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传播

    一、 传播及其分类

    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的。物质在流动,能量在流动,信息在流动。

    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移动和变化就是传播。

    人类的传播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需要。从造出第一把石刀石斧起,人类就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传播着各种信息——介绍着劳动经验,发明和发现,以及各种设想。从猿人集体狩猎之日,人类就运用各种手段传递信息,维系劳动群体以至人类社会。传播学专门研究人类的传播活动。

    本书中所讲的传播(communication)专指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移动与变化。这里的"传播"一词来源于英语communcation,起源于拉丁文communis,有"与他人建立共同意识"的含意,有时译为"沟通",有时译为"交流"。《社会心理学》对沟通(communication)的定义是:"主要指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形式的信息交流过程。"传播是一种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的一种传播活动,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播活动。

    人的传播行为可以用5个问题来表示,即5W模式,是传播学创始人之一拉斯威尔(Lasswell)提出的:

    1、 谁(Who)?传播者;

    2、 说什么(Says what)?信息(讯息);

    3、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

    4、 对谁说(To whom)?受传者;

    5、 有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效果分析。

    后来,布雷克于1958年对5W模式加以补充,提出了7W模式,这样就成了7个问题:在什么情况之下?

    (背景),为了什么目的?

    (目的),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的?有什么效果?

    根据传播学原理,传播共分4类: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1、内向传播:也可以叫自我传播,这是信息在人脑中移动与变化的过程。任何人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即得到外界信息之后,信息在人脑中便会传播,于是,人脑就要提取信息库里的"内储信息",对外来信息进行分析、推理,最后产生反应,发出一个新的信息。内向传播具有心理活动的性质,例如一个有卫生常识的人,看到苍蝇便打;把苍蝇视为"众生"的人士却反对打苍蝇——二者"内储信息"不同。

    人一出生便接受来自环境的各种信息,引起内向传播,并将有关信息存贮起来,还煅炼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人际传播:也叫人际沟通、人际交流,专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有时也指少数人之间的信息传播。

    人际传播包括面对面的传播(口头媒介),也包括书信、电话。教师找学生个别谈心、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大都是通过人际传播实现的。

    关于人际传播,社会心理学家做过许多研究。

    3、组织传播: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就形成了特定的集体,这种集体就是一种组织。所谓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成员间、组织领导机构与成员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的有一定规模的传播。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组织是传播的结果,传播又是组织存在的基础。例如:要成立学科小组,先要宣传和报名,然后批准、召开成立大会,接着便要定期活动。一旦活动终止,小组也就名存实亡了。而这些活动,都是信息在组织成员间的流动,都是一种传播活动。

    任何组织都有确定的成员,一定的章程和指令,这是组织传播的特点。

    4、大众传播:对广大的无法预知的大众进行传播,叫大众传播。例如广播、电视、报刊、图书、电影、录音、录相等。

    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一般是团体(组织),受传者则是混杂而陌生的、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群,甚至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这些受传者又叫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

    大众传播与组织传播不同,它没有指令性,听不听由你,读不读由你,完全由受众选择。

    在当代,大众传播与科技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大众传播与学校教育也有着密切关系,大众传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环境,影响着广大受众的内向传播。不少学者对大众传播与学校教育做了专门的研究。

    二、科技传播

    科学的基础是来自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心理的信息(Information)(原始信息、一次信息)。

    人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加工,使它成为科学知识,又向外传播,这就成了讯息(Message)(间接信息、二次信息)。如果这种讯息是准确的判断,又是事实与规律的反映,我们就叫它科学讯息。

    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信息"应当既包括直接信息又包括间接信息(讯息)。

    技术的最初成果是"技术原子",产生于人的大脑之中,它是人脑处理各种信息的结果。例如古人看到木头浮在水上,又有了落水后扒着大木头漂浮的经验,以及伐木和木工的技能,在脑子里便有了造木船的构想,这就是最早的造船"设计"。这位"设计家"不能单独地干,他于是组织几个人一起和他干,他就把他的设想向人们传播,他说的就是经他加工后的技术讯息。人们照他的办法造出了大木船,于是出现了造船术,这造船术又作为技术讯息向外传播。

    技术发明的最初形式是设想(技术原子),这是一种初级技术讯息,是一种潜在技术。经过传播和实践,最后达到了预期目的,发明家或其他人把它归纳成一系列的技术讯息,这就是成熟技术讯息,在它没有传播到社会劳动过程之中时,它只是可能性技术,只有这些成熟技术讯息被利用到社会生产过程之中,技术才成为社会生产力。

    综上所述,我们平常所说的"科技信息"应当包括三部分:科学信息、科学讯息、技术讯息。

    科技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和变化就是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存在。

    科学和技术都是依靠传播才能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家有了发现便要从事传播,发明家有了发明就要各人传授,就是最保守的古代工匠也要使其技艺代代相传,这是客观规律。社会制度和政治文化背景只能促进或压抑科技传播,而不能消灭科技传播。因此才有哥白尼、布鲁诺冒死宣传"日心说",狄塞尔倾家荡产推广压燃式内燃机,马寅初为"新人口论"不停地呐喊……。科技史上可歌可泣的史实尽管因人而异,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科技传播始终存在着。在科技传播中,人们历来把向后代进行传播当做重点。在科技传播中,人们历来把向后代进行传播当做重点。在当代尤其注意科技工作者参与教育。

    三、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一种组织传播

    我们研究的青少年科技活动是一种组织传播:这些活动都是有组织地进行的,它的传播者或传播活动的组织者是科技辅导员;它的传播内容是科技信息;它的受传者是确定的有组织的在校学生——夏令营营员、小组组员、竞赛参加者等;它的传播渠道是各种科技活动;它的传播目的是将科技信息存贮于受传者脑中,并使受使者能运用它处理信息。

    通过报刊、影视、玩具、图书等向青少年进行的科技传播属于大众传播,它遵循大众传播规律,通常称为"少儿科普"。少儿科普属于广义的青少年课外科技教育,我们把它看做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背景和氛围。

    家长、邻居、朋友通过人际传播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辅导青少年从事科技活动,也属于科技教育的范畴,是家庭科技教育和社会影响,我们也把它看做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背景。

    在课堂上进行的理科教学、劳动技术教学,也属于组织传播,属于科技教育的范畴,但它不属于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我们也把它看做是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