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问题1 学业评价促进公平发展
|
|
|
|
|
传统英语学业评价普遍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以测试为评价的形式,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只重视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这种评价只给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带来欢乐,而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带来的则是压力和痛苦,他们得不到正面的评价,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努力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态度,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和价值观的形成等,都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用具体分数来评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体现出来。由于遗传、教育环境、教学条件、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应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教育公平。
|
|
|
|
|
【案例展示】 |
|
|
|
|
这是一堂三年级的随堂课,教学的内容是PEP2 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的第二课。老师在教完新单词boy和girl后,让学生用新学的英语单词造句。经过小组一番讨论后,大家都纷纷举起了小手。“This is a boy.”老师非常高兴,“Good job.”“I’m a boy.”……轮到Jack说句子了,他是个学习成绩不好,又不爱发言的男生,只听见他洪亮的声音“I’m a girl.”,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哄堂大笑。“哈哈哈,Jack,你是个女孩子吗?”jack有点不好意思了,这个上课很少发言的男生一下子就脸红了。“Oh,Jack,are you a girl?”老师故意把girl说的很夸张,“No.”“Good,I’m a boy.”老师在读boy时故意加重了语音,“Come on jack,try again.”老师用期待的眼光看着Jack,“I’m a boy.”“Excellent.”老师伸出了大拇指表示赞扬。“今天老师要表扬Jack,因为他敢于大胆发言,I’m a girl这个句子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Jack在表述自己的性别,那就另当别论了,你说呢Jack?”老师笑着看了看Jack,“嗯!”Jack想了想认真地点了点头。“Now,read together.”老师对同学们说。课堂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老师偷偷地看了看Jack,只见他正大声地和同学们一起读句子呢。
|
|
|
|
|
【案例解析】 |
|
|
由于遗传、教育环境、教学条件、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以同一标准进行评价是不公平的。本案例中的老师没有因为jack的学习成绩不好而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他,而是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看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评,既肯定了学生说的句子本身没有错,又适时指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混淆,让本来处于被动的Jack重新找到了自信心。
|
|
|
【对策建议】 |
|
|
|
|
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业水平的价值判断,并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学业评价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评价依据的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在学生学业评价中,传统评价所依据的标准是功利性的,这种标准显然有利于在社会要求的方面得到较好发展的学生,而在其他方面发展较好的学生则处于劣势。就评价方式来讲,不同学生智力表现类型不一样,有的擅长笔试,有的擅长操作,有的擅长表达等,而传统的评价仅仅以笔试为主,显然不能真实地反映不擅长笔试的学生的学业水平。就评价内容来讲,不同学生智力表现类型不一样,有的擅长语言智能,有的擅长数理逻辑智能,有的擅长空间智能,而传统的评价仅仅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主。整齐划一地测评学生的某些智能来对不同学生个体作出质性评价显然是片面的不公平的。为确保评价的公平性,我们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了解学业评价导致不公平的成因
(1)一元化的标准与个体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可能完全相同,这种学生个体的偏差决定了学生学习成果的差异。但是,英语教师在拟定学业评价标准时,常常采用相同的一元化的标准评价不同个体的学生,或者对这种个体差异重视不够,导致了学业评价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多元化评价与成绩独尊。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但是,英语教师在确定学业评价项目权重时,常常只重视书面考试的卷面成绩,忽视课堂观察、课后访谈、错题库、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所采集的学业信息,导致了学业评价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3)综合性评价与简单操作。学业评价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和发展的常态工作。少数教师在学业评价时,采用“简单操作”的方式来评判学生,如“一人定好坏”(由英语老师个人说了算)、“一考定乾坤”(由期末的一次考试代替全学期的考试)、“一分定优劣”(根据得分高低确定学生优劣),等等。这些过于简单的评价方式无视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导致了学业评价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掌握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公平发展的措施
