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贝拉 (1591-1652年)
胡塞佩·德·里贝拉出生在西班牙的巴仑西亚,少年时随父亲去意大利,长期定居在那不勒斯。曾游历过许多艺术圣
地,并学习和研究过历代大师们的许多作品,尤其崇拜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提香。17世纪卡拉瓦乔的艺术观念和明暗画法
,对他影响尤为直接和深刻。25岁起荣任那不勒斯总督的宫廷画家。
里贝拉在那不勒斯成为画家们公认的领袖人物,与意大利的画家共享盛誉。因为他个子矮小,意大利人称他为“小西
班牙人”。但是在他那矮小的身躯中始终蕴藏着一颗高尚善良的灵魂,他用自己的画笔为西班牙人在欧洲画坛争得了荣誉。
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 17世纪上半期西班牙绘画的重要代表。在意大利期间,年轻的委拉斯开兹曾拜访过他,不少有
成就的意大利画家均出自他的门下。
里贝拉的创作题材广泛,他一生的作品无论是宗教神话、寓言、风俗画还是肖像画皆很出色。他的宗教题材作品更多
地倾向于世俗化,宗教人物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写照。他尽管不去描绘对上帝的赞美和虔诚,而是去表现人物充满自
信自尊和英雄无畏的气质。他用农民般的朴实、有力和粗犷来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由于他长期居住在意大利,描绘的又是
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因此,人们往往把他视为卡拉瓦乔的继承人。
里贝拉早期的作品就以流畅的笔触、结实的人体和富有激情的心理刻画而引人注目。到了40年代,他的作品也以优美
的威尼斯式的色彩而逐渐受到同行们的赞赏。他强调人体浮雕般的体积感,色调沉着有力,并带有抒情诗般的意味,从而丰
富了西班牙绘画的艺术语言。里贝拉曾为宫廷服务多年,作为宫廷画家,最可贵的是:他以善良同情的心态发现和描绘社会
底层劳动大众的面貌、思想感情和品质。这也是17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们的共同之处。57岁的画家经历了1648年被镇压
的人民起义,这对画家是沉重的打击,年过半百的画家变得郁郁寡欢和消极沉闷。不久便辞去宫廷画家之职,隐居于那不勒
斯郊外,暂时搁笔,深居简出。两年后又拿起画笔,此时创作的人物都带有难以抑制的情感,大多垂首颓丧,目光无神,画
家借以抒发心中郁闷的情绪和失望的感情。
《畸形脚的乞丐》
自16世纪以来西班牙的都市和乡村到处可见流浪汉和乞丐,他们常成为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中的主人。 这位跛足少年是
位小流浪儿,他独自在旷野里艰难地行走。画家取他转身的姿态,露出孤独无援、令人心酸的凄楚傻笑。他虽然身体残疾,
可他心地纯朴,对生活仍然充满着美好的向往,让人同情怜爱。他扛着一根棍,手里拿的纸条上写着“看在上帝的份上,可
怜可怜我吧!”这是一颗善良的心在向社会发出呼救,一切有良知的人是不会无动于衷的。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魅力和它深
刻的社会意义。
画家以朴实无华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了这一生活现象,是一幅杰出的肖像性风俗画,它表达了画家的理想:希望世
界给每个人以幸福和美好。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不公平社会的永久怀疑。
《圣费利佩的殉教》
这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悲剧场面,画家以极大的虔诚歌颂他理想中的英雄人物。
横竖在画面中心的刑具构成十字架式,刽子手们正在使劲吊起失去反抗能力的费利佩,他无悔无恨、仰望苍天,像基
督临刑一样对上帝作绝别的表示:我一向光明正大,这是对信仰的献身!我视死如归!我是一个听从命运安排的人!
画家心目中的英雄,不是神灵,而是一位身体健壮、朴实敦厚的普通劳动者。实际上这幅画中的圣徒就是那不勒斯海
边饱经风霜的中年渔民,连刽子手都像是渔夫。画中没有宗教气氛,也没有可怕的悲惨的环境。这个上十字架情节仿佛是渔
民出海扬帆,吊起的不是圣徒而是船帆,忙碌的不是刽子手而是渔夫。画家淡化了悲剧情节,增加了生活气息。画面上以充
满阳光、空气的宁静背景和紧张动态的前景人物形成动与静的对比;人物组合一正一反、一明一暗。从结实的人体和奔放流
畅的笔触等艺术特色上,人们可见到米开朗基罗、提香,尤其是卡拉瓦乔的艺术对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