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资源标题 | 资源类型 | 资源大小(字节) |
| 3001 |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削弱与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的关系 | 文本 | 659 |
| 3002 | 复习课方案 | 文本 | 526 |
| 3003 | “开元盛世”的出现 | 文本 | 20480 |
| 3004 |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 文本 | 31744 |
| 3005 | 习题精选 | 文本 | 22528 |
| 3006 | 魏征 | 文本 | 19456 |
| 3007 | 姚崇 | 文本 | 19456 |
| 3008 | 典型例题3 | 文本 | 19456 |
| 3009 | 单项选择题 | 文本 | 20992 |
| 3010 | 材料解析题 | 文本 | 20480 |
| 3011 | 问答题 | 文本 | 19456 |
| 3012 | 三省六部制简表 | 文本 | 35840 |
| 3013 | 文帝改进府兵制的召令 | 文本 | 74752 |
| 3014 | 知识结构 | 文本 | 19456 |
| 3015 | 典型例题2 | 文本 | 562 |
| 3016 | 典型例题3 | 文本 | 25600 |
| 3017 | 典型例题4 | 文本 | 839 |
| 3018 | 隋唐时期封建政治的发展 | 文本 | 625 |
| 3019 | 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 文本 | 428 |
| 3020 |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职权和作用 | 文本 | 645 |
| 3021 |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比较 | 文本 | 298 |
| 3022 | 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 | 文本 | 33792 |
| 3023 | 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 | 文本 | 19456 |
| 3024 |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 文本 | 19456 |
| 3025 | 习题精选 | 文本 | 26624 |
| 3026 | 复习课方案 | 文本 | 22528 |
| 3027 | 典型例题5 | 文本 | 20992 |
| 3028 | 单项选择题 | 文本 | 20992 |
| 3029 | 材料解析题 | 文本 | 20992 |
| 3030 | 问答题 | 文本 | 19456 |
| 3031 | 知识结构 | 文本 | 19456 |
| 3032 | 教法提示 | 文本 | 186 |
| 3033 | 如何处理本节中各知识点 | 文本 | 1024 |
| 3034 | 关于唐三彩 | 文本 | 20480 |
| 3035 | 造纸业的论述 | 文本 | 307 |
| 3036 | 关于唐代的瓷器 | 文本 | 24576 |
| 3037 | 唐政府兴修水利的论述 | 文本 | 644 |
| 3038 | 筒车 | 文本 | 642 |
| 3039 | 唐都长安的商业区 | 文本 | 25600 |
| 3040 | 唐代手工业的特点 | 文本 | 22528 |
| 3041 | 唐代花鸟纹锦 | 文本 | 38912 |
| 3042 | 唐代的瓷器 | 文本 | 24576 |
| 3043 | 关于造纸业的论述 | 文本 | 375 |
| 3044 | 关于垦荒及人口的论述 | 文本 | 19456 |
| 3045 | 三彩工艺的形成 | 文本 | 44032 |
| 3046 | 典型例题1 | 文本 | 189 |
| 3047 | 典型例题2 | 文本 | 443 |
| 3048 | 教学设计示例 | 文本 | 25600 |
| 3049 | 基础训练题 | 文本 | 957 |
| 3050 | 问答题 | 文本 | 380 |
| 3051 | 单项选择题 | 文本 | 21504 |
| 3052 | 材料解析题 | 文本 | 20480 |
| 3053 | 问答题 | 文本 | 19456 |
| 3054 | 教学目标 | 文本 | 883 |
| 3055 | 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简表 | 文本 | 37888 |
| 3056 | 关于突厥和回纥 | 文本 | 19456 |
| 3057 | 关于靺鞨、南诏、唐蕃“和同为一家” | 文本 | 19456 |
| 3058 | 关于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 文本 | 19456 |
| 3059 | 例题分析唐朝为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 文本 | 468 |
| 3060 | 高考考情精析 | 文本 | 21504 |
| 3061 | 文成公主 | 文本 | 20480 |
| 3062 | 吐蕃 | 文本 | 19456 |
| 3063 | 大昭寺 | 文本 | 30720 |
| 3064 | 渤海国遗址 | 文本 | 41984 |
| 3065 | 苍山洱海间的南诏 | 文本 | 21504 |
| 3066 | 唐蕃关系的渊源及其历史基础 | 文本 | 26624 |
| 3067 | 靺鞨族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的贡献 | 文本 | 23552 |
| 3068 | 维吾尔人的贡献-突厥语词典 | 文本 | 26624 |
| 3069 | 典型例题1 | 文本 | 314 |
| 3070 | 典型例题2 | 文本 | 503 |
| 3071 | 基础训练题 | 文本 | 24576 |
| 3072 | 能力提高题 | 文本 | 790 |
| 3073 | 教学提纲 | 文本 | 459 |
| 3074 | 大祚荣 | 文本 | 545 |
| 3075 | 骨力裴罗 | 文本 | 339 |
| 3076 | 皮罗阁 | 文本 | 310 |
| 3077 | 松赞干布 | 文本 | 525 |
| 3078 | 单项选择题 | 文本 | 27648 |
| 3079 | 材料解析题 | 文本 | 20480 |
| 3080 | 问答题 | 文本 | 19456 |
| 3081 | 教学目标 | 文本 | 651 |
| 3082 | 关于对外交通路线 | 文本 | 19456 |
| 3083 | 关于唐和朝鲜的往来 | 文本 | 831 |
| 3084 | 关于唐和日本的往来 | 文本 | 609 |
| 3085 | 关于唐和印度的关系 | 文本 | 1024 |
| 3086 | 关于唐和波斯及大食的关系 | 文本 | 1024 |
| 3087 | 崔致远 | 文本 | 20480 |
| 3088 | 鉴真东渡 | 文本 | 23552 |
| 3089 | 玄奘取经 | 文本 | 25600 |
| 3090 | 中日友谊的见证 | 文本 | 28672 |
| 3091 | 日本茶道习俗的形成 | 文本 | 1024 |
| 3092 | 唐朝对外友好交往表 | 文本 | 22528 |
| 3093 | 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 | 文本 | 19456 |
| 3094 | 波斯国与中国的关系 | 文本 | 19456 |
| 3095 | 唐朝对北朝鲜半岛文化的重要影响 | 文本 | 19456 |
| 3096 | 基础训练题 | 文本 | 19456 |
| 3097 | 能力提高题 | 文本 | 1024 |
| 3098 | 单项选择题 | 文本 | 19968 |
| 3099 | 材料解析题 | 文本 | 19968 |
| 3100 | 问答题 | 文本 | 194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