(1)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观念是教师课堂行为的指导思想,要建构公平的课堂就必须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推进课堂教学公平,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又都不是全才”的新观念。每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不应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并给予差别对待,不应低估那些暂时成绩落后的学生的发展可能性。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部分“精英”学生的。学生之间的学业差异不是构成严格的学业等级的条件,而是相互竞争、彼此制衡的“资本”。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学生之间并不试图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来建立严格的等级格局,而是关注对方的优点,学习对方的长处,把对方看成是课堂学习的一种资源。
(2)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在实现教育公平这一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影响很大,承担着多种角色。教师既是教育公平程度的主要体现者,又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感受者和体会者,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某些不公平现象的引发者,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理想最直接的践行者。所以,教师在教学公平的构建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不能采取学而优则宠、学而困则弃的做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课堂中的奖惩应公正合理,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无论是家庭有背景的学生,还是无背景的学生,一律平等。因此,英语教师在实施学业评价时,要做到公正无私,要全面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原始资料,如学生的作业、测验试卷、问卷调查表、小论文、活动过程记录等。评价者要明白学业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要意识到学业评价对学生的重要影响,要认真规范、谨慎细致地做好评价工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在学业评价中,要杜绝歧视、压制、排挤、偏见等评价行为。
(3)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
①强调发展性评价,体现学业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学业评价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袋,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分析,通过对学生包括考试成绩在内的多种素质进行纵向比较,了解学生的进步状况,进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要将学业评价理解为一种连续的系统的过程,杜绝割裂地、短期地、静止地评价学生,使所有学生的努力真正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学业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淡化学生过去的学习行为表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向和未来发展潜力。
②突出综合性评价,体现学业评价的科学性。学业评价要兼顾学生的考试成绩、动手能力、身心素质、思想品德等多项素质,实施系统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可以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小组讨论中了解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学业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如果评价工作过于简化,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因此,学业评价要增加评价的次数,以多次评价代替一次评价;学业评价要改变评价者的构成,变单向的“师对生”评价为多向的民主互评,通过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
③实行弹性评价,体现学业评价的灵活性。学业评价要尊重学生个体的自然差异,尊重每个学生性格和人格的独立性,在相对公平的大前提下,对不同个性和特点的学生区别对待、灵活评价。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了肯定其学习成绩外,应更多地指出他学习上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使其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应更多地发现其学习上的闪光点,使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
问题2 学业评价关注过程
新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求从过分关注学习结果逐步转向关注学习过程。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于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答案的却漠不关心,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假设的形成以及如何运用证据等,都被摈弃在评价的视野之外。因此,近年来,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指导,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
|
|
|
|
【案例展示】 |
|
|
|
|
《赴美就学笔记》的作者高歌在她的书中提到她的一次英语测试的经历,其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探讨与思考。
这天,英语老师克里默夫人宣布几天后要测验刚刚学过的20个单词,同学们马上唉声叹气起来。可她接着说:“我准备用一种新方法,这次你们每人出一套考题给我,我挑一份最好的考你们。”
新鲜!同学们欢呼起来,开始写考题了,教室里同学们议论纷纷,热闹极了。我心里盘算着:就20个单词出20道题,可该出些什么题呢!我一边回忆着老师讲授这些单词时提的要求以及以前给我们出的题,一边请教邻桌的同学。
我煞费苦心地想来想去,终于提笔写下第一题,是填空题,共五小题,写下单词的解释,要求从20个单词中找出正确的词填在括号里。
第二题是选择反义词。我写下了一个新单词和四个别的单词,要求从这四个单词中选出与新单词相反意义的词。我还耍了点小花招:写些正确的反义词,再写同义词,另外再写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
放学了,我回家忙了两个多小时,又写又改。后来又编了两道题。第二天,大家把自己编出的考卷都交给了克里默夫人。
第三天,就是考试的日子。本来大家都怕考试,可这一次看得出,同学们都很兴奋:到底老师会选谁的试卷呢?克里莫夫人神秘地微笑着把考卷发了下来。我急不可待地抓过来看上面作者的姓名:呀!是我的!真是我出的考卷,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理所当然,我轻而易举地考了一百分。说是轻而易举,可我在如何出考题时已经费了不少周折。我这才醒悟:克里默夫人不动声色地让我们在测试前好好地复习了一遍,而且,大家还复习得又积极又主动!
