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瓦尔德(FriedriehWilhelmOstwald),1853年生于拉脱维亚的里加,后入德国籍。少年时代就对化学发生浓厚的兴趣。1872年他进人多尔帕特大学学习,1875年获学士学位,1877年获硕士学位,1878年获博士学位。1882年担任里加大学化学教授,主要从事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奥斯特瓦尔德是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的支持者,并以此理论研究了溶液的电导和酸的催化作用。1887年奥斯特瓦尔德担任莱比锡大学化学系主任。1888年他提出了“稀释定律”和酸的催化理论。他还将质量作用定律应用于电解质的电离,引入了“离解常数”的概念。他还提出了“溶度积”的概念。这些定律和概念,对物理化学的学科发展有重要作用。奥斯特瓦尔德对分析化学也有研究,著有《分析化学基础》,对分析化学有精辟的解释。1901年他发表了著名的现代催化剂概念:凡能够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不进入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的分子组成中的物质,称为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达到平衡的速度,而不能改变热力学平衡。1902年研制成用氨制硝酸,并获得专利,具有重大工业价值。由于奥斯特瓦尔德在催化作用和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速度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1909年他成为第九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也是世界第一份《物理化学》杂志的创办者之一。他一生对物理化学学科的建立作了出重要贡献。后人对他有“物理化学之父”的称谓。奥斯特瓦尔德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哲学家,对哲学和心理学也有研究。他主张用能量来解释物理现象。但是,他不相信有原子存在。1906年他从莱比锡大学退休。退休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莱比锡附近的乡村过隐居生活。1932年4月4日因病逝世,享年78岁。他的次子C.W.W奥斯特瓦尔德,也是世界著名的化学家,是胶体化学的创始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