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位置: 第二章 第五节:课程的教与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做到四个尊重,实现四个转变,体现四个互动

    在实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时要提高四个意识,做到四个尊重,实现四个转变,体现四个互动。

1 .提高四个意识

(1) 目标意识。即活动的目的性。教材的每一项活动,从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采取的活动方法,乃至整个活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作为综合性课程,每项活动的目标也是多重的,有的是显性目标、有的是隐性目标。教师在完成显性目标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并完成蕴涵在活动中的隐性目标。

(2) 主体意识。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改变学生围着教师转的局面。

(3) 情感意识。以教师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通过学习活动挖掘儿童对生活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

( 4 )诊断意识。即注意对儿童课上生成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反馈。

2 、做到四个尊重

( 1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儿童对生活有自己的体验,与成人不完全相同。因此,教育都要理解和认识儿童本身的体验、感受在他们认识生活、学会做事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对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代替儿童自己的体验。

( 2 )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选择,教师应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井讨论达到目标的最佳学习途径,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情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气氛,使他们在选择中提高认识。

( 3 )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过去我们不保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点请教师们注意。

( 4 )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观念,由统一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同尺度衡量不同的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 、实现四个转变

( 1 )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基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教什么 ? 给学生什么 ? 重在讲道理。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怎样把要教的东西给学生讲清楚。现在应从重在“讲”变为重在“引”,教师要研究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2) 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过去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讨问题时,更多的是充当主考官的角色,即“我问你答”。现在我们更强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由课堂上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能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对于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不加掩饰,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各种问题。

(4) 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对一个事物、一种道德行为不是由教师来评对与错,而是辅导学生通过比较、研讨,学着自己判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

4 .体现四个互动

(1) 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2) 教材内容与儿重生活现实互动。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3) 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4) 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合作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教师们很好地研究。

 

 

上一页    淡化教育痕迹,追求 “ 润物无声 ” 的意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