|
|
|
|
|
【案例解析】 |
|
|
美国学者社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习惯于用“分数”论英雄,以一试定终身,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认为只要你达到了及格线——60分,就算是一个好学生。孰不知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复杂工程,单凭结果性评价是不能客观的、公正、公平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案例中尽管克里默夫人没有学过新课程标准,但她懂得学生的心理,能在不经意间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在她眼里,分数不是唯一的评价工具,只是用来衡量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多种方法中的一个标准,克里默夫人更关注的是学生在用心对待学习、对待生活时的一个态度,即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从现代教育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历程来看,评价的概念经历了Measurement,Evaluation,Assessment三个阶段,评价的功能观逐渐开阔;伴随而来的评价方式日趋丰富,从注重评价的管理和选拔功能的教育测量、标准化考试,发展到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的形成性评价,再到注重了解学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相应的,评价的内容也从考查教育或者说学习的量的方面,拓展到学习的“质”和“量”相结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不仅应关注最后的学习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策略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相对于终结性的或形成性的测验方式,过程性评价更关注动态的学习表现,它包括学习方式、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三方面的内容。 |
|
|
【对策建议】 |
|
|
|
|
新课改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学业评价中,我们可以依据平时收集的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采用提问、观察等方式,对学生作出及时反馈,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具体做法如下。
1.理解英语学业评价中的“关注过程”的理念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概括地讲,过程性评价是通过系统的资料搜集和分析整理,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它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而评价,强调对评价对象人格的尊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尊重评价的多元性、差异性,强调评价的多角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即“转识为智,化智为德”的过程。小学英语学习离开了过程(语言的活动和交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就难以使英语知识内化为英语能力,难以养成良好的英语行为习惯。
英语学业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要贯穿学生小学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要充分利用定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不同功能,在学生小学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中,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价服务。
2.小学英语学业评价要体现“关注过程”的理念
新课程强调由过分关注教学结果逐步转向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评价是面向未来的评价,重在发展。新课程评价重心应逐步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1)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学生成长记录袋”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成长记录评价不仅体现过程评价思想,同时体现学生自主评价,强调自我纵向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新型评价方法。
“小学英语成长记录袋”可以由学校代购文件袋统一发放,也可由学生和家长制作。封面标明班级、姓名,学生可自行美化,使它具有个性。成长记录袋建立以后,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装什么?成长记录袋内装的应该是学生认为最能反映他的学习成就的实物材料。如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张单词,一次做得好的作业,一段自己满意的朗读或口语交际录音,成绩好或有明显进步的单元检测等。到第二、三学段可以装入自己满意的习作,综合性学习的考察报告、调查报告、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等。二是谁来装?成长记录袋内的材料由学生自主决定装什么或不装什么,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如果学生愿意把不太好的作品甚至失误装进去作为教训,教师应加以鼓励。不要强求一律把阶段性评价材料(单元检测)装入记录袋。三是怎么用?成长记录可以由学生自己保管,也可以由教师统一保管。学生自己经常观看、调换作品,由此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定期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观看、评价。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展览,同学互相观摩。学期结束,教师在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封面上写上评语,发给学生带回家,这是最重要的一张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报告单”。
(2)延缓评价。延缓评价,一是当学生自己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暂不作为评价成绩,可给学生再一次(甚至二次)接受评价的机会,将评价结果好的一次作为评价成绩;二是“预支”较好成绩,当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可以“预支”给学生满意的成绩,但要求学生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目标,能实现诺言的,就将“预支”成绩作为正式评价成绩。综上所述,不论是学生选择再评价一次,还是“预支”一个满意成绩,都能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3)自主设计单元检测。在单元评价中,我们可以打破教师为学生命题的常规,根据情况有机地穿插学生自主命题诊断评价。学生命题,可以用于自我诊断,自我评价,也可以用于同伴之间互相诊断,互相评价。学生可以自己命题,自己批阅或互相批阅。在批改过程中,他们又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批阅后学生自主交流汇总全班诊断情况,讲评试卷,不论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对学法的领悟,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诊断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了查漏补缺,抓重点、难点,系统地做单元盘点,提高了学习能力。学生亲身参与到试题设计中,消除了对考试的神秘感和恐惧感,真正认识到考试的真谛是温故知新,促进发展。
(4)分层评价。教师应进行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日常诊断性评价中,根据因材施评的原则,取消了“一刀切”评价,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采用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对学生进行诊断,这是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的评价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成功的愉悦,用“成功”促进“成功”,形成良性心理循环,从而促进每一个生命体的健康成长。分层评价不是要界定哪些学生是人才,哪些学生是差生,而是通过评价使学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自我价值,帮助学生找到丧失的自信,让学生在生命历程中始终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激情……
