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网络课程

 

(第六章)第二节  品德形成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在欧洲腹地日内瓦就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并于1930年发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研究是建立在思维发展基础上的。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受到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制约,因此,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

    皮亚杰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对偶故事法即根据所要研究的道德现象,设计编制一定包含德道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对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做出是非对错的评价,从中查明儿童的道德观念。

    通过大量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他律道德阶段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他律道德(heteronomous morality)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打碎一盘玻璃杯的孩子比打碎一只玻璃杯的孩子更坏,因为他打碎了更多的玻璃杯。

    自律道德(autonomous morality)是指较大儿童(10岁以后)根据行为者的主观意图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是由儿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处于自律阶段的儿童会认为出于不良的行为动机或者有意打碎一只玻璃杯的儿童比不小心打碎一盘玻璃杯的儿童更坏。

    皮亚杰认为,正如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存在着一个不变的发展顺序一样,儿童的道德发展也是一个不变的顺序,即从他律道德到自律道德。儿童必须经历他律道德阶段才能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而不可能越过他律阶段直接进入自律阶段。促进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过渡的主要认知转变机制是认知矛盾(失平衡)。同伴间的不同意见就会造成认知矛盾,比如,在儿童游戏过程中,有关游戏规则的争论会使儿童逐步认识到游戏规则并非是上帝制定的或者是不可改变的,规则不过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契约,只要大家同意,规则是可以改变的。这就促进了儿童从他律向自律的过渡。

 主    页  教师简介  课程简介  在线学习  案例实验  教学大纲  学习资源  影音资源  思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