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 第三章 中国近代工程技术 > 第6节 缫丝与纺织业
  第6节 缫丝与纺织业
 
 

  五口通商后,丝出口量猛增,与之相适应,加工生产企业随之得到发展。最先在中国创办机器丝厂的是英国恰和洋行,早在咸丰十年就创办了怡和纺丝局。最初有缫丝车10部,第三年扩充为300部,工厂设于上海。是为机器缫丝业在中国第一次出现。1867年,美国哥立芝公司在上海建立丝厂,但仅有10部缫丝车.开工不到一年即停止,迁至日本。到了光绪二十年,外资在中国共建12家丝厂.其重11家在上海.1家在烟台。

外国人创办丝厂的同时,中国人陈启源于1872年,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为中国人首次采用近代机器缫丝生产技术。9年后,广州、顺德、南海等地,陆续增加到10家,拥有绳车2400部,年产生丝近千担。丝厂的设备技术情况,我们从分析陈启源丝厂可见—斑。该厂初创时仅几十部缫丝车,后规模扩大,多时达800部,工人达700人。丝厂机器当时叫“机汽大偈”。已采用蒸汽煮蚕方法,机器很快即采用蒸汽动力和传动装置。除丝车外,还有煮沸水大炉1座.高约1.5丈,阔约七八尺;蒸汽炉1座,高约1.2丈,阅6尺。采用机器生产,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每一女工可抵十余人之工作”。上海、浙江等地也先后发展起了机器缫丝业。

晚清棉纺织业的机器生产.最早始于1871年。当时美国商人富文在广州设立了厚益纱厂.但仅存在半年即关闭。1887年,上海成立一家国人自办的兼做轧花、纺纱工作的轧花纺纱新局(后改为华新纱厂)。

中国较具影响的机器棉纺厂为李鸿章创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于光绪四年,投产于光绪二十年,官督商办性质。筹办过程中,为使纺织饥器能采用短纤维中国棉花为原料,特邀美国工程师来华考察;派国人携棉去美试纺试织,并对外国织布机进行改造。可见,准备工作比较周密。织布局建成时,占地280亩,布机300张,动力系统有大立护1座、小立炉1座、500匹马力引擎一具,工人800人。光绪十九年,布机增至500台,工人增至4000人,红利达25%。当时轧花、弹花、梳花、清花、卷花、卷纱、拉纱、经纱、纬纱、织布、压布、折布、刷布、捆布及烘布都采用机器进行。

上海机器织布局

另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机器棉纺企业,是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官局。所用织布及其动力设备全在英国定购。计有:原色扣布机250张、斜纹布机100张、提花布机24张,共1000张织布机;汽机、锅炉、机轴、旋竿等设备。光绪十年建成投产。

晚清机器纺织厂的设备军购自外国,而且在厂房建筑、设备配置及安装运用方面,一般也由外国专家进行策划和指导。此期间厂区平面布局不尽合理,清花间没有防火墙,上海织 布局、裕通纱厂和通久源纱厂均因此惨遭火灾。设备多从英国引进,而清棉工程多未能与国内原棉质量相适应,梳棉机配套不够,影响成纱产品。并条、粗沙、细沙、各机没有淬火,易造成磨损。蒸汽动力机耗煤量大,压力不够大,工作纱机、织机距动力机又过近,影响灵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