问题3 学业评价张扬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在北京三十五中的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说,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009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与教师座谈时又指出:“教学改革要使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相结合,就是学思要结合,知行要统一。”教育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更应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
|
|
|
|
【案例展示】 |
|
|
|
|
小组合作表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环节。每次学完新的对话内容,老师都会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候,因为同学们可以在讲台上扮演各种角色。在PEP小学英语第二册一单元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对话练习。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开始练习了,到了展示的时间,教室里都是一只只高举的小手。Tom是我们班一名优异的学生,成绩好,性格开朗、自信,就是有点管不住自己,总爱讲小话,每次小组比赛给组里扣分加分的都有他的名字,老师们对他是又爱又气。“Me,me”只见他急得站了起来。“Ok,Tom,come here.”话音刚落,Tom得意地和他的小伙伴走上讲台开始表演了。因为演得十分好,大家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可轮到别的小组上来表演的时候,Tom却怪模怪样地学说同学的发音。老师不动声色地让同学们完成了表演。到了评选优秀表演组的时候了,大家一个个提出了小组的名字,就是没有Tom表演的组。Tom有点着急了,他终于忍不住了:“老师,我们表演得这么好,为什么没人选我们?”我笑着看了看他:“哦,是吗?那为什么同学们不选Tom这组呢?”听见下面有学生嚷嚷起来:“别人在表演时,他不认真听。”“他还嘲笑我们。”……随着同学们一声声申讨,和Tom合作的同学们也开始数落起Tom了,Tom的头更低了,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流。我笑着摸摸Tom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安静一下,同学们,Tom没有遵守课堂纪律,这是非常不对的。正如大家所说,如果你不尊重其他同学,你就得不到大家的尊重。”我看着Tom问:“你说呢?”Tom停止了抽泣,想了想,点点头。我环顾了其他学生:“但是,同学们,如果抛开Tom不认真听其他组表演这件事,你们觉得Tom这一组表演得好不好呢?”大家都不做声了。只见班长站了起来,煞有其事地说:“老师,如果Tom上课不捣蛋的话,我认为他们这一组表演得非常好。”我用眼睛瞥了一下Tom,只见他脸上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哦,还有没有人认为Tom这一组表演得好的呢,同意的请举手!”只见班上的学生陆陆续续地都举起了手:“哦?大家都这么认为?但是,我们不光要评价他们上台的表演,还要看他们是否认真听其他组的表演,所以,这一次,”我停顿了一下,“我们不能评他们组优秀!但是,我想请班长把这个笑脸替他们保管,什么时候Tom这一组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发言,什么时候我们再把这个笑脸给他们组,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只见刚刚还垂头丧气的这组组员,又重新抬起了头……
|
|
|
|
|
【案例解析】 |
|
|
|
|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恰恰是传统教育评价中的致命弱点。传统的评价观念中,不管学生品性如何,性格如何,心理状态如何,都统统不纳入评价范畴之列,只要学生的学业成绩好,三好生、优秀学生都囊括其中,这才会在社会上出现诸如高分低能的学生案例。正因为如此,我国进一步加大了新课程改革,并将学生学业评价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本案例中的Tom而言,虽然他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他不懂得尊重他人,而意外落选,老师通过这个契机帮助其进行自我反思,让他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学会和他人共处。 |
|
|
【对策建议】 |
|
|
|
|
“解放学生,不是让他们光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锻炼身体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手的时间、了解社会的时间。我们现在的教育大多注重认知,而认知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知与行,是中国哲学特有的一个范畴。我们的历代先贤,大都有自己的知行论,孔子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墨子的“口言之,身必行之”,荀子的“知之不若行之”,程朱的“知先行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以及孙中山的“知难行易”,毛泽东的《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无不在探讨知与行的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评价体系改革,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从小学、中学开始,对学生的评价总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这是不对的,应该充分考虑其综合素质,如思想道德状况、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
1.注重评价方式的转变
(1)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应对自己在各模块的学习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与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通过学习后对本模块的喜欢程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等,作出自我评价,这是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尝试用“成长记录袋”、“学习记录卡”等形式呈现。
(2)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记录。教师要把评价策略与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考虑,对于不同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记录是其中一种由教师实施的策略。由于我国班级的学生数普遍较多,以及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教师不可能课课进行全员记录,此项仅构成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一个参考组成部分,主要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3)学生小组互评。以日常授课时形成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小组内各成员在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合作精神、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对小组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所作的贡献等方面给予评价,成为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其他相关人员的评价。如家长、社区群众等,若有对学生作出相关评价的,学生可提交这些评价,也可以成为学生获得过程性评价的一个参考组成部分。
2.小学英语教学应定位为言语实践
