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有时难以阅读地图或表格,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信息是怎样被转化为这一形式的。换句话说,学生并不理解地图上的信息所描述的是什么。同样,学生难以对图表和表格进行解码,问题在于他们不理解信息起初是如何被编码成图表或表格形式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要提供一些编码经验——如绘制地图、制作图表和表格——以作为解码经验——如阅读地图、图表、表格——的必要平衡。” 当然,通过这种由教师演示、讲解图表、表格的编码过程(或由学生直接参与),显然能让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或学会一些思维问题的方法或技能。
以下我们将从“数据表格”、“制作图表”和“绘制地图”等三个方面具体讲述如何帮助学生获取和加深有关地理信息方面的教学活动。 |
一、数据表格 |
|
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寻找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时,或者同一地理事物在时间、空间维度的变化趋势或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方法。
设计案例
(1)案例教材内容。该案例的教学内容选自《地理(七年级 第二学期)》“1.2 农业的分布”中有关“农作物的分布”的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设计思路。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考虑做适当的拓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不同省区水稻种植面积的数据对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我国水稻布种植的区域分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我国历年水稻布种植总面积的变化数据,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农业种植面临的诸多问题。这种内容拓展,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收集、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认识我国水稻种植的发展状况。
(3)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教师打开中国农业部的网站(http://www.agri.gov.cn/sjzl/index.htm)。点击“中国农业年鉴2006”,在打开的PDF文档中,在“农业经济统计”中找到“各地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二)”。
第二步:打开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根据“各地区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二)(见图一)”中有关“稻谷播种面积”的数据制作如图二所示的“中国各省区稻谷播种面积”数据表,并根据分区情况将其转化为柱状图。
图一
|
一、数据表格 |
|
图二 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二,并对照教材中的“我国水稻集中产区分布图”,对我国水稻的地区分布特点进行归纳。
第四步:教师打开中国农业部的网站(http://www.agri.gov.cn/sjzl/index.htm)。依次点击“历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数据资料”、“2007”、“表7 农作物播种面积”,如图三所示。
图三
第五步:打开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根据图三所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数据,制作如图四所示的“中国历年稻谷播种面积”数据表,并根据将其转化为“h”。
图四
第六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四,比较、分析我国历年水稻播种面积的变动趋势,并讨论引起这种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小结:教材内容应该只是教师用于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技能等的载体之一,就这部分教材内容来说,学生要理解其基本的含义也许并不是难。因此,教师进行地理教学创新的关键是如何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一方面是如何适当拓展相关地理知识,另一方面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而不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简单得复。本案例通过数据搜索、数据采集、表格制作、数据转换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地理技能。同时,通过数据的、图表的对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设法解释其原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
二、制作图表 |
|
在地理教材中经常会用一些数据表格或统计图来说明一些地理事像、地理规律等,如果能把数据表格转换为一种更加直观的统计图,或者能让学生体验到统计图是如何转化而来的,应该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对应数据表格或统计图所描述的信息。
设计案例
(1)案例教材内容。该案例的教学内容选自《地理(七年级 第二学期)》“2.1 一依带水的邻邦——日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005年6月第4次印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设计思路。实际上从“东京各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来观察东京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直观,如果老师能现场演示如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转换为直观的统计图(或者请一位学生来做这一过程),应该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数据表或统计图中所描述的地理信息。
(3)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教师打开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根据“东京各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制作如图五所示的“东京各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两轴线-柱状图”。
图五
第二步:请一位学生根据图五所示的图表,归纳东京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小结:让学生体验或了解地理信息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在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转换,应该有助于学生理解、拓展相关的地理信息,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能和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
|
三、绘制地图 |
|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部分地图,如等温线图、等高线图,学生顺利阅读这些地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这类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现这种类型地图的绘制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图所表达的地理信息。
设计案例
(1)案例教材内容。该案例的教学内容选自《地理(七年级 第二学期)》“2.1 一依带水的邻邦——日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2005年6月第4次印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2)设计思路。教师先一起与学生根据事先准备好“纬度-气温数据”表来绘制等温线分布图。然后请学生阅读上述“日本1月气温分布(0C)图”。
(3)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准备一张如图六所示的“经纬网地图”。同时制作一张如表一所示的“经纬度-气温数据表”。
图六
表一
经度 |
纬度 |
气温(℃) |
E150 |
N15 |
30 |
E90 |
N45 |
30 |
E60 |
N30 |
30 |
E30 |
N30 |
30 |
E150 |
S15 |
26 |
E120 |
S30 |
26 |
E90 |
S45 |
26 |
E60 |
S30 |
26 |
E30 |
S10 |
26 |
第二步:教师先打开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打开图六所示的“经纬网地图”和表一所示的“经纬度-气温数据表”,然后选中“绘图”中的“曲线“工具(如图七所示),根据“经纬度-气温数据表”画如图八所示的等温线图。
图七
第三步:在学生理解等等温线图绘制过程及其真实含义的基础上,然后再引导学生去阅读“日本1月气温分布(℃)图”。
小结: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学会如何绘制诸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以及绘制简单的家庭、小区或校园地图等,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地图的技巧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