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视野1:韭菜与韭黄
叶绿素是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量较多的色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按传统方法种植的韭菜,出土后即得到阳光的充分照射,光合作用使得韭叶为青色。
韭黄是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避阳处采用另类栽培法生产出来的,即采用培土,覆盖草帘等,不让韭菜在生长过程中见到阳光来,因缺乏光合作用,故韭叶为黄色,称之韭黄。韭黄里有叶绿体,只是没有合成叶绿素,所以才显黄色。韭黄从韭菜的宿根中生出,茎长肥壮,白如象牙,嫩黄透亮,香气浓郁,滋味鲜美,香气扑鼻。
春回大地的时候,韭菜的种子被撒进施足基肥的菜地,浇水,施肥,除虫。经过170-200天的生长,从根部被齐刷刷收割后,就开始培育韭黄了。松土,施肥,用瓦筒紧密罩住浇水,经过10-15天,鲜嫩的韭黄就长出来了。
拓展视野2: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阳地植物是缺乏耐阴性而喜生于向阳地的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多生长在旷野、路边,如薄公英等。树种中的松、杉、柳、杨、桦、槐等都是阳阳地植物。草原和沙漠植物、一年生草本和农作物大都属于阳地植物。
阴地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叶的形态构造一般是大而薄,气孔较少,叶脉分布较疏,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数目少,但比较大,内含叶绿素较多。阴生植物多生长在潮湿背阴的地方,或者生于密林内,如人参、三七、半夏等均属阴生植物。
生长在阳光充足、开阔栖息地为特征的阳地种和遮阳栖息地为特征的阴地种。阴地种植物比阳地种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低强度的辐射光,但其光合作用效率在较低的光强度上达到稳定。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间的差异,是由于叶子生理上的和植物形态上的差异造成的。阳地植物叶子通常以锐角形式暴露于中午阳光中,这导致辐射的入射光在更大的叶面积上展开,因而降低了光强度。因此,阳地值物的叶子经常排列为多层的冠状,以致于在明亮的阳光中,即使遮阴的叶子也能够对植物的同化作用做出贡献。相反,阴地植物叶子通常以水平方向和单层排列。另外,单株植物冠内不同结构的“阳叶”和“阴叶”的产生,是植物对自身存在的光环境的一种回应。通常,阳叶更小、更厚,含有更多的细胞、叶绿体和密集的叶脉,增加了每单位叶面积的干重。阴叶总是大、更加半透明,干重轻,光合能力可能仅有阳叶的l/5。
拓展视野3:土壤分类
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i.砂土:土壤颗粒较粗、土壤疏松、粘结性小,通气性能强,但蓄水性能差,易干旱,因而养料易流失,保肥性能差。
ii.壤土:质地较均匀,土壤不太松,也不太粘,通气透水,是较好适宜农业种植的土壤。
iii.粘土:土壤的颗粒组成细,质地粘重结构致密,湿时粘,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透水透气性能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