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最初是在1953年由加里培林作为一种假说提出来的,加里培林领导一个学派从事这方面的实验研究达20多年,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科做了广泛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学派,不仅受到了前苏联心理学界的重视,而且也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智力活动形成的五个基本阶段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活动是外部的、物质活动的反映”,“是外部物质活动转化到反映水平——转化到知觉、表象和概念水平的结果。”这个转化过程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

  (一)活动的定向基础阶段

  这是一个准备阶段,也就是在学生从事某种活动之前了解做什么和怎么做,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成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表象,进行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结果的定向。

  定向就是要了解活动的目的、介绍学习的对象,指出这一智力活动中所包括的操作及其程序。这一阶段是很重要的,虽然还是准备阶段,但它的水平对智力活动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活动的定向部分是执行部分的调节机构,只有重视这一阶段才能形成完备的活动的定向映象,才能顺利地形成所要学的智力活动。要了解活动的目的、客体及方式,例如要形成某种运算技能,其定向就要使学生在演示这种运算时,知道这种运算的目的(求什么);运算的客体是各种事物的数量;运算的操作程序及方法(从左到右);如括号内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等等)。活动的定向就相当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控制部分,因此它对整个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定向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对智力活动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认知阶段)。它可以调节整个智力活动,因此它虽然不是智力活动本身,也要给予足够重视。

    如何建立其完备的定向映象:

    1.首先,要建立活动的原型,也是说要使学生了解这种活动的物质的或物质化的形式。确切地确定它的内容。比如做一道题,该题的演算目的、数量及数量关系,可用实物、图象等表示出来。

    2.其次,对活动的原型进行分析,建立起要完成这一活动所需经历的操作程序。这要以学生能自己审察完成为原则。

    3.对学生进行活动的示范或讲解时,要把这种活动的操作程序以物质或物质化的形式展开。如用实物来分析加法运算(图片)。也就是说在教师控制下进行的,目的还是建立完全的定向映象,但为后一阶段做了准备。

    4.在活动的示范讲解过程中,注意变换活动对象,使活动得以概括,如手指、算棒、点子、算珠等。

  这一阶段仅仅是形成对活动的认识。这一阶段与前面所说的认知阶段是一致的。

  (二)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的阶段

  物质活动是指运用实物的活动,而物质化活动则是指利用实物的模象,如图片、模型、表格、标本、示意图等等而进行的活动,物质化活动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变形。教学中不可能事事直接利用物质活动,无论是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社会知识的学习,特别如历史地理等科目在不能利用物质活动时,物质化活动就成了主要的方式,这两者一起构成完备的智力活动的源泉。根据加里培林的意见,“任何新的智力活动在最初都应当不是活动本身,而是作为外部的—物质或物质化的活动而形成的”。

  在这一阶段中应该注意先把活动展开,把活动分为大大小小的各种操作,指出其间的联系,然后再进行概括,使学生从对象的各种属性中区分出这一活动所需的属性,概括出进行这一智力活动的法则,例如做分数加法    3/4+1/3,先加以展开:

  3/4+1/3=3×3/4×3+1×4/3×4=9/12+4/12=13/12=1 1/12。   从这里学生了解了运算的每一步。先通分,求出43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然后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以相同倍数,然后同分母分子相加,将假分数简化为带分数,在做完这些步骤后,就可概括出异分母分数运算的一般法则。当然,学生在进行这种概括并熟悉这些概括后,就要把这一活动所组成的操作加以简化,并可以与言语结合,为过渡到下一阶段作准备。

  (三)有声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使活动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象,而用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完成活动。如在物质和物质化活动阶段给儿童实物来数,这一阶段则收起实物,让儿童用出声的语言来进行计算,这样儿童不仅要对这个动作的对象内容进行定向,而且也对这个对象内容的词的表述进行定向。加里培林认为,“如果没有言语范畴的练习,物质的活动根本不能在表象中反映出来。”正是由于这一言语活动,才使抽象化成为可能,因为言语水平的特点就是以抽象的客体来代替物质的客体,这既可保证活动的定型化(由抽象而来),也保证了活动迅速的自动化。这一阶段还不是智力活动本身,虽然它脱离了实物,但还是不能在头脑中默不作声地完成活动。

  (四)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这一阶段是出声的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开始,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它区别于内部言语之处,是有声言语变为言语的声音形象的途径,也就是经过听觉表象的途径。加里培林说这时“在头脑中,言语的有声形象成为词的声音形象的表象”。这种言语的外在形式和实在内容对学生来说与出声言语没什么区别,因此,前一阶段所获得的概括、简化等活动的成就都可直接转移到这一阶段来。

    经过这一阶段就直接发展到内部言语阶段。

  (五)内部言语阶段,即智力活动完成的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压缩和自动化。由外部言语转向内部言语,因为这一内部言语是指向自己的,不必考虑到外部言语的作为交际手段的机能(要完整地表达,可以大大压缩、简化,而且它的进行基本上是处于自我观察的界线以外的,是自动化的,自己觉察不到的。

    以上简单介绍的加里培林关于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五个阶段,作为一种理论,它不是根据学习理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发生形成的问题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但它又谈的是智力活动的形成阶段,又离不了教育教学指导下掌握知识经验的过程,所以实际上这又是一种学习的理论、掌握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