(1)小学英语是“语言”还是“言语”。要对小学英语究竟是语言还是言语下结论,首先要了解科学界定下的“语言”与“言语”概念。我国学者统合了国内外研究,列出了两者的区别: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言语是对这种系统的运用(和运用的生成物);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具有公共性,而言语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和结果);语言是静态的形式的、全民的,是语言学的对象,而言语是动态的内容和形式统一的个体的,是小学英语学的对象。通过这一辨析,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英语不是语言。从小学英语涉及的范畴来看,“小学英语”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就是听说读写活动及其结果——这正好是“言语”的范畴。
将“小学英语”定位成“语言”,容易让人理解成小学英语是研究语言、学习语言的学科,在课程性质上具有语言学性质,从而将小学英语课上成“专事语言(工具)研习”的知识课。曾几何时,我们很多教师就是将小学英语课当作语言知识讲解课,对语言现象、书面语言技巧大讲特讲,忘却或轻视了学生语言实践(学习、积累、运用)。这样,小学英语培养出来的是“语言学专家”,只是纸上谈兵(书面答题)的人,不是富有人文素养而能说会写的人。
将“小学英语”定位成“言语”,可简略成公式:小学英语=言语行动+言语结果。从直观的词性看,“言语”更多时候是动词,也兼动名化而成为名词,但“语言”则不具有动词的特性。这就为将小学英语课程定位成实践性(即活动性)课程,打下了“名正言顺”的基础。
(2)小学英语教学就是言语实践。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母语的能力,而不是培养抽象的理性的认识母语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丰富的言语实践尤为重要,没有言语的实践,甚至就不能完全掌握语言。即使有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如果长期缺乏言语实践,也会部分甚至全部丧失语言能力。在小学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有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言语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小学英语的教育目标。在学校小学英语教育中,学生的言语实践主要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接触具体的文本言语形式进行的听、说、读、写几方面的序列化的综合训练。小学英语教育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言语实践,但这种实践不是随意的言语活动,它必须通过接触文本即小学英语教科书(多指课文)来实现,而对文本的接触过程必然充满师生的语感活动。语感性体现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获得小学英语能力的实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学生言语实践是接触文本、理解文本言语形式、习得文本言语经验的过程,最终指向的是全面提高小学英语能力。这种言语实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文本开展听、说、读、写言语训练,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只有从文本出发,回归言语本体,着眼于言语实践,才能找回小学英语课独特的魅力,创造出小学英语教学的美好明天。
问题4 学业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学业评价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也为教师成长带来了新机遇;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就不会有新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的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业评价促进教师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意识,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要不断获取教学专家的技能,向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的方向努力。
|
|
|
|
|
【案例展示】 |
|
|
|
|
表1 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评价表
|
A(三颗星) |
B(两颗星) |
C(一颗星) |
听 |
听课文 |
全部听懂,能准确回答所给出的问题 |
基本听懂,能给出一部分问题的关键信息 |
只能够听懂课文中的一部分,不能答问 |
听发言 |
能仔细的听别人的发言,包括评价的发言,获取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 |
大多数时候能够听别人的发言,了解所包含的信息 |
偶尔听一听,不太仔细 |
说 |
说英语 |
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与老师、同学进行问答,语音清晰,正确, |
能够及时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与同学就所学的句型进行问答 |
能模仿句型造句 |
说评价 |
能主动、自信地说出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评价中肯、全面,注意发言礼貌 |
能比较中肯地说出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注意发言礼貌 |
能说出对自己及他人的评价 |
读 |
朗读 |
朗对话与文章时,发音准确、清晰,语言流畅 |
发音比较准确,语言比较流畅 |
发音不够准确,读书不流利 |
写 |
|
格式正确,书写流畅,页面整洁 |
格式正确,书写工整,页面整洁 |
格式正确 |
|
|
|
|
|
【案例解析】 |
|
|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是指以学生为评价对象,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个性发展、品德状况、体制体能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并把判断结果反馈于教育实践以改进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发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新课程的评价要求,评价和教学处于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打破了教师将评价和教学看成不同阶段或不同任务的思维定势,要求教师将评价视为构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关于评价的理念和方法要真正落实,不仅需要教师付出比过去高出数倍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的评价观念有一个根本的转变,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评价的新方法。
在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作出判断,这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得出更好的教育教学决策。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得到有关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当教学比较成功时,教师就可以设法巩固已有的成绩;当教学活动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时,教师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过程,恰恰是在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
|
|
【对策建议】 |
|
|
|
|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正确的教学观。新的学业评价倡导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修改化转变,由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向开放与生成的课堂转变。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把学生真正地看作一个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2)发展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学生。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欣赏者。缺点与错误是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具体表现,没有缺点,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承认差异,理解学生身上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去认识和改正错误,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的研究表明: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的心中。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具有培养前途的。只要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欣赏,用热爱的感情去寻找闪光点,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光芒四射,异彩纷呈,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就会成倍增加。
