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地理教学
 

气候与人类活动

教材内容

该案例的教学内容选自《地理(六年级 第二学期)》“3.4气候与人类活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005年11月第4次印刷)。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教学活动设计

(1)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非常复杂,会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对于这一教学内容来说,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事实性的知识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何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背景,或者直接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合适的视角,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反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也许学生会更有兴趣,学到的也会更多。

(2)教学思路

教师先通过图片与解说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主要天气现象或天气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学习的影响。说明“不同天气现象或天气要素会给人类带来不同的影响。同一天气现象或天气要素也会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体验”,“天气、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可以选择,想想看,你最喜欢居住在哪个城市?说出你的理由?(从天气、气候的角度考虑)”,要求学生课后通过网络搜索、整理相关资料,并制作演示文稿。

(3)教学材料

a.反应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PPT。

b.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项目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总分

信息搜集

收集到的资料很少,且与主题不相关。

收集到的资料很少,且与主题很少相关。

收集到的资料较多,且与主题有些相关。

收集到的资料较多,且与主题基本相关。

收集到的资料较多,且与主题密切相关。

 

方案内容

主题不突出,观点不明确,没有逻辑性,没说服力。

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鲜明,叙述平淡,没说服力。

围绕主题,观点较鲜明,叙述平淡。

主题较突出,观点较鲜明,资料较丰富,有说服力。

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资料丰富,可读性强,有说服力。

 

文稿外观

缺图或图很少,排版 一般。

图较少,排版一般。

有图有文,排版一般。

图文并茂,较美观。

图文并茂,美观、和谐,有较强的吸引力。

 

演讲表现

语言表达不清,没有激情。

语言表达一般,缺少激情。

语言表达较好,较平淡。

语言较流畅,较有激情。

语言流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

 

(4)教学步骤

第一步: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反应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PPT”。讲授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与对日常学习、生活、生产的影响。

第二步:布置任务“选择你最喜欢居住的城市——众天气、气候的视角考虑”。要求:

a.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通过网络搜集资料,从天气、气候的视角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b.制作PPT演示文稿,在课堂上向全班学生讲述。

c.演示文稿的要求见“教学材料”中的“学生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第三步:根据具体情况,请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制作的PPT演示文稿。在每位学生讲述结束后,请其余同学讨论,然后由教师稍做小结。

第四步:教师总结。可以对如何了解、判断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做一个说明,(1)某地区月平均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2)某地区月平均气温曲线图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