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面临各国教育从满足于培养少数优秀人才到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深刻变革,在美国J.B.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该理论在战后世界性教学改革热潮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自60年代未起,布卢姆发表了《为掌握而学》(1968)、《掌握学习理论导言》(1974)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育》(1976、1982)等论文和专著,阐述有关掌握学习教学的理论。在布卢姆及其同事看来,掌握学习教学乃是旨在使学习材料为绝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主要内容扼要介绍如下。 一、掌握学习教学的核心思想 布卢姆认为,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现代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国的教育都面临着系统的深刻的变革。它已不再满足于选择和培养少数优秀人才,而要求大力普及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大军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掌握在复杂社会中求得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布卢姆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带来的弊端具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教师在班级授课中虽企图为班内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只对班内1/3弱的学习良好的学生给以更多关注和鼓励。约占班级1/3的被“遗忘”的学生,由于未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指导(如分配给学生某一材料的时间量不足,教学材料要点和次序安排以及描述、讲解等的程度不适),必然产主学生的学习误差。这样,班内学习的分化现象便出现了。长此以往,就导致了教师使用正态分布曲线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认为学习上的差生的存在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从而把对多数学生的教学失败看成是教学过程的必然结果。在布卢姆看来,大多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正态分布性质而推断他们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呈正态分布(良好、中间状态、不及格和勉强及格人数各占1/3),是不可靠的。他认为如果学生的能力倾向呈正态分布,而教学和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都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和需要,那么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这门学科,即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该学科各单元规定的80~90%的测验题目,达到优良成绩。一般在一个班级中,只有5~10%左右的学生不能达到优良成绩。因为布卢姆的研究证实,能力倾向和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接近于零。他认为,当教学处于最理想状态时,能力不过是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他经过对学习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后指出:“正态曲线并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不过是最适合于偶然与随机活动的分布而已。”布卢姆认为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如果我们的教学富有成效的话,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布应该是与正态分布完全不同的偏态分布。 二、掌握学习教学的变量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原理是建立在卡罗尔关于“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的。卡罗尔认为,学习的程度是学生实际用于某一学习任务上的时间量与掌握该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的函数,即学习程度=f(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量/需要的时间量)实际用于学习的时间量是由机会(即允许学习的时间)、毅力和能力倾向三个变量组成的。需要的时间量由教学质量、学生理解教学的能力和能力倾向三个变量组成的。布卢姆接受了上述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中的五种变量(其中两种能力倾向为一个变量),将其作为掌握学习教学的变量。 1.允许学习的时间。它是指教师对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所明确规定的时限。布卢姆和卡罗尔相同,认为学生要达到掌握水平,关键在于时间量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则绝大多数都能达到掌握水平。为此,他认为教师应做到:(1)改变某些学生所需的学习时间。如师生有效地利用时间,以大大减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所需时间。(2)找到为每个学生提供所需时间的途径。当然布卢姆也承认,学生掌握某一学习任务所得的时间,是受其他变量影响的。
2.毅力。布卢姆同意卡罗尔对毅力的与众不同的解释,认为毅力指学生愿意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布卢姆认为毅力与学生的兴趣、态度有关。如果学生的学习不断获得成功或奖励,那他就乐于在一定的学习任务中花更多的时间;反之,他受到挫折或惩罚,必然会减少用于一定的学习任务的时间。他强调指出,重要的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来减少学生掌握某一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毅力。因为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要把学习弄得很难,非要学生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可。
