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笔记
在阅读和听讲中,用得比较普遍的学习策略是做笔记。我们在学习时记笔记,仿佛是为了复习,笔记仅仅成了一种用以复习的信息的外部存贮。其实,笔记的意义远不止于这些。它能促进新信息的精细加工和整合。
做笔记这种策略可能对有些材料很有效,因为它要求学习者对材料的中心思想进行心理加工,它要求学习者决定记什么。但是,人们发现做笔记的效果是不一致的。笔记的种类将影响整合和组织信息的方法。逐字逐句地做笔记是对材料的一字一句的编码;做总结性笔记将增进对材料的再组织和整合。用自己的话作简要笔记,组织和总结讲演中的要点,这可能使笔记更适合于自己。有人发现用自己的话做笔记(用不同的词表达中心思想)和为了准备教别人而做笔记是很有效的,因为它们要求对信息进行高水平的心理加工。在复杂的理论性材料中,关键的任务又是找出思想大意时,做笔记似乎效果最佳。要求有一定心理加工的笔记比纯粹笔录阅读材料要有效得多,为了增强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教师在讲课或阅读之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梗概”,这等于是给学生一个类目,引导他们做笔记。有几个研究发现,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再加上复习,能增强学生的学习。
多年前,有一位老师教大学生做笔记的方法,告诉他们笔记本上不要写得密密麻麻的。不妨在笔记本的右边留出3~5厘米的空地,除了笔记正文外随时记下老师讲的关键词、例子、证据以及自己的疑问和感想。这样的笔记,由于留有空隙,有利于在课外查阅参考书后作进一步充实完善。许多年来,很多大学生一直在使用这种做笔记的方法。一些人后来当了老师,每次上新课之前也总是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扩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复习和创造。复习时,课堂上老师讲过的某个生动的例子、实验、术语都会加深你对正文的理解和回忆,在我们人生经验中,有时某个人为了说明某个道理讲了一个生动故事,事隔多年以后,抽象的道理你可能记不全了,但那个生动的故事你却牢记在心,俨然溶化到你的知识结构中。复习时,看着笔记上的当时的疑问和联想可能会引导你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西方学者麦克沃侍(McWhorter,1992)提出了一个类似的做笔记的方法,并且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做笔记的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①在笔记的每一页的左边(或右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 ②做笔记时保留这部分空白。 ③作完笔记后,在空白处用词和句子简要总结笔记。 这些记忆线索应当是能有助于引发你回忆笔记上所有信息的词。这些线索起到了标签的作用。除了在扉页上写总结性的词和句子外,还可写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能提醒你回忆笔记上的信息,通过这些问题,你也能检查自己对这些材料的理解。虽然说做笔记有助于编码加工,但是最有效的运用还应包括复习。有些学生并未意识到做笔记需要进行这样两个步骤:记下讲演中的信息,然后理解所记的信息,停留在第一步并不是一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学生自己做笔记并且进行复习,比只做笔记不复习和借别人的笔记复习要学得好。复习笔记的益处在于它能允许对材料的进一步精细加工和整合。因此,你不仅要反复地看笔记,而且还要积极地思考笔记中的观点。并且和其它所学的信息进行联系。当然,如果你错过了一次课,你不妨借阅他人的笔记,有研究表明,看别人的笔记,你也能从中受益。克那拉(Kiewra,1989)提出,教师能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这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实现:
1.讲演慢一点。
2.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3.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4.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信息。
5.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笔记,让他们观看。
6.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如提纲或二维方格表等。如:
行为主义
认知心理学
教师的作用
管理者
促进者
学生的作用
被动
主动
动机
外在
内在
学习
行为的变化
信息加工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做笔记中受益,对能力较低的学生和处理听觉信息有困难的学生,做笔记效果较差。这样的学生也许先认真听老师讲演,然后看老师的讲义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