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三章 >> 第一节 拍摄距离
当拍摄者拿起相机取景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机位”,即选择一个最佳的拍摄位置,拍摄位置一旦确定之后,摄影画面内的所有结构关系也就相应固定下来;这种对拍摄位置的选择是决定画面内所有形象的线条走向和形状形式的基础。所谓拍摄点,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空间位置,包括三个坐标,即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
第一节 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是指拍摄点与被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及远近变化的关系,体现在照片上就是景别的变化。通过距离的远近变化,来确定景物影像的大小以及所包含的空间范围,一般称为景别。
景别是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景别的大小不仅由照相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来决定,而且也取决于照相机镜头内在焦距的长短。
(1)远景:远景照片包括的范围很广,能显示出被摄场景相当广阔的环境和背景。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向观众展现被摄场景总的印象,表现大的规模和气势;但它不能鲜明地显现出被摄主体的细部。远景在摄影构图中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典型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表现自然景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山川形态或创造某种特定的气氛等。因此,在设计远景画面时要从大处着眼,注意大局气势,处理好大自然本身的线条:如山岳起伏、河流走向、田野的图案、沙漠与海洋所特有的色调和线条等等,并且要善于运用各种流动的因素。
远景拍摄包括广阔天空和多种复杂场景。每个景物在画面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在拍摄远景照片时,视野要放得开,立意要深远,应抓大的线条,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摄影造型手段,尽量表现景物的博大,着重大的气势和气氛的渲染,并强化前景的空间作用,形成画面上的形式对比,拉大空间距离,还要掌握好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光源的投射方向,有效地表达空间、强调透视、造成深远意境。
拍摄远景照片常用广角镜头,并通过影调透视和线条透视的表现手法去强调空间深度感。
(2)全景:是以表现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全景照片的视觉效果,无论在所包括的景物范围方面,还是在前后景物的透视比例方面,都与人眼通常所见的相近.在全景照片中,无论人物、还是物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它可以烘托人物,交代一定的环境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拍全景照片时,不论是拍人物还是景物,都要求表现其全貌。
(3)中景:是表现人物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照片中可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景一般不是全部事件的结构,而是事件结构中最富有典型性或富有代表性的部分,它往往是事件活动的中心区域,可表现人物与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景往往处在画面的中间部分,而环境则降到次要的地位。
中景的最大特点是以其生动的情节吸引观众,中景里人物的手势和动作常常是画面中的主要部位,如果使用其他景别,就难以达到这个效果。所以用中景拍摄物体、景物时,一定要揭示有典型意义之处。如果拍的是静的物体,也总是取其中最有趣味、作引人注意的部分。
(4)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画面.用近景画面表现人物时,主要以突出面部神情或质感为目的;用近景画面表现物体时,就看重外部的纹理结构,以达到仿佛可触摸的真实质地感。近景画面能表现出被摄主体更丰富的细节,环境降到了次要地位,几乎变得可有可无。所以拍近景时要运用好光线,表现好物体的纹理、质地。
用近景拍摄人物,其面部表情是画面的主要内容,眼睛成了画面的中心部位,重点在于处理好眼神光,达到以眼传神的效果;衬景、背景则降到次要地位,有些近景可以不要衬景和背景。
(5)特写:是指摄影镜头对准主体的具有典型性的细节,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的细部。
拍摄特写成功的关键在于独具慧眼的观察力,能抓取一些值得特写的局部,来打开观赏者窥见事物内在的窗户。在拍人物特写时,最能获得鲜明和突出心理效果的镜头,莫过于拍摄面部表情的特写;还可以以眼睛作为特写的对象(又称局部特写、大特写),通过眼睛的表现,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
拍景物特写时,如春天的一株小草芽,夏日的一朵荷花,秋天的一片红叶,以至冬天雪中的迎春花等等都能给人以生命的喜悦,比其他的景别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心弦。所以,特写常常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较为含蓄,能启发人们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