3.教学的质量。在布卢姆和卡罗尔看来,教学的质量指教学各要素的呈现、解释和排列程序与学生实际状况相适合的程度。布卢姆认为教学的要素是: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反馈--矫正系统。由于每个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各有特点,使他们对教师提供的线索或指导等有不同的需求,故教师应寻找对学生最适合的教学质量。他认为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了解该生实际状况的个别辅导者,那么他们大多能掌握该学科。布卢姆指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某些学生的学习效果。
4.理解教学的能力。布卢姆和卡罗尔对理解教学的能力的看法相同,认为它是学生理解某一学习任务的性质和他在学习该任务中所应遵循的程序的能力。布卢姆认为理解教学的能力主要决定于学生的言语能力。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采取班级授课制,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如果其中某些学生不善于理解教师讲解和教科书内容,学习就会遇到困难。所以,只有改进教学,如通过小组交流、个别对待、有效地解释教科书、视听方法的运用与学习性游戏等系列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言语水平,并发展其理解教学的能力。
5、能力倾向。布卢姆和卡罗尔相同,对能力倾向的定义独树一帜:能力倾向是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材料所需要的时间量。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就是说,能力倾向只是学习速度的预示,而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预示。布卢姆不相信能力倾向是完全不变的。因为有证据表明,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和在学校、家庭中的学习经验,改变能力倾向是可能的。
布卢姆认为上述掌握学习教学的五种变量相互作用地对教学效果产生影 响。教师的任务是控制好这些变量及其关系,使它们共同对教学发挥积极的影响。
三、掌握学习教学的程序
依据布卢姆及其同事对掌握学习教学实施步骤的论述,掌握学习教学的程序概要如下: 1、为掌握学习定标、定向。布卢姆认为,教学是按预期的教学目标改变学习者行为的过程。因此,掌握学习教学的第一步是使学生为掌握定标、定向。布卢姆的一项重要贡献,就是对教育目标作出由浅入深的等级分类。他将教育应达到的全部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组成部分。各领域又分为若干层次,使目标要求逐渐加深。如认知领域由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不断深化的层次构成。其中,知识包括具体知识、方法的知识和学科领域的普遍原理及抽象知识。其他五个层次,即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构成了布卢姆所说的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方面。只有定标,即只有使教师和学生事先明确教学目标,方能使其日后判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评定掌握学习达到的水平。 定向,首先是让学生明确当前“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达到“什么程度”。其次是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激发学习动机。例如,在学生知道当前“学习什么”的基础上,向他们说明“每人都会得到他学习上所需要的一切帮助;可以灵活地按成绩或能力临时分组学习;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等级仅以他期末成绩为依据,且都能达到A等标准……”每一个学生由此而形成一个“方向明,决心大”的心理状态。 2、为掌握而反馈--矫正。传统的群体教学并不给同一教室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而掌握学习教学则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要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教师依据上述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互为衔接的各个单元(一般是教材的一章、一专题)教学。每授毕一教学单元,即用20~30分钟时间进行诊断测验(形成性评价)。诊断学生学习上存在的缺陷或发现学生学习进步状况,为师生及时提供教与学的反馈信息。通常由学生自己批阅测验试卷。若学生能掌握80~90%的测验内容,便算达到本单元的掌握学习水平。如果在测验中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存在共同问题,教师就对全班学生进行补充、深化性的辅助教学和个别指导。个别指导除教师自己进行外,还可以组织小助手,也可以发动家长协助。在此基础上,教师针对学生测验中所显示出来的“缺漏”,再进行一次内容要求与上述测验相类似的平行性测验,达到了所要求的掌握水平的学生,可以进行下一个单元学习。若学生的成绩低于所规定的掌握水平,就应当重新学习这个单元的部分或全部,然后再测验,直到掌握。掌握学习教学法设置系统的反馈—矫正程序,目的是为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学习水平。
3、为掌握而分等。掌握学习教学在每一学科各单元的循环往复的形成性评价的基础上,于学期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考试(总结性评价),以分出学生掌握学习的等第。评定学习等第以成功地完成各单元学习而不是以在团体测验中的等第为依据,且给达到既定目标的所有学生评定相应的等级。由此可见,该总结性考试和分等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最终达到掌握学习水平并受到鼓励而继续进行掌握学习。
经过布卢姆及其同事的多年实验研究,掌握学习教学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大量实验证明,虽然这种策略还不能使90%学生达到A等成绩,但大约80%学生达到了A等或B等。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把使大多数学生获得发展作为核心思想,注重从某一具体学习任务来分析教学的变量,强调形成性评价,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对课程材料的真正掌握,并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心理健康。因此,该理论受到许多国家教育理论家的关注并以其推动当代教学改革。当然,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也存在不足:它偏重于认知领域教育日标的测定;对学生独立学习的帮助较小;为了使所有学生达到掌握学习水平,往往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