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所在位置: 第五章 第二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

1、课堂教学评价的“三步走”

(1)教学目标:(看教案)

①是否符合课程理念、符合课标在三维培养目标上的要求(培养人的角度)
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与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相适应
③可操作程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集中、具体)
④有没有从单元、学期、学段(课标)整体把握
(2)学习条件:(看准备)
①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身心健康、教学目标的实现)
②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材料的准备、教学手段的选择)
(3)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看老师)
①学习指导的有效程度(公平性、针对性、适应性、激励性)
②教学调控的有效程度
(4)学生活动(看学生)
①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关注程度、参与度)
②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人数、方式、时间)
③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个人见解、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倾听协作和分享)
(5)课堂气氛(看交流)
①宽松程度(人格受到尊重、学习进程张弛有度、积极的学习得到鼓励)
②融洽程度(活跃、有序、平等、积极)
(6)教学效果(看结果)
①教学目标实现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定位准确,展示教师有特色、创新地教学;学生主体鲜明,实现学生有个性、充分地发展。“溢出效应”。)
②师生的精神状态怎样(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直观感受评价——“教学进程要素”的评价

(1)准备
①教科书的处理,手段的选择。
②程序的设计,环节的斟酌。(包括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准备、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和合理性<调整教学、分配时间>)
(2)导入
①情境设置,课堂控制。
②从“今天”开始
(3)学习
①课程理念的逐步落实。课程特性的逐步实现。
②教学策略的执行:
a.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人数、时间比例是否达到最佳,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与效率是否得到统一,是否尊重学生不同意见。
b.是否以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其学生评价的质量如何,教师评价是否以鼓励、表扬、诱导为主;是否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c.课堂讨论与课堂作业设计的难易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综合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所占比例是否合理。
d.是否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有机选择和运用常规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
③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教学节奏最快,教学容量(信息量、思维量、活动量)最大。
④教师的素养问题。
(4)应用
    与现实联结、整合、探究、开放。
(5)总结
①学习的回顾与自我评价
②“一个漂亮的尾巴”

3.意义评价——“课程特性要素”的评价

(1)综合性
①教育的有效性(品德教育看需要和可能,不求“高、大、全”。)
②社会性发展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经验性
①生活性(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中发展自我。)
②儿童性(积极营造儿童文化,创设儿童乐于接受的学习氛围。)
③活动性(主动参与式学习)
(3)基础性
①基本观点(关注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
②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③基本知识(道德、养成、法制、国家、集体、社会主义、国情、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综合性的基础知识。)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表


教学进程
记分
教学质量

准备

他评

自? 评

备注

教学质量

导入

学习 应用

总结

 

 

 

课堂气氛

12

宽松程度

3

2

1

3

2

1

3

2

l

 

2

l

 

 

 

 

13

融洽程度

3

2

1

3

2

1

3

2

1

3

2

1

 

 

 

教学效果

14

目标任务

3

2

1

3

2

l

3

2

l

3

2

1

 

 

 

 

15

精神状态

3

2

1

3

2

1

3

2

l

3

2

1

 

 

 

其他

16

创新施教

3

2

l

3

2

1

3

2

1

3

2

l

 

 

 

 

17

动态目标

 

 

 

 

 

 

 

 

 

 

 

 

 

 

 

评价结论

 

打分

 

 

 

说明:课程特性因素评价融合在质量与进程交互评价中。
评价人:
年 月 日

 


上一页
    下一页   《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评价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