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C#" AutoEventWireup="true" CodeFile="2412.aspx.cs" Inherits="_Default" %>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下面我们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性和形成发展过程”,“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性和形成发展过程
(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性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以及当今世界局势等因素所决定的。 1.从世界来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总是要对外扩张,谋求势力范围,从而也就不可僻免地会产生争霸世界的争斗。因此,霸权主义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要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现代化,必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的需要出发,也要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2.从中国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国际地位和切身利益要求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在近代曾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从自己的遭遇中体会到和平的珍贵,这样的经历和认识促使中国外交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同时,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决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决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国的奴役和压迫。 (2)争取世界和平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世界环境的需要来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发展繁荣的前提。集中力量,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实现三步走的宏伟目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分紧迫和重大的战略任务。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需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需要别的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所以,我国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现代化,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曾经反复地论述过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第一,和平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邓小平经常说,中国有十多亿人口,是世界上的一个大国,但这个大国又是一个小国,是经济落后的穷国。我们要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所以我国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即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至少还需要50年的和平时间。我国的对外政策应当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目标。 第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我国与别的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加强。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发展经济,进入国际市场,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放的对外政策,必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学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第三,中国的发展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是占世界人口1/5的人口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里的常任理事国,是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发展会增强世界的和平力量,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我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中国发展了不仅能够解决世界上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和进一步提高中国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国际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为了争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年来,我国在积极推动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同时,还继续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创了我国外交的大好局面。我国外交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来对外政策有过重大调整,外交政策的宗旨及其体现即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始终不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一贯反对侵略战争,一贯反对军备竞赛;坚决反对各种各样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各国的关系,努力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对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成就。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维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对时代特征的新判断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分析,提出了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只有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国家才能一步步富强起来,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只有争取到和平的环境,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相应地调整了我国外交战略和政策,进一步丰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江泽民明确提出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代表中央所作的报告中又重申了这一点,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47页,人民出版社2002。) 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了我国外交政策的这一宗旨。这一宗旨是基于对当今世界主题的客观分析和科学把握,从维护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来的。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就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就是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外事务中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新中国诞生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外交政策几经调整变化,但独立自主一直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特点和基本原则立场。中国人民十分珍惜经过长期奋战才获得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所以,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干涉我国内政。 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又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主要表现在:1.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思想。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2.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要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3.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我国主权的侵犯与干涉。4.维护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邓小平曾经说过:“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真正的不结盟思想,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这条原则是我们党和我国政府在50年代首倡的。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4月,这些原则写进了中印两国签订的有关文件中。以后,在我国政府的有关声明和中国与其他国家发表的声明中都多次重申了这些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几十年来,我们在外交实践中一贯恪守这些原则,妥善解决了许多双边争议问题,推动和加深了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经验证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三)保持同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连。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虽然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中国属于第三世界,与第三世界国家有过共同或相似的历史境遇,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掠夺之苦;在当前又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维护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共同历史任务。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当前共同的历史任务,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符合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因此,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我国不仅一贯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一贯尊重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同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的时候,我们从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去划线,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相待,从不干涉这些国家的内部事务。我国的这种立场和态度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许。这种团结和合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 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要把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首先要把握这一政策的宗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决定》在重申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时指出:“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同样是对我国外交政策宗旨的阐释。 把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还要把握各方面的政策要点:(1)观察和分析国际问题,处理国际事务,都要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侵略和扩张政策,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3)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4)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5)愿意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6)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7)广泛参与多边外交活动,充分发挥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作用。(8)永远不称霸。
邓小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出发点的中国领导人。他在1989年10月同尼克松的谈话中指出:“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 邓小平坚持将国家主权置于国家利益中最根本的地位和最根本内容。邓小平在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统一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集中体现了他对这一国家根本利益的认识和处理方式。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的科学判断,并以此为依据,主张中国外交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当前最大的国家利益服务。邓小平的这一国家利益思想是他主持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之一。在1984年5月同巴西总统谈话时更为明确地指出:“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在争取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主张为了国家利益而采用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为了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在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改善同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关系。他认为中美两国在考虑相互关系时“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针对我国同一些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的问题,邓小平一方面努力争取在各方均能接受的条件基础上解决这类争端,另一方面主张在解决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主权争端问题上,可以先采取“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方式来处理。这是邓小平在解决领土纠纷问题上的一个大胆设想和创举。这一处理领土争端的方式不仅使我国避免了同有关国家发生紧张冲突,而且也使我国和这些国家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得以继续发展,从而为今后和平解决争端创造条件和契机。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思想还表现在,他认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是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中国在外交中维护国家利益,从世界全局而言就是在维护和实现世界人民的利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种种干涉别国内政的强权行为,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判断国际问题是非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的繁荣与发展,因此中国的外交活动将直接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各国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能使我国同各国和睦相处,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互利合作,而且也能促使这一原则在国际关系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各国的广泛承认和遵守,以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