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从认识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等,统称为"自我认识";从情绪形式看,它表现为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侍、自卑、责任感、义务感和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从意志形式看,它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制、自强、自卫、自律等,统称为"自我控制"

    自我认识主要解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比如有人观察自己的体形,认为属"清瘦型";分析自己的品性,认为自己是个诚实的人;用批评的眼光审视自我时,觉得自己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自我体验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能否悦纳自己"这类问题,比如有人感到自卑,因为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对自己感觉不满意,甚至不愿接受这个丑陋的我。而自我控制则要解决"如何有效地调控自己""如何改变现状,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之类的问题。三个方面整合一致,便形成了完整的自我意识。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指主我对客我的认知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

    在客观的自我认知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个人的心理生活、行为表现及协调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人际关系的协调,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看作低人一等,没有价值,那么,他就会产生自卑感,做事缺乏胜任的信心,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其结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难以保证质量。相反,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那么,他就会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其结果往往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难以与人合作,或被他人拒绝、被群体所孤立。可见,对自我的客观认知和评价,对个人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社会比较理论认为这一过程是一个社会比较的过程,是个体通过对自己的价值和他人的能力及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个体生活在社会群体中,要想与他人和睦相处,适应周围环境,完成社会化,就必须十分清楚周围的社会环境,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如果个体对周围的社会环境不了解,就会无所适从,会感到紧张不安,甚至产生焦虑。个体在进行自我认识时,还同时要受到个体本身的需要、愿望、动机等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个体对自己身心的自我认识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个体就会有安全感,对自我评价充满信心;反之,当个体发现自我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相距甚远时,个体则会与周围人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而丧失安全感。长此下去,就会导致个体自满或自卑,不利于个体心理的健康成长。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客我能否满足主我的要求,往往与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个体对社会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自尊心与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等。

    自尊心是一种内驱力,激励着个体尽可能地努力获得别人的尊重,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荣誉和社会地位。自信心是对自己智能与精力的坚信,使个体遇难而进,走向成功。但是,如果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握不当,就会产生脱离集体,追求虚荣的个人英雄主义,稍有点成绩就趾高气扬,瞧不起他人,而一旦遇到点挫折,则会自卑、自贬,一蹶不振。

    成功感和失败感是根据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期望水平面确定的,决定于个体的内部标准。比如当个体在完成某项工作时,他人认为他未获成功,而个体可以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功,或者是他人认为他已取得成功了,而个体自己却认为是失败的。由于个体的自我期望水平要受社会的期望标准的影响,因而,决定个体成功与失败的情绪体验的内部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要与社会的共同标准相适应。当个体体验到成功感时,就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肯定,向更高的目标进取;反之,当个体体验到失败感时,则常会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闷闷不乐,甚至放弃努力。可见,如何恰当地处理自我体验,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思想和言语等的控制,即主我对客我的制约作用。自我控制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是发动作用,其二是制止作用。人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个体强制使自己的言语器官和运动器官进行种种活动,这就是自我控制所起的发动作用。例如学生克服贪睡的欲望,晨起跑步早读。而主我根据当时的情境,抑制客我的行动和言语,则为自我控制起制止作用。例如,身患感冒的学生,在上课时强行压制自己避免咳嗽。

 


 

相关链接: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发展

论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开端

自我意识的结构

埃里克森的素质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与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