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资源标题 | 资源类型 | 资源大小(字节) |
| 901 | 主题思想 | 文本 | 164 |
| 902 | 思路结构 | 文本 | 303 |
| 903 | 前后照应的情节 | 文本 | 246 |
| 904 | 拟人化手法的运用 | 文本 | 114 |
| 905 | 教案示例一 | 文本 | 20480 |
| 906 | 作者宗璞简介 | 文本 | 319 |
| 907 | 野草赞 | 文本 | 19456 |
| 908 | 课内语段阅读题1 | 文本 | 19456 |
| 909 | 第四单元测试题A卷 | 文本 | 24576 |
| 910 | 教案示例二 | 文本 | 20992 |
| 911 | 第四单元测试题B卷 | 文本 | 29184 |
| 912 | 基础知识题 | 文本 | 22016 |
| 913 | 课内语段阅读题2 | 文本 | 19456 |
| 914 | 课外语段阅读题 | 文本 | 20480 |
| 915 | 教学目标 | 文本 | 20480 |
| 916 | 朗读教学 | 文本 | 306 |
| 917 | 理解与背诵 | 文本 | 404 |
| 918 | 疏通文意 | 文本 | 264 |
| 919 | 特殊句式 | 文本 | 735 |
| 920 | 文章思路 | 文本 | 621 |
| 921 | 文章主题思想 | 文本 | 239 |
| 922 | 写作特点 | 文本 | 489 |
| 923 | 虚词教学 | 文本 | 185 |
| 924 | 训练朗读的几种做法 | 文本 | 527 |
| 925 | 重点句翻译 | 文本 | 281 |
| 926 | 教案示例一 | 文本 | 22528 |
| 927 | 教案示例二 | 文本 | 24576 |
| 928 | 教案示例三 | 文本 | 19456 |
| 929 | 孔子身世 | 文本 | 899 |
| 930 | 孔子其人 | 文本 | 20480 |
| 931 | 论语简介 | 文本 | 509 |
| 932 | 基础知识题 | 文本 | 21504 |
| 933 | 课内语段阅读题 | 文本 | 21504 |
| 934 | 探究活动 | 文本 | 823 |
| 935 | 《论语》概述 | 文本 | 35328 |
| 936 | 单元概述 | 文本 | 22528 |
| 937 | 课外语段阅读题 | 文本 | 24064 |
| 938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9456 |
| 939 | 主题思想 | 文本 | 106 |
| 940 | 思路结构 | 文本 | 225 |
| 941 | 写作特点 | 文本 | 342 |
| 942 | 诵读教学方法建议 | 文本 | 21504 |
| 943 | 教案示例一 | 文本 | 28672 |
| 944 | 韩非简介 | 文本 | 668 |
| 945 | 写作背景 | 文本 | 367 |
| 946 | 参考译文 | 文本 | 845 |
| 947 | 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 | 文本 | 392 |
| 948 | 找出通假字并翻译 | 文本 | 209 |
| 949 | 为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 文本 | 19456 |
| 950 | 教案示例二 | 文本 | 795648 |
| 951 | 课内语段阅读题1 | 文本 | 21504 |
| 952 | 基础知识题 | 文本 | 23552 |
| 953 | 课内语段阅读题2 | 文本 | 20480 |
| 954 | 课外语段阅读题 | 文本 | 19456 |
| 955 | 教学目标 | 文本 | 977 |
| 956 | 文章主题思想 | 文本 | 114 |
| 957 | 文章结构 | 文本 | 649 |
| 958 | 写作特点 | 文本 | 563 |
| 959 | 教法建议 | 文本 | 557 |
| 960 | 教案示例一 | 文本 | 28672 |
| 961 | 蒲松龄简介 | 文本 | 219 |
| 962 | 关于《聊斋志异》 | 文本 | 1024 |
| 963 | 蒲松龄手稿“促织” | 文本 | 44032 |
| 964 | 文意情景图1 | 文本 | 11264 |
| 965 | 文意情景图2 | 文本 | 9216 |
| 966 | 文意情景图3 | 文本 | 10240 |
| 967 | 文意情景图4 | 文本 | 11264 |
| 968 | 文意情景图5 | 文本 | 12288 |
| 969 | 怎样理解本文的主旨? | 文本 | 911 |
| 970 | 比喻和讽刺的手法 | 文本 | 933 |
| 971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法 | 文本 | 944 |
| 972 | 教案示例二 | 文本 | 151552 |
| 973 | 教案示例三 | 文本 | 30720 |
| 974 | 参考译文 | 文本 | 1024 |
| 975 | 《狼三则》 | 文本 | 19456 |
| 976 | 《劳山道士》 | 文本 | 20480 |
| 977 | 《骂鸭》 | 文本 | 443 |
| 978 | 《婴宁》 | 文本 | 27648 |
| 979 | 《种梨》 | 文本 | 19456 |
| 980 | 基础知识题 | 文本 | 21504 |
| 981 | 课内语段阅读题1 | 文本 | 22016 |
| 982 | 课内语段阅读题2 | 文本 | 19968 |
| 983 | 课外语段阅读题 | 文本 | 19456 |
| 984 | 教学目标 | 文本 | 23552 |
| 985 | 教案示例一 | 文本 | 20480 |
| 986 | 列子生平简介 | 文本 | 19456 |
| 987 | 范晔与后汉书 | 文本 | 19456 |
| 988 | 两篇短文的主题思想 | 文本 | 240 |
| 989 | 《乐羊子妻》思路结构 | 文本 | 299 |
| 990 | 《乐羊子妻》写作特点 | 文本 | 497 |
| 991 | 《两小儿辩日》思路结构 | 文本 | 239 |
| 992 |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 文本 | 383 |
| 993 | 教法建议 | 文本 | 249 |
| 994 |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 文本 | 528 |
| 995 | 《乐羊子妻》参考译文 | 文本 | 884 |
| 996 | 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科学知识 | 文本 | 874 |
| 997 | “盗泉”的典故 | 文本 | 162 |
| 998 | 探究活动 | 文本 | 246 |
| 999 | 《两小儿辩日》阅读测试题 | 文本 | 20480 |
| 1000 | 《乐羊子妻》阅读测试题 | 文本 | 2048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