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校教学中起到很好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组成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环境,其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投影机、屏幕等组成。
(如下图)
(二)多媒体在学校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记住、掌握和运用知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教育心理学则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够获得65%的知识。多媒体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它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再将这些内容有机的组织、安排、结合在一起。
1表现力丰富、生动、灵活:
传统的教学方式全凭老师的一张嘴,在说明事物时显得即抽象又不直观,缺乏表现力,给学生理解带来了困难。而多媒体教学却拥有极为丰富的表现方式,且形式生动、灵活。它可以非常直观将事物的本来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文字注解和声音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在表现事物的形成、发展、变化等抽象的过程时,多媒体教学就更能显示出其优势了。它可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清楚的看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比只听老师的描述,无论是效率上还是效果上都要好许多。例如小学自然课在讲太阳系运行部分时,如果只告诉学生“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一个没有多少常识的小学生是很难准确的理解这句话的。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太阳系的运转过程制做成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时我们再说出“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学生结合着图像来理解这句话,所达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课件生动的表现出日食、月食等天体运动景观,学生在一节课上轻松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2巨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信息来源:
过去学生了解知识只能依靠单一的一本教材和某位老师的讲解,但不论是哪本书还是哪个人,知识的容量和广度都是十分有限的。这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我们已经走入信息时代,谁能够及时的取得信息,谁就是赢家,多媒体教学所附带的巨大信息量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最前沿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及这一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改善过去学生只知道死扣书本的情况,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扩了学生的眼界,这也是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3良好的交互性与共享性:
“因材施教”,这无疑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可限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几乎每个班都有30到40名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老师不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但是我发现借助于多媒体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大大的弥补这一点。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做出许多分枝,每一分枝体现问题不同的特点,由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此外,多媒体课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而且复制和传播也极为容易,免去了老师和学生去做那些重复性的工作,节约了时间。例如我在上3D MAX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软件的功能,我制作了许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例子,并制作成了课件。由于课时有限,上课时没能讲的例子,我就把课件发给学生,让他们回家后跟着课件学习。这样即省去了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又增强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常见有以下类型课例,供参考:
资源用得好,则利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用得不当,则碍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如何才算用得恰当呢?
- 第一、恰当利用资源,让资源为课堂教学排忧解难。
- 第二、择优筛劣资源,让资源为课堂教学推波助澜。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现。教科书、图书、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民情风俗、教学基地……多方面、多渠道地为我们提供教学资源。但是,教学资源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如果选用不当,其效果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 第三、有效利用资源,让课堂效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