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理论篇 | 设计篇 | 技术篇 | 实践篇 | 教学案例 | 参考资料 | 视频教学 | 思考练习

返回上一级目录

当前位置 >>主页>>教学设计篇

2.5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和修改

所谓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案,也可以是一套新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教学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还可以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如网络课程等。这些设计成果在推广使用之前,最好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测定它的可行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及其他情况。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学评价的范畴。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但一般都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这里的形成性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除了评价对象不同,基本方法是一致的。

1.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

进行教学评价必须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指标。美国教育评价专家米德尔提出学校评价的两个要素:第一,必须具有标准准则或教育质量特征的描述,第二,必须具有一个程度恰当的判断,以判断学校符合这些特征、准则和标准的程度。同样,确定统一的指标也是教学评价的首要条件。由于教学设计的成果较多地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案和教学材料之中,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类成果的评价指标。

(1)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大致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师生互动等方面。总的说来,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必须要通过实施,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才能对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比较全面、准确地评价。

①与教师因素有关的指标

首先是教学能力方面可以从讲述内容中判断教师的专业水平,从选用教材上判断教师吸收、处理和传递知识的能力;从讲授的准确程度和严谨情况判断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讲解时能否随机应变判断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程度和及时调整能力;从教学全过程的整体素养上判断教师是否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训练。 其次是与教学方法有关的指标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判断所选用的方法和策略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能不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技艺,对排除影响教学顺利进行的智力障碍和情绪障碍又没有好处,能给学生带来多大的满足感;是否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还有和教学内容因素有关的指标从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弥合的程度判断其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吸收了本领域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从授课过程中判断是否精选了教材,选材是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科的特点,是否对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从讲授的内容上判断知识体系是否完整,条理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是否注意到了前后呼应和触类旁通;从教材难易程度上判断重点是否明确,难点是否可以解决。

②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

从学生角度进行评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在通过新的教学设计方案的教学后,认知、情感及动作技能方面的达标程度。 其次,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分析学生对新方案实施的反应,如:可以从表情上分析学生对讲课内容和速度的适应性;可以从课堂提问中分析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还可以从课堂秩序上分析学生对学习的注意或投入程度、学生是否有学习的需要和要求、学生是否乐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等。 除了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因素外,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还应考虑时间因素,即运用此方案于教学时,所需时间的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包含教室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量,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

(2)教学材料的评价指标

教学材料的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教育技术界比较关注的是音像教材 ( 含计算机课件 ) 。对于这类教材,我国学术界总结过所谓 " 五性 " 的编制原则,它们实际上也是评价这类教材的基本标准。
① 教育性:看其是否能用来向学生传递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② 科学性:看其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
③ 技术性:看其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
④ 艺术性:看其是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⑤ 经济性:看其是否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2.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对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设计活动过程中,为使教学设计成果更好而不断进行评价。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很多,根据实际的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不论采取什么方式,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通常包括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几项工作。

(1)制定评价计划:制定设计成果的评价计划是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主要是确定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条件、评价的资料收集等工作。

①确定评价的标准: 确定评价标准是进行评价的基础。在确定评价标准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另外要注意,这里所确定的人和标准都是尝试性的、凭经验暂定的,需要在实施中酌情修改。

②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 : 形成性评价所需要的资料主要是两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过程情况。学习成绩反映的是设计成果的使用给学生带来的行为变化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这类资料通常用数据表示。数据来源可以是学生对一系列测试项目的反应。教学过程反映的是设计成果在特定情境中的运行和作用情况,这类资料通常用陈述表示,陈述对象可以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各种相关因素的状况分析。为了保证足够的信息量和资料的可靠性,一般应有两种以上的评价工具来收集上述每类资料。

③选择被试人员 : 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不可能也不应该拿许多学生和教师来做试验,只须挑选极少一部分学生和个别教师作为被试样本,这就要求这个样本具有代表性。以学生为例,被试者取样的基本要求是这些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应属常态分布,即同年级学生各种水平和能力的人都应挑选。一般可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挑选被试人员,然后略作调整,以保证这些样本学生都能配合测试并善于表达。样本学生人数要适当,太多挥毫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太少又不能说明问题。由于以样本代表全体,误差总是难免的,因此,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教学设计项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扩大样本人数。

