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的实证研究及其教学含义

 

      1.一般认知能力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

    学生的一般认知能力(如智力)与学习成绩之间有较高的正相关(Jensen,1980)。研究发现,认知能力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较高相关出现在必须要求学生做复杂的认知信息加工时。传统教学要求学生监控并引导他们的学习,因此对学生认知能力要求较高,适合于认知能力较高的学生。

    萨普斯(Sharps,1974)研究了传统教学与个别指导教学对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不同的教法之间出现了相互作用,即能力低的学生在个别指导教学的条件下成绩较好,而能力高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成绩较好。

    另外一项研究(Dansereau 等,1979)发现,学生能力水平与有无学习策略训练存在相互作用,即低能力的学生在给予阅读策略训练时,阅读成绩较好,而高能力的学生在没有这种阅读策略的训练时成绩较好。这是因为,高能力的学生已经拥有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外加的阅读策略训练也许会对他们造成干扰;相反,低能力的学生可能因为缺乏适当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正可以为他们提供平常所没有的那些技巧,因而效果较好。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斯诺和骆曼(Snow & Lohman,1984)建议应对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教学:(1)对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应该使教学措施变得更明确、直接和结构化,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引导式教学;(2)对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训练,培养他们掌握特殊的学习策略和技能,使他们更有弹性地适应现实的学习;(3)对低能力学生进行预先训练,使之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这样,使低能力学生也可以从有意义的传统教学中受益。

    2.先备知识与教学方法的相互作用

    梅耶等人(Mayer,Stiehl&Greeno,1975)让拥有先备知识水平不同的大学生从程序课本中学习二项式机率的概念。一部分学生使用演绎法的课本,即从原理原则或公式开始学习,然后到具体例题;另一部分学生使用归纳法的课本,即学生由熟悉的情境开始学习,然后试着慢慢建立原理原则。结果发现,学生拥有的有关机率的专门知识的多少与教法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即先备知识较多的学生运用归纳法成绩较好,而先备知识较少的学生运用演绎法成绩较好。

    史蒂那和杜尔芬(Stinard&Dolphin,1981)让拥有先备知识多少不同的学生用传统教学法与掌握学习法(下章介绍)学习大学生理学及解剖学课程。结果发现了先备知识与教法的相互作用:先前经验很少的学生运用掌握学习的成绩好于传统教学的成绩,而先前经验较多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法下的成绩优于掌握学习。

    梅耶等人(19751987)认为上述研究结果在教学上的含义是:(1)对缺乏适当的先备知识的学生使用发现式或归纳式的主动教学方法并不会导致发现或归纳学习,反而可能造成学生根本无法学到知识的后果;(2)为缺乏先备知识的学生进行密集的预先训练,提供给他们有关的背景知识,可以减少学生在先备知识方面的个别差异,使他们同样能在有关教学中获益。

     (采自Mayer,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