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资源标题 | 资源类型 | 资源大小(字节) |
| 4201 | 蓝田人 | 文本 | 23040 |
| 4202 | 山顶洞人的生产力发展状况 | 文本 | 20480 |
| 4203 | 贾兰坡:魂归周口店 | 文本 | 23552 |
| 4204 | 裴文中 | 文本 | 49664 |
| 4205 | 北京人 | 文本 | 6542053 |
| 4206 | 山顶洞人 | 文本 | 1037777 |
| 4207 | 新石器时代 | 文本 | 826541 |
| 4208 | 材料解析题 | 文本 | 19456 |
| 4209 | 单项选择题 | 文本 | 19456 |
| 4210 | 识图题 | 文本 | 29696 |
| 4211 | 填空题 | 文本 | 19456 |
| 4212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9456 |
| 4213 | 知识分析 | 文本 | 332 |
| 4214 | 教法分析 | 文本 | 306 |
| 4215 |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 文本 | 248 |
| 4216 | 关于“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的教学设计示例(一) | 文本 | 28672 |
| 4217 | 关于“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的教学设计示例(二) | 文本 | 23552 |
| 4218 | 典型例题 | 文本 | 706 |
| 4219 | 母系氏族公社 | 文本 | 20480 |
| 4220 | 父系氏族公社 | 文本 | 19456 |
| 4221 | 氏族聚落 | 文本 | 19456 |
| 4222 | 半坡文化遗址 | 文本 | 20992 |
| 4223 | 半坡人的聚落布局与房屋建筑 | 文本 | 57856 |
| 4224 | 半坡氏族的陶器 | 文本 | 29696 |
| 4225 | 河姆渡文化 | 文本 | 19456 |
| 4226 | 河姆渡人居住的情况 | 文本 | 47616 |
| 4227 | 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 | 文本 | 58880 |
| 4228 |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面貌 | 文本 | 22016 |
| 4229 | 本课练习 | 文本 | 803 |
| 4230 | 单项选择题 | 文本 | 19456 |
| 4231 | 识图题 | 文本 | 36352 |
| 4232 | 双项选择题 | 文本 | 19456 |
| 4233 | 填空题 | 文本 | 19456 |
| 4234 | 材料解析题 | 文本 | 19456 |
| 4235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9456 |
| 4236 | 重难点分析 | 文本 | 19456 |
| 4237 | 关于“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的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26624 |
| 4238 | 部落 | 文本 | 19456 |
| 4239 | 部落联盟 | 文本 | 19456 |
| 4240 |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 文本 | 19968 |
| 4241 | 阶级的出现 | 文本 | 19456 |
| 4242 | 黄帝 | 文本 | 20992 |
| 4243 | 炎帝 | 文本 | 19456 |
| 4244 | 尧 | 文本 | 19968 |
| 4245 | 舜 | 文本 | 19968 |
| 4246 | 禹 | 文本 | 20480 |
| 4247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9456 |
| 4248 | 关于“破解彩陶之谜”的教学设计示例(一) | 文本 | 20992 |
| 4249 | 关于“破解彩陶之谜”的教学设计示例(二) | 文本 | 20992 |
| 4250 | 教学建议 | 文本 | 19456 |
| 4251 | 陶器 | 文本 | 23552 |
| 4252 | 彩陶的制作 | 文本 | 19968 |
| 4253 | 仰韶文化陶器造型 | 文本 | 19456 |
| 4254 | 半坡型彩陶的器形 | 文本 | 20992 |
| 4255 | 半坡型彩陶的装饰纹样 | 文本 | 20992 |
| 4256 | 论原始彩陶的造型与装饰 | 文本 | 27648 |
| 4257 | 课程标准解读 | 文本 | 21504 |
| 4258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9456 |
| 4259 | 重点与难点 | 文本 | 19456 |
| 4260 | 关于“夏商西周的更迭”的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25088 |
| 4261 | 典型例题1 | 文本 | 773 |
| 4262 | 典型例题2 | 文本 | 1306 |
| 4263 |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 | 文本 | 19456 |
| 4264 | 井田制的产生和发展 | 文本 | 24064 |
| 4265 | 井田制的性质及消亡 | 文本 | 19968 |
| 4266 | 井田制的影响 | 文本 | 19456 |
| 4267 | 褒姒 | 文本 | 19456 |
| 4268 | 成汤灭夏 | 文本 | 21504 |
| 4269 | 分封制 | 文本 | 20480 |
| 4270 | 烽火戏诸侯 | 文本 | 19456 |
| 4271 | 国人暴动 | 文本 | 20992 |
| 4272 | 吕尚 | 文本 | 21504 |
| 4273 | 牧野之战 | 文本 | 19968 |
| 4274 | 盘庚 | 文本 | 19456 |
| 4275 | 盘庚迁都 | 文本 | 20992 |
| 4276 | 盘庚迁殷与武丁中兴 | 文本 | 20480 |
| 4277 | 启 | 文本 | 26112 |
| 4278 | 商汤 | 文本 | 27648 |
| 4279 | 商纣 | 文本 | 19456 |
| 4280 | 武丁 | 文本 | 19456 |
| 4281 | 武王伐纣 | 文本 | 19968 |
| 4282 | 武王伐纣的见证物——利簋 | 文本 | 19456 |
| 4283 | 西周的衰亡 | 文本 | 20480 |
| 4284 | 夏桀 | 文本 | 20480 |
| 4285 | 因谏被杀的夏代忠臣——关龙逢 | 文本 | 19456 |
| 4286 | 殷商的起源 | 文本 | 20480 |
| 4287 | 周公 | 文本 | 307 |
| 4288 | 周文王 | 文本 | 19968 |
| 4289 | 周武王 | 文本 | 27648 |
| 4290 | 周幽王 | 文本 | 19456 |
| 4291 | 金文重宝——毛公鼎 | 文本 | 20480 |
| 4292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9456 |
| 4293 | 重点与难点 | 文本 | 19456 |
| 4294 | 关于“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教学设计示例(一) | 文本 | 24064 |
| 4295 | 关于“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教学设计示例(二) | 文本 | 30208 |
| 4296 | 中国古代的井田制 | 文本 | 19456 |
| 4297 | 井田制的产生和发展 | 文本 | 24064 |
| 4298 | 井田制的性质及消亡 | 文本 | 19968 |
| 4299 | 井田制的影响 | 文本 | 19456 |
| 4300 | 毛公鼎流传传奇 | 文本 | 2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