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伦尼乌斯(SvanteArrhenius),瑞典化学家。1859年2月19日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附近的维克城堡,17岁考入乌普萨拉大学。1878年毕业后,在瑞典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担任埃德伦德教授的助手。从此,阿伦尼乌斯开始了溶液电导的研究。在埃德伦德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电解质的电导性研究》,提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自动离解成游离的带电粒子的概念,获得该校博士学位。1885年到德国留学,与物理化学家范霍夫和能斯特合作,进行物理化学方面的研究。他在电离理论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成果,但多次被否定。然而,他始终坚持不懈,相信电离理论的正确。最终,对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持否定意见的科学家也改变了初衷,对电离理论心悦诚服,认为电离理论是物理化学的新的重要理论,对物理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阿伦尼乌斯不仅对电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而且在1896年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地壳温度的影响时,发现二氧化碳能吸收地壳表面的红外辐射,成为最早对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研究者。 阿伦尼乌斯1895年被选为德国电化学学会名誉会员;1891—1905年任吉森大学和柏林大学教授;1901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90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190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11年当选为英国国家学会会员;1905年以后担任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研究所所长,到1927年因身体欠佳辞去所长职务,同年10月2日逝世,享年6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