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资源标题 | 资源类型 | 资源大小(字节) |
| 1801 | 古代纪年法 | 文本 | 718 |
| 1802 | 课文简析 | 文本 | 685 |
| 1803 | 关于如何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建议 | 文本 | 20480 |
| 1804 | 写作特色简析 | 文本 | 802 |
| 1805 | 重点语段研读 | 文本 | 1024 |
| 1806 | 关于比较阅读的教学建议 | 文本 | 370 |
| 1807 | 教学目标 | 文本 | 213 |
| 1808 | 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229376 |
| 1809 | 基础知识训练 | 文本 | 1024 |
| 1810 | 课外延伸阅读 | 文本 | 20480 |
| 1811 | 单元测试 | 文本 | 80384 |
| 1812 | 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 | 文本 | 29696 |
| 1813 | 关于本文的写作时间 | 文本 | 815 |
| 1814 | 文史知识——记、表、书、志 | 文本 | 584 |
| 1815 | 文中有关的文化常识 | 文本 | 21504 |
| 1816 | 前人对本文的评价 | 文本 | 474 |
| 1817 | 《项脊轩志》的空白艺术 | 文本 | 21504 |
| 1818 | 浅谈《项脊轩志》的阴柔美 | 文本 | 23552 |
| 1819 | 《项脊轩志》的传情艺术 | 文本 | 20480 |
| 1820 | 《项脊轩志》中三代女子的形象 | 文本 | 20480 |
| 1821 | 《项脊轩志》的写景艺术和组材艺术 | 文本 | 21504 |
| 1822 | 唐宋派与归有光 | 文本 | 25600 |
| 1823 | 先妣事略 | 文本 | 19456 |
| 1824 | 寒花葬志 | 文本 | 304 |
| 1825 | 语句异解 | 文本 | 20480 |
| 1826 | 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33792 |
| 1827 | 教学目标 | 文本 | 239 |
| 1828 | 教学建议 | 文本 | 270 |
| 1829 | 本文的线索 | 文本 | 976 |
| 1830 | 课文第一段解读 | 文本 | 1024 |
| 1831 | 文章中叠字的运用 | 文本 | 815 |
| 1832 |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 文本 | 873 |
| 1833 | 本文在选材上的特点 | 文本 | 810 |
| 1834 | 解说“南阁子” | 文本 | 20480 |
| 1835 | 文言知识积累 | 文本 | 36864 |
| 1836 | 习题精选 | 文本 | 29696 |
| 1837 | 课文语段阅读1 | 文本 | 20480 |
| 1838 | 课文语段阅读2 | 文本 | 21504 |
| 1839 | 课外语段阅读 | 文本 | 23552 |
| 1840 | 单元概述 | 文本 | 21504 |
| 1841 | 张溥简介 | 文本 | 608 |
| 1842 | 关于“张溥” | 文本 | 562 |
| 1843 | 本文的写作背景 | 文本 | 21504 |
| 1844 | 明末爱国文社和爱国作家 | 文本 | 23552 |
| 1845 | 明代复社领袖张溥 | 文本 | 25600 |
| 1846 | 明末复社简介 | 文本 | 21504 |
| 1847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95 |
| 1848 | 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30720 |
| 1849 | 如何教授本文的建议 | 文本 | 242 |
| 1850 | 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 | 文本 | 467 |
| 1851 | 本文写作特色简析 | 文本 | 522 |
| 1852 | 本文的内容主旨 | 文本 | 722 |
| 1853 | 本文疑难句解析 | 文本 | 22528 |
| 1854 | 《五人墓碑记》指瑕 | 文本 | 22528 |
| 1855 | 语段阅读训练1 | 文本 | 1024 |
| 1856 | 语段阅读训练2 | 文本 | 918 |
| 1857 | 姚鼐简介 | 文本 | 1024 |
| 1858 | 望岳 | 文本 | 19456 |
| 1859 | 关于泰山 | 文本 | 75776 |
| 1860 | 关于桐城派古文 | 文本 | 20480 |
| 1861 | 桐城派古文的流变 | 文本 | 22528 |
| 1862 | 谨严有法 雅洁不芜 | 文本 | 23552 |
| 1863 | 聚散之间见大语文 | 文本 | 25600 |
| 1864 | 教学流向的纵与横 | 文本 | 29696 |
| 1865 | 观披雪瀑记 | 文本 | 1024 |
| 1866 | 姚鼐的文论及散文创作 | 文本 | 22528 |
| 1867 | 教学设计示例一 | 文本 | 355328 |
| 1868 | 教学设计示例二 | 文本 | 34816 |
| 1869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78 |
| 1870 | 教法建议 | 文本 | 390 |
| 1871 | 本文的层次结构 | 文本 | 21504 |
| 1872 | 本文的写作特点 | 文本 | 20480 |
| 1873 | 相关文化常识 | 文本 | 342 |
| 1874 | 文言知识积累 | 文本 | 49152 |
| 1875 | 基础知识 | 文本 | 24576 |
| 1876 | 课内语段阅读 | 文本 | 25600 |
| 1877 | 课外语段阅读 | 文本 | 22528 |
| 1878 | 龚自珍简介 | 文本 | 20480 |
| 1879 | 龚自珍的儒学思想 | 文本 | 31744 |
| 1880 | 龚自珍的思想及创作 | 文本 | 19456 |
| 1881 |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 | 文本 | 26624 |
| 1882 | 奇傲的梅 | 文本 | 30720 |
| 1883 | 关于《病梅馆记》的主题 | 文本 | 20480 |
| 1884 | “病梅”一说 | 文本 | 19456 |
| 1885 | 《病梅馆记》中“梅”字的解释 | 文本 | 22528 |
| 1886 | 《病梅馆记》与《己亥杂诗》 | 文本 | 20480 |
| 1887 |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24576 |
| 1888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41 |
| 1889 | 本文的寓意 | 文本 | 20480 |
| 1890 | 本文的语言特点 | 文本 | 19456 |
| 1891 | 课内语段阅读 | 文本 | 30720 |
| 1892 | 单元测试 | 文本 | 73728 |
| 1893 | 教学目标 | 文本 | 98 |
| 1894 | 何为人物的个性特征 | 文本 | 340 |
| 1895 | 如何选择有个性化的言行 | 文本 | 614 |
| 1896 | 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 文本 | 24576 |
| 1897 | 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24576 |
| 1898 | 重逢 | 文本 | 20480 |
| 1899 | 《欧也妮·葛朗台》片段 | 文本 | 21504 |
| 1900 | 教学目标 | 文本 | 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