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让

    皮亚杰,让(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10岁时发表第一篇科学论文。1917年因软体动物方面的研究而获纳沙特尔大学的博士学位,时值21岁。嗣后,他的研究方向从生主物学转向心理学,在儿童智慧的研究中采用生物学的概念,如同化、顺应和适应等。本世纪40年代又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数理逻辑"等概念。19401971年任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和卢梭学院院长,19521963年任巴黎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他曾连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3届,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1955年创建"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该中心主任。1971年退休,辞去卢梭学院院长职务,但仍保留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主任之职。

    皮亚杰一生所探求的是知识的起源。他是一个生物学家,起初由于受柏格森进化哲学的影响,试图通过研究知识的遗传来解释知识的条件。进化论、儿童智力发展心理学和科学史为这一认识论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19231936年,皮亚杰在其早期工作中,试图通过研究儿童的言语表述思维来洞察儿童的逻辑。他用一种自由询问法,即"临床法"研究了儿童关于日常现象、因果关系和道德问题的推理。皮亚杰早期著作中的一个主要思想是,儿童早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后来逐渐被社会化的、逻辑的思维所取代。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表现在无法区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上。经验与成人的影响都不是获得逻辑思维的充分条件。相反,皮亚杰用儿童想与同龄儿童交往的欲望和需要来解释自我中心主义的消逝。

本世纪20年代未和30年代初,皮亚杰对孩子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建立了他的婴儿期感觉运动智力的理论。他与当时的观点相反,认为婴儿是积极而又自发地探究周围环境的。他们将事物"同化"进自己的动作模式,同时又不得不使这些模式"顺应"于外部世界的要求。在这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的先天反射和行为模式得到了改变、分化和互相协调。动作模式的组织化产主一个"动作的逻辑"

        由于婴儿研究证明动作逻辑的存在,从而促使皮亚杰修改他早期认为逻辑思维起源于儿童早、中期的观点。逻辑运算是在感觉运动智力中就具备了的,而前者就是后者内化的结果。因而,逻辑思维的获得并不是儿童之间言语上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儿童的动作逻辑在新的心理层次上重建的结果。为此,皮亚杰将认知发展划分成阶段,以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动态的平衡为特征。皮亚杰划分了四个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018个月),其结构是一种对重复多次的特定刺激的简单的、适应性的感觉运动反应;(2)前运算阶段(26岁),其结构是自我中心(只看到自己的观点)、集中性(只注意情境中的一个特点)和不可逆性(一旦开始思维,便不能逆转思维的方向);(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其结构是分组,这是一个分类系统,是同化与顺应相平衡的、思维是有条理有组织的象征系统,智慧适应性也于此时产生;(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其结构以假设、预言和检验进行科学推理。这是一个观念网络,在这个网络里,一切东西都与别的东西相联系,在每一个阶段,儿童的思维都是以自己的逻辑类型为特征的。

    自50年代起,皮亚杰开始发表一项重要的认识论研究成果,拒斥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结果,他既反对行为主义,也反对发展成熟论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先天观念。皮亚杰认为,新生儿既不是一块准备接受环境印刻的"白板",也不带有什么关于世界的先天知识。在皮亚杰看来,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受认知结构的调节,但这些结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时长期建构过程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他将他的认识论构造成一门"发生认识论"

  发生认识论的目的是从知识的最初生物形式到它的最高成就(包括科学思维)来重新建构它的发展。心理学在这一规划中居一席之地,其责任是研究婴儿从生物结构到感觉运动智力和运算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对发展心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少心理学家认为他的观点有助于抵制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他为本世纪60年代到现在的认知发展心理学的讨论确定了界限。但是,他的思想和方法也使人们对此产主异议,认为皮亚杰低估了幼儿的认知能力,而且其研究忽视了发展的社会关联。因此,现在有很多人跨越成熟的皮亚杰而去寻觅他早期著作中的精髓。

  皮亚杰一生曾获多项殊荣。1968年,美国心理学会授予他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授予他该会的桑代克奖;1972年荷兰授予他"伊拉斯姆士奖"他先后赴英、美、比利时、荷兰、瑞典、加拿大、巴西、前苏联等国著名大学讲学,获得名誉博士、名誉教授或名誉院士称号。他的弟子英海尔德为了纪念皮亚杰对发展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等方面的贡献,在日内瓦建立了"皮亚杰著作档案馆",收集了他自1917年以后的专著、论文、报告、实验研究等文献。

 

 


 

相关链接:

    皮亚杰、埃里克森、西尔斯的心理发展理论探讨

    皮亚杰发展心理研究方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