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章 >> 第三节 水资源面临的生态危机
(5)水资源管理分割
一些国家已经认识到国际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管理上必须通力合作,但仍有很多国家不愿接受国际社会制定的各种约束和条规,造成水资源管理的分割。这些国家以本地区的利益为目的,在河湖水源地区不合理的截流和取水过多,过度抽取地下水、引灌地表水,加上全球性气温升高,造成河湖水位下降,水体面积日益减小,河湖干涸的程度加大;以及不计后果地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剧了另外一些地区的水危机。
二、水资源污染
当今,对水资源危害最大的是水体的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一)化学性污染
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
(1)无机污染物质: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例如汞和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酶类结合的趋势十分强烈,因而容易引起神经错乱,如疯病、精神呆滞、昏迷以至死亡。此外,汞和一种与DNA一起发生作用的蛋白质形成专一性的结合,这就是汞中毒常引起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原因。这些重金属与蛋白质结合不但可导致中毒,而且能引起生物累积。重金属原子结合到蛋白质上后,就不能被排泄掉,并逐渐从低剂量累积到较高浓度,从而造成危害,典型例子就是日本的水俣病。
(3)有机有毒物质: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且脂溶性高、水溶性低。化学性质稳定说明既不易在环境中分解,也不能被有机体所代谢。脂溶性高说明易被有机体吸收,一旦进入就不能排泄出去,但排泄要求水溶性,结果就产生生物累积,形成毒害。典型的有机氯杀虫剂如DDT、六六六等。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如水体富营养化,便是过多的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而形成“水花”,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海洋近岸海区,发生富营养化现象,使腰鞭毛藻类(如裸沟藻和夜光虫等)等大量繁殖、密集在一起,使海水呈粉红色或红褐色,称为赤潮,对渔业危害极大。近年来渤海北部和南海已多次发生。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