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2406.aspx.cs" Inherits="_Default" %>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论断。科学观察和分析时代的特征,正确估量和把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战略的选择和确定。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怎样理解邓小平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内涵,是发展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下面,我们从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论断的提出、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的内涵、和平与发展大趋势下的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学论断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承了列宁、斯大林对时代问题的看法,认为当今时代仍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其相互关系是,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将制止战争。但在20世纪60年代前,基于毛泽东的“两个阵营”和“中间地带”的思想,毛泽东强调的是和平力量只要发展,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到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使毛泽东改变了对战争与革命的看法。当时,在东面和南面有美国的遏制,在北面和西面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有前苏联陈兵百万,大军压境。在国际上美苏争霸,核武器谈判和外层空间的谈判也看不出有什么进展,战争这根弦—下子绷紧了,战争危险似乎迫在眉睫。基于对国际局势的这种判断,我国在决策上制定了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打完了再建设的方针,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积极备战;在国际上强调“反对帝国主义、支援世界革命”。尽管当时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有其客观的历史原因,外交上也有过成功的一面,但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整个世界局势出现了缓和的趋势,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放到经济建设上,我们却依然守着“战争与革命”的观念,没有从全局上及时调整外交政策,一度丧失了许多发展的良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与此同时,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都开始出现分化,矛盾趋向缓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1984年5月29日,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蕾多时,他首先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思想。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工商会议所访华团时更直接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文选》第3卷,105页,人民出版社1993。)所谓和平问题,主要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问题。和平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所谓发展问题,既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又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二、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的内涵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邓小平说,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经济建设因此受到很大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通过对国际形势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的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新判断,明确指出:“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形势进一步趋向缓和。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以敏锐的洞察力,从当代世界面临的纷繁复杂的问题中提炼出两个主要问题,即和平与发展问题。邓小平指出.这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根据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判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将和平与发展表述为“当代世界主题”,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则首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提法不同,但它们都是指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丁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其次,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邓小平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南北问题不解决,就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因此,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了时代的主题。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根据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邓小平在90年代初说,在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中,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以及包含在其中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制定正确的外交战略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制定中国的外交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和平与发展大趋势下的当今国际形势的总体特征 (一)世界和平问题
一方面,美苏争霸的格局虽已不复存在,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第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新的发展。它是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天下仍不安宁的主要根源。美国利用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对它有利的变化,力图构筑单极世界。美国等西方大国仍在扩大军事集团、加强军事同盟,并经常炫耀武力,利用“人权”等问题干预别国内政。 第二,大量核武器仍然存在,美国等核大国仍在致力于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升级换代,一些地区的军备竞赛也十分激烈,所有这一切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世界的和平。 第三,原先被美苏争霸掩盖着的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纷争等,因旧格局的解体而日趋暴露,不断酿成新的地区冲突和国际危机。 第四,虽然在目前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间里,大国间不大可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将继续表现为既竞争又协调、既摩擦又合作的特征,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冷战结束后,各大国的国际战略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战略调整的幅度越大,国际格局的演变越深刻,国际关系发生剧烈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总趋势是由紧张趋向缓和,由对抗转向对话。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正在形成的多极格局在本质上既区别于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也区别于近代几个势均力敌的列强争雄的多极均衡格局,国际格局中变革性力量、和平力量的兴起,将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尽管目前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多强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大国之间趋向于相对均衡并相互制约,这一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世界发展问题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不仅没有因为两极格局的解体而获得解决,反而更加突出。在经济结构、生产水平、人均寿命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饥荒、债务、贸易条件恶化等仍在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破坏、人口失控、国际贩毒、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世界性的金融过度投机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金融危机。所有这一切充分表明:发展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正在迅猛发展,为争夺经济利益和主导权,西方大国纷纷营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地区经济集团。欧洲联盟的一体化不断加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打算在15年内建成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向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发展。经济和科技竞赛成为各国相互较量的主要形式。世界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当今时代是科技迅速进步的时代,知识经济即将到来。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和科技上不去,即使一时可以建立庞大的军事力量,但终究不可能持久。哪个国家在发展高科技的竞赛中居于领先地位,它的经济力量就强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将更加先进,它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防实力等领域将拥有更大的优势。反之,则会被挤出世界竞争舞台,失去发展的空间。因此,世界各国都力求把握国际格局转换的时机,调整战略与政策,力争主动,适应冷战后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以便在21世纪的国际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当今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从邓小平做出两大问题的判断以来,又是将近20年的风云翻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注视阿以炽烈的冲突,冷眼强权者霸道的嘴脸,怒对靖国神社的黑色幽灵……不禁有人提出疑问:和平与发展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吗?疑问可以理解,但答案却应该是肯定的。 有人说,邓小平并没有把和平与发展称作主题,所以,我们也不应称“主题”。确实,邓小平在论述和平与发展问题时,一直用的是“问题”,而不是“主题”。对邓小平的原话,我们应该尊重,没有必要随意将“问题”与“主题”置换。 主要的问题在于,当今世界纷纷扬扬的各种事件、动荡、冲突,是否改变了时代主题?显然不能。恰恰相反,所有这一切,都正好是战争与和平、贫穷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反映。它说明了,当今世界,无论什么事件,无论什么冲突,都是和平、发展的因素与其他种种反向因素的较量。而且从总体上来看,无论这些反向因素多么杂乱、众多,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不愿看到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再推行新的霸权和强权,都不愿看到南北之间的发展差距、贫富鸿沟再扩大下去。”这里所概括的四个“要”、三个“不愿”,其实正是世界人心、世界潮流、世界走势中最主要的内涵、最本质的指向。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指出,对“主题”一词的含义要全面理解。讲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并不是说世界已经完全处于和平与发展的状态,天下已经到处是莺歌燕舞,满目春光。实际上,所谓主题,应该包含有两重含义,一重是指“发展中的趋势”,一重是指“有待解决的课题”。就“趋势”来说,今天虽然天下仍不太平,但国际形势仍然继续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各国人民要求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不断增长。从各方面的情况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也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说,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没有变。 所以,所谓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它既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又是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这两者只有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全面理解,才能完整地表达时代主题的含义。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出现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