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们总结了前一阶段实施活动课程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从活动课程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这样一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的新型课程,人们尽可以从方方面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而准确地把握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无论如何都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培训时,也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
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都包括什么内容呢?我们认为,起码包括下述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张实践性学习,关注学习方式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基于实践的学习。多年来传统教育都是强调学习前人积累的思想成果,综合实践活动却着眼于学生的经验和实践。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就要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变结论性学习为过程性学习,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育中的学科教育,以知识的传承为目的,属于结论性学习,这是一种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基础上的被动性的学习方式。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三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对传承知识有一定的优越性,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却是一种压抑和伤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以知识的获取为满足,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这种过程性的学习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实现过程学习的最适当的方法就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也就是说,要实现过程性学习,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使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过程性学习的载体,是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的行动,在活动的实践中,就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无疑应为学生设计多种性质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通过考察、操作、实验、测量等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虽然个体学习的方式是不可少的,但是为适应今后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应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的有利条件,鼓励并训练学生更多地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倾向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启发,取长补短,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学习方式不同,学习结果也不一样。以实践求真知,以实践求体验,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事物,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成果,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与未来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活动的内容,结构和层次,努力为学生创造健康发展的开放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为彻底改变我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科本位,过分注意知识传授的倾向,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开辟了良好的前景。同时它又总结了前一阶段活动课程实施的丰富经验,克服了以往活动课程专注于科技活动的局限性,主张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样三条线索作为内在的逻辑线索开发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毫无疑问,综合实践活动展现给人们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于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
不言而喻,综合实践活动面对的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绝非仅指学生举手投足即可触及的学校、家庭、乡村、社区这样一方狭小的天地,而是远大于此,并包括了上述一切并涉及国家和整个人类的现在和将来的,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要未雨稠缪,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主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当前,尤其应该考虑满足学生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多方面的要求,把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的要求,和科学世界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整合起来,进行项目设计和活动资源的开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各种活动,提倡学科渗透,鼓励文理交融,体现个人、自然和社会的整合,渗透科学、艺术和道德的整体教育,引导学生关爱自己、热爱生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面对的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为学生的发展营造的一个良好的空间。活动的组织者,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一优势,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其教育的功能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发现和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是活动组织成功的关键之一。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其教育功能,因而十分关注研究方法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编织的是一条为学生与其所在的现实世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纽带。"问题"是学生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关结点,综合实践活动即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活动过程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缩短了学生生活与社会需要和现代科技成果间的距离,为学生认识世界和感受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来的教育都是强调学习前人的思想成果,综合实践活动却主张通过解决现实问题进行学习。毋庸置疑,“问题”的选择和确定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和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毋庸怀疑的是,面对学识和经验都嫌不足的小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努力创设情景,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从他们亲历亲为的经验中,乃至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而“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就可以从中获得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
在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必将会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时候,也一定会使用和学习各种相关的方法和技能。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绝不能忽视,更不能拒绝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活动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使他们了解取得科学结论必须遵循的一般程序,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学会发现、学会探究,不断地提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并非轻视结果,但更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这不仅是因为只有正确的过程才是导致科学结果的基本条件,还是因为许多活动的结果是很难用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量的学习过程正是作为一种体验耳濡目染,渗透于心才不断地地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不断优化过程作为追求的目标。
(四)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努力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也不以能否对知识进行复述为标准。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而是着眼于逐步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秉持多元智能理论,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的重要理论依据,按着这一理论的观点,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要想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并对操作的过程进行感知。这个客观事物可以称为客体,人们的认识就是在主体对客体操作和感知的无限循环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主体和客体的结合称为"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主体部分就集中地表现为人的整体素质,也即是人的素质结构。人们的内在素质结构决定了他们外在的行为方式的水平和价值取向。人的素质结构,决定了人的行为,教育却能够发展人的素质结构,并通过发展人的素质结构,拓展人们外在的行为空间,最终体现人的生存价值。
从小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教育成败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与自然、科技、社会等客观事物主动结合的机会,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了教育优势。
按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学生与生俱来就是不相同的,他们既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不会拥有相同的智力,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潜能,却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素质结构,自然也拥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风格,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认真地对待这些差别。虽然不能强求每人都可以得到同样的发展,但是却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在内校内外各种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积极、善纳的素质结构,并通过学生良好素质结构的建构,实现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
(五)重塑学校文化,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培植学校创新文化氛围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推进素质教育,要努力重塑学校文化,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培植学校创新文化氛围。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是其历史文化长期淀积的结果,作为观念的文化会时刻影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改革中小学的课程结构,必将对重塑学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来文化都要回答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情志发展的问题。重塑学校文化就要从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进行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国现行教育进行扬弃,发扬优势,改善不足,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念、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培养社会需要的敢想敢干又能想会干的创造性人才。
重塑学校文化,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用科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陶冶学生,从小教育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重塑学校文化,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滋润,科学的方向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要引导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双向平衡,协调发展,从小培养他们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文,努力构建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动力目标的发展观。
重塑学校文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独立见解,形成独立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小即能秉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治学,在学校要注意构建“钦佩成功,又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
总之,要重塑学校文化,就是要创建有利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有利于人才辈出的新的文化。当然,这需要做方方面面的工作,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开发与实施,无疑将有利于这一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应努力为这一文化的形成责无旁贷地做出应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