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利用“概念图”讲授区域地理
 
一、教学设计案例  

内容及课标

(1)该案例的教学内容选自《地理(六年级—第一学期)》“2.1—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中有关工业的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005年6月第4次印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与上述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下:

国家

日本

C

学会根据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读图说出一个国家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

搜集文字、图像等资料,举例说明一个国家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联系和交往;

学习将某一国家自然或人文要素的统计图表示的内容转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达;

学习将某一国家自然或人文要素的数据资料绘制成简单的统计图;

运用表格法比较不同国家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的差异;

观赏有关国家旅游风光影视片。

国家地理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要突出国家间自然与人文的特征性差异,如有的可突出其人文特征;有的可突出其自然特征;有的可突出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有的可突出其风土人情;有的可突出其某一传统产业;有的可突出其某一新兴产业;有的可介绍影响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的可介绍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等等。

印度

C

德国

B

俄罗斯

C

美国

C

巴西

B

澳大利亚

B

埃及

B

一、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活动设计

(1)教材分析

概括地说,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核心包含三个问题,a.工业水平高;b.工业分布集中;c. 工业品占世界市场份额大。

(2)教学思路

从学生熟悉日本品牌的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品入手,说明日本工业水平高和市场份额大的特点。学生阅读地图册“日本工业分布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日本工业分布集中的特点。最后在上述所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利用推理、归纳的方法思考问题应该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

(3)教学材料

a.日本汽车(丰田、本田)、家用电器(松下、索尼)的商标图案,如图一所示。

图一 商标图案

b.日本汽车、摄像机世界市场份额及部分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饼状图,如图二所示。(可多准备几组数据,如手机、液晶电视、空调等根据学生讲述的品牌随时调用相应数据图表展示)

   
 

日本小汽车世界市场份额

丰田汽车世界市场份额

 
   
 

日本录像机世界市场份额

索尼录像机世界市场份额

 

图二 市场占有率饼状图

(4)教学步骤

第一步:老师向学生展示部分日本汽车和家用电器的商标图案,问“这是什么车的标志?”、“这是什么公司的标志?”,在正常情况下,上海地区的学生应该能回答上述问题。接着,请学生回想一下其它印象深刻或家里有的日本产的工业品。老师用Inspiration软件记录相应的“关键词”,如“丰田汽车”、“松下电器”等,如图三所示。

图三 Inspiration软件记录学生回答的“关键词”

一、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活动设计

第二步:把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归并成相应的工业类别,在此基础上由老师再列举几种日本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钢铁、船舶等。然后用直线连接各“关键词”,以表明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如图四所示。这一步的目的是要把随即列举出来的“关键词”加以整理。

图四 经整理后的“关键词”

第三步:老师请使用过日本工业品的学生讲述使用体验,并要求从“性能”、“使用寿命”、“与其家国家同类产品对比”等方面进行描述。老师用Inspiration软件归纳并记录学生回答的“关键词”,如“画面好、音质好、耗油少”等,最后指出“日本的工业水平高”的特点,如图五所示。初中的学生在描述时可能讲不出一些很准确的“关键词”,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归纳。

图五 添加新要素“工业水平高”

第四步:过渡句“由于日本的工业水平高,产品质量好,其工业品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很多产品在世界市场都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老师请学生看教材p42页的“日本部分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图,如图六所示。

图六 日本部分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

一、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活动设计

同时呈现由老师自己准备的“日本汽车、摄像机世界市场份额及部分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饼状图”。讲完之后,由老师归纳出日本工业品的“市场份额大”的特点,并在这一条写到概念图中,如图七所示。

图七 添加新要素“市场份额大”

关于日本工业品世界市场份额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调查,比如可以统计一下学生家中有那些日本品牌的家用电器,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一下感性认识。

第五步:先请学生阅读《世界地图分册(六年级 第一学期)》P8的“日本工业分布”图,如图八所示。

图八 日本工业分布图

请学生边看图边回答“钢铁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电子电器工业”主要分布在那些城市。老师用Inspiration软件记录学生的答案,并把不同城市的工业分布分别用不同颜色连接,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说明这些城市都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形成世界著名的工业带,如图九所示。

图九 添加新要素“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第六步:提问与反思。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老师可以适当回顾一下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情况,请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老师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具体的答案,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利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得出某种答案的思考过程。

二、“概念图”的基本概念  

以下内容引自《科学探索者(天文学)》,P142,PRENTICE HALL原出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2004年9月第6次印刷。

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十分有用的。它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了。

概念图是由写在圆圈中的概念(通常是名词)和连接它们的联系词构成的。最具概括性的概念常常位于图的顶端,越往下,概念的范围越小。写在两个圆圈连线上的连接词通常用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要求从上向下把概念——连接词——概念连起来时,读上去应该就像一句句子。

有些概念图还会用连接词来连接位于不同分支上的两个概念。这称为交叉连接。交叉连接显示了概念之间更为复杂的内在联系。

图十 概念图示例

三、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基本设计环节  

以下内容引自《中小学社会课教学策略》,P200-201,[美]大卫.A.威尔顿著,吴玉军等译,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第一步:确定学生现有的概念。问:“当有人说起加拿大(或者任何与你的图相关的东西)时,你会想到什么?”用关键词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或幻灯机上。他们的回答将在第二步中时行分组整理,这些答案可能会包括这样一些属,比如,“与美国的北部接壤”、“面积比美国大”、“首都是渥太华”、“双语国家,尤其在东部各省通常使用的是法语”。

第二步:整理相关的答案。用代表各种关系的符号帮助学生识别各要素之间,例如,用圆圈将与语言有关的要素圈起来,用方框将与经济有关的要素框起来,等等。这一步的目的是把随即列举出来的属性加以整理。

第三步:做一个初步的概念图。在幻灯机的透明纸上或黑板的空白处开始织网过程。把“加拿大”写在中间,然后如图十一所示,用实心线把各要素成放射状加上去。用支线表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在图上添加新要素。与学生一起决定新要素应该放的位置,在本例中,新要素来自前面提到的课文段落。

加拿大现在已经自治。

加拿大人逐渐获得了自由。

加拿大1949年从美国独立出来。

加拿大1949年之前是半独立国家。

加拿大人选举自己的领导人。

在认识到将这些要素用不同的方法组织、串联起来的必要性和理由之前,许多学生会将每一个事实视为各自独立的项目。为了鼓励他们把各个要素串联起来,可以问:“这些新的要素有什么共同点吗?”或者“将它们放在一起合适吗?”许多概念都可以囊括这些要素,包括历史、政治组织和独立等。在组织新项目方面,不存在最好的办法,只要学生意见一致,然后将之加到概念图中去就可以了。我们的这些活动在图中用虚线表示。

第五步:提问和反思。这一步帮助学生反思他们都做了些什么,是如何做的。该步骤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想一想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整理一下思路。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我们是怎样做的?”“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案例分析

图十一 一幅有关加拿大的概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