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乙型肝炎与肝硬化、肝癌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病率比自然人群高,肝癌病人有HBV感染者也比自然人群高。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密切相关的可能证据有以下几个:
乙肝传染形成高度地方性的区域与原发性肝癌流行率高的地区,在地理上有相关性。
在地方性与非地方性区域,男性HBsAg慢性携带者中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是相对恒定的。
HBV感染可先于并经常伴随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原发性肝癌常发生于与HBV有关的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取出的组织中存在HBV的特异性DNA及抗原。
有些原发性肝癌细胞系已能在培养中产生HBsAg,并已证明HBV的DNA已能整合到这些细胞的基因组中。
此外,含有HBV相似的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特性,它在其宿主可诱发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根据对HBV X基因及其表达产物HBxAg的大量研究表明,X基因与肝细胞中HBV DNA的整合及表达异常和表达后的反式激活肝细胞基因组内的原癌基因是肝细胞转化为癌的关键。
6、乙型肝炎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慢性乙肝的危害
全世界有3.5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并发症,包括肝硬化、肝细胞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据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据此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现症患者已超过2000万人。
慢性乙肝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首要危险因素。乙肝病毒携带者中,50%--75%的人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估计5年中从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20%;从代偿性肝硬化到肝脏失代偿为20%-23%;从代偿肝硬化到肝癌为6%-15%。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需要反复清除乙肝病毒。如此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有30%-40%的人,由于肝组织反复受损,反复修复,肝脏有了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届时机体的清除反应慢慢趋向静止。所以尽管肝脏有损害但可以没有明显症状,因而很多人没有发现自己有病。而B超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则可清楚见到他们的肝脏已经有的纤维化改变。还有20%左右的人在肝脏纤维化基础上出现硬化。硬化患者的肝脏代偿能力极差,一旦出现肝炎活动,极易出现黄疸、腹水、出血、昏迷、尿少等严重地后果,大多数人届时40已岁有余,但也有仅十几岁的患者,可见其发展可快可慢。
乙型肝炎免疫复合物导致肝外病变
由乙肝表面抗原以及与之相结合的IgG、IgM、C3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能沉积在淋巴结及脾脏的生发中心、血管内膜、肾小球基底膜、滑膜及脉络丛,发生退行性及炎性改变,形成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血清病样综合征:病毒性肝炎初期有发热、关节痛、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尔有血尿及蛋白尿;
结节性多动脉炎:临床多表现为关节痛、发热、腹痛、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异常等;
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肾毛细血管会有免疫复合物,多发生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也有极少数膜外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肾硬化。
HBV感染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肝病已经成为导致劳动力丧失、家庭脱贫致富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肝病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2005年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28家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调查显示,乙型肝炎患者每人平均年门诊及住院费用为17 988元,按1992年全国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总人数为2 000万计算,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 600亿元。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费用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占用了大量的国家卫生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乙肝歧视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入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乙肝不仅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且也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