(3)灵活的教材观。在新课程的评价中,教师还要对教材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认识到教材不再是“教学实施上的唯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教学的材料”。这样,教师就可以接受与此有关的一些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变化。教材又主要是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好教材。教材还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它是传递教学的重要媒介。这些观念的转变,是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前提。
(4)多元的评价观。新课程学业评价观打破过去只靠学习成绩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力求体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改革目标。变单一为多元,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沿着“突出重点、简化程序、激励推进、促进发展”的评价思路,构建多元、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把自身的发展当作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对学生学业评价不只是关乎学生的发展,也关乎着自己的发展,关乎着自己的职业幸福感等。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教师有更强的专业意识,要不断地把自己当前的教学与过去相比较,并从中找到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与同事相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未来几年专业发展的方向;要总结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就,对于自己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要能够作出客观和理性的分析,在规划将来的发展时要着重于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前沿的问题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
3.拓展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它关系到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一般都负责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教学工作,掌握这一学科或专业领域较全面和扎实的知识,是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
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教师的“一碗水”、“一桶水”显然不能胜任今天的工作。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当代科学与人文的基本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基础,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要保持教学的时代性,为评价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视界。其次,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掌握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知晓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诊断学生英语学习困难和特殊学习需要,这些知识的储备,有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还须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相关的课程、教材与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它可以直接运用于课堂生活的知识,为具体的教育情景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导。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在面对学生“旁逸斜出”的表现时难以作出合理的分析评价,这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4.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1)提高教学能力。它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技能,具体包括如下一些内容。一是表达能力。言语表达要流畅、简洁、清楚;行为表达要直观,具有可理解性和交互性。二是观察能力。教师要能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诊断与评价。三是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思维清晰,分析问题合乎逻辑,传授知识准确到位。四是调控能力。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课堂气氛进行调控。
(2)提高教学研究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教师具有教学研究的能力,是教师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科研能力呢?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问题意识。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不断进行反思,关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以一定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反过来,又可以通过教育实践来验证和丰富教育理论。在具体实践中,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地选择跟自己教学有关的课题,恰当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突破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全面地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文献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其次,要学会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做到客观、公正。另外,要对研究的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整理、研究。例如,纠错本是教师命制学业评价习题的重要资源。学生把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错误和问题集中抄写到专用的作业本上,订正答案,分析错因,这是一种学生自我评价学业的好习惯。“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仅要注重开发错误,更要善于利用错误,化错为利。
第四,群体协作能力。虽然教师的研究情景和问题不一,但单个教师的知识、能力、技术、思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从“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难免带有一定的偏见。只有通过集体的讨论和合作,对研究的问题才能做到更加深入、准确、客观和科学。在当前中小学教育研究中,以合作为标志的行动研究取向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欢迎。
新的学业评价,需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评价观念,才能对学生的发展作出恰当的评价;同时,学业评价的改革,也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