尼迪克物指导下进行人类学研究,对美国北部黑足印第安人进行过现场调查。A.阿德勒和新精神分析的社会因素说对他理解弗洛伊德学说的缺陷有很大帮助。K.戈尔德施泰因的机体论对他的动机论有深刻影响。他认为早年学过的整体论和动力论及对文化因素的强调三者有本质的联系,可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格理论,而机体论是连结整体论和动力论的桥梁。他的主要理论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前者是一种阐明人的动机结构的理论,最早在他的《人类动机论文》一文中提出,后经修改收入《动机和人格》一书,该书还收了他关于自我实现者的调查研究文献。《人类动机论》包含了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的主要观点,曾多次被美国的管理学和心理学文集转载,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其他国家出版。他后期的主要著作还有《科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探索》和《人性能达的境界》(遗作)等。 |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