④阐明试用成果的背景条件 : 最后,设计者应说明教学设计成果的是用在什么背景下进行,其过程如何展开,其间应具备或提供什么条件,并将受到什么限制。成果试用应尽量地在没有外部干扰的自然状况下进行,若需使用录音、摄像器材来帮助收集资料,应避免影响教学环境的气氛。

(2)选择评价方法

不论收集哪种类型的资料都要借助某些方法,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这三种方法在收集资料方面各有特长,如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调查适宜于收集情感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观察适宜于收集动作技能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此外,调查和观察还经常被用来收集教学过程的各种资料;前者适宜于收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的反应资料;后者适宜于收集设计成果的使用是否按预先计划进行的资料。 在形成性评价所需收集的资料中,学习成绩资料面广量大,而且它所借助的评价方法与总结性评价又是通用的,因此格外受到有关研究者的重视。 拓展阅读

(3)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

这是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其基本步骤是:

向被试者说明须知 : 在开始教学前,应让被试师生知道试用设计成果的有关情况,如:试用目的是了解成果的质量而非被试者的能力,不必焦虑和紧张;试用活动的程序和试用所需的时间;被试者将参与的活动类型及其注意事项;将收集哪些资料以供分析用;应该以什么态度和方式做出反应,等等。

试行教学: 这种试验性质的教学应具有可复制的特点,即用相同的方式对另一些同年级学生再进行教学,如果他们的水平也属常态分布,可望获得大致接近的教学效果。由于这种教学具有典型性,通过评价就可获得推广价值。要保证某一教学过程能重复展开,必须确使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方案可遵循的,同时不让教师为难,仍保持一贯教态。教学活动的背景也应尽量避免过分的人为设置,以造成为试用而试用的气氛。

观察教学: 在试行教学的同时,须组织部分评价人员在适当的地方观察教学过程,并围绕类似以下的情况做好记录:各项教学活动所花去的时间;每个知识点是如何加以指导的,尤其注意教学又没有背离设计规定的内容;由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性质和问题间的相关性;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内完成的练习、作业,在教学各阶段中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反应、主动参与性、思维活跃程度等。观察教学的工作也可以借助录像媒体事后进行。

教学设计成果试用后一般应及时进行某种形式的测验和问卷调查。前者主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资料;后者主要收集有关人员对教学过程的意见。

(4)归纳和分析材料

通过上述的观察、测验和问卷,评价者获得了一系列所需的资料,为了便于分析,可以根据需要将这些资料归纳在表。 制成图表后,评价者应对资料作一次初步分析:拿各类数据与评价标准作比较,考察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经过分析,可能会发现一些重要问题,随即应对它们加以解释,并通过恰当的途径证实自己的解释。例如,当几种评价工具提供的数据对设计成果的某些方面显示出共同的趋势,而这种趋势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悖时,将予以特别关注。设计者可就这些问题咨询、访问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或与被试师生进行个别面谈或集体座谈。这些访谈的目的是让各方人士对初步分析结果和改进意见加以证实。为此,设计者应持有虚心、诚恳、坦率和求实的态度,而当该成果遭到激烈批评时,还应保持冷静,以使所有被访者都能毫无保留地谈出意见。 最后可将访谈结果与初步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对评价资料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酝酿修改设计成果的方案。

(5)报告评价结果

由于修改设计成果的工作不一定马上就进行,也不一定由原设计者来做,因此需要把试用和评价的有关情况和结论形成书面报告。评价报告的内容包括:设计成果的名称和宗旨、使用的范围和对象、试用的要求和过程、评价的项目和结果、修改的建议和措施、参评者的名单和职务,以及评价的时间等等。评价报告以简明扼要为宜,具体资料如各种数据、访谈记录、分析说明等可以作为附件。

3.教学设计成果的总结性评价

对于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学设计成果而言,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我们在前面所提出的“教学是不是满足的既定的教学需要,教学是不是有效”的问题: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与态度)清楚吗?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采用了什么策略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清楚吗?其科学性、系统性、目的性如何?

(3)有哪些教学环节?各个环节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完成情况如何?这些任务对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是否有帮助?

(5)教学材料的准备如何?

(6)师生交互情况如何?学生的参与性如何?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 / 帮助如何?

(7)使用了什么样的信息技术 / 教学媒体,其作用如何?

(8)采用了什么评价方式?

学习需要分析
编写学习目标
制定教学策略
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评价指标

horizontal rule

上一页 | 主页 | 返回上一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