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案例>>第六章>>课堂中的吵闹情境

 

教师行动研究法的一个研究案例

 

课堂中的吵闹情境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成一团……这个问题一直缠绕我的心际,我想弄明白:到底学生为什么这么吵闹?当学生吵闹时我应该如何处理?

课堂吵闹情境分析

对学生吵闹的表现分析(如:学生吵闹有什么具体行为表现?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吵闹"?哪些学生比较吵闹?当学生吵闹的时候,他们正在做什么?当时学生处于什么样的课堂情境?教师在做什么?)

对学生吵闹的解释及原因分析(学生自己是如何解释其"吵闹"行为的?他们认为是"吵闹"吗?吵闹对学生个人有什么意义?学生为什么要"吵闹"?可以从如下方面思考:课堂的气氛和教师的控制方式;学生思维与表达的需求,参与交流的愿望,情绪、情感的流露,较强的表现欲;课程、教师或个别学生的原因;偶发事件和纪律问题等)

分析提示

A:.对问题的表现分析

·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算是"吵闹"?

·哪些学生在吵闹?

·当学生吵闹时,他们正在做什么?

·他们吵闹是由于参与讨论还是别的事情?

B.对学生吵闹的解释及原因分析

积极方面

·课堂气氛的民主与宽松;

·学生思维的活跃(有声的思维);

·表达与交流的愿望;

·多向交流的汇集;

·参与意识(发表意见);

·个体发展需求的呼声(个体的"小声"汇合为集体的吵闹");

·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

消极方面

·课堂纪律问题;

·教师的课堂管理问题;

·课程安排不当;

·非学习活动;

·捣乱行为。

其他

·课堂某一阶段的表现;

·特定环境或特定任务的要求;

·个别学生为获得教师和同学的注意;

·偶发事件的影响。

提示:教师自己在情境分析的基础上展示自己对课堂吵闹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及其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填写内容既要真实,又要放得开。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填写,语言应有一定的概括性。

我的态度与做法

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

·我的基本态度:

·我的常规做法:

·我的态度和做法所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

·我与他人的同与异:

对于课堂吵闹

1.我的基本态度

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2.我的常规做法

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o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3.我的态度与做法中所反映的基本教育理念

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静";而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4.我与他人的同与异

放得开,收得拢。只要能保证教师作为组织者的有效声音的存在,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同时,也不怕别人为此批评我的课堂纪律。教师与学生不应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口我们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从理论论著中搜集到的有关学术观点

1.有关课堂气氛

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

"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自信与信赖: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信赖;(2)宽容与主动: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3)自发型与多样化: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无需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与常规。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防卫型气氛"的特征是:(1)恐惧与不信任:学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心理,教师对学生采取不信任态度;(2)控制与服从:教师对学生实行控制,学生对教师被动服从;(3)策略与操作:学生有自己应对教师的策略,而教师则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在这种气氛中,班集体成员处于不安状态,担心遭到攻击,倾向于采取较为安全的常规型活动。——编写自韩向前:"课堂气氛初探",选自《教育理论与实践》,1986(3)

2.有关教师领导方式

(1)专制型。教师将其意念强加给学生,以证明自己能控制班级。他们以外在压力来刺激学生,而不是从内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这种专制的方式,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优越感和权力感。专制的领导方式所带来的行为不是反抗就是顺从: 如果专制型教师在场,课堂秩序就好;不在场,就会出现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

(2)放任型。教师对班集体的决策、活动程序和进行方式不加实质性控制,自己也不参与,轻易不予以批评或建议,任由班上学生自己决定。这么做往往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敌意,并相互推卸责任。

(3)民主型。教师既不放任也不专制,他们借助规则来建立稳定的秩序。班集体的决策、活动程序与进行方式都由教师和班集体核心成员共同讨论决定。教师视自己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并在必要时提供建议以供学生参考。师生及学生之间情感融洽,团结合作,具有主动精神。

——编写自傅道春:《教师组织行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3.有关课堂纪律

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通病。走进任何一所学校,步入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情景:

课桌整齐地呈现几何图形排列着,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到教师"恩准"。教师站前面的讲台上,可支使学生做这做那,或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学"在这当中更多地被"忽略不计"了,展现得更多的是教师的"教"。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