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新理念”这个话题包含以下几个问题: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学思结合;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促进知行统一。下面我们将分两个课时对上述内容进行探究。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这个《纲要》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这个《纲要》发出了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员令,吹响了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这个《纲要》充分体现了全党及全国人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是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育规划纲要》中有这么一段话:“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形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的精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解决三个问题,即“为什么做”、“怎样做”和“做得怎样”,“做得怎样”就是评价。任何教育活动,也都包括以上三个基本问题,即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既有鉴定教育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作用,又有对教育过程是否有效的反馈作用,以使后继的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特别是对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始终贯穿于教育活动的中间。
《教育规划纲要》非常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把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作为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一部分,为人才的多样化成长提供切实保障。教育评价制度,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新的社会需求,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都要求建立科学多样的、灵活的、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符合社会对各类人才要求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教育规划纲要》对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下。
(1)改进教育教学评价。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改变以单一的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全面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优势和特长作出评价,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评价。
(2)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所有学生发展进步的情况。
(3)形成多元评价主体。开展由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4)改进评价方式。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学业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中,实现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出的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既是标志学生个体发展的里程碑,也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在新时期,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对于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新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教育的均衡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入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教育公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90年代。1994年我国正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从此以后,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20多年的普九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做数量普九的阶段。因为那个时候的普九,主要任务是解决青少年“有学上,能上学”的问题,这是时的主要工作。所以那个时候,普九的重点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解决校舍不足、校舍破旧这样的重大问题,也就是当时说的“破房子、黑屋子里面坐着土孩子”这样的问题。于是出现了大量的希望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适龄儿童都能够按时入学。第二个重点问题就是要保证“三率”。当时把普九的任务归纳成“三率”,即适龄儿童的入学率,适龄儿童有多少人上学;适龄儿童的巩固率,有多少人坚持上学;和适龄儿童的毕业率,有多少人能从我们学校毕业出去。为了达到这三率的要求,防止学生辍学,一度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老师的硬任务硬指标,所以那时候有一个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这个口号也是那时教育方面的一个口号。但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到去年已经完全普及九年教育,义务教育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叫做质量普九阶段。虽然没有这么公开叫,但是它是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工作的这么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题是要解决青少年上好学的问题,解决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普惠的教育的问题。当然这个阶段刚刚开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这个阶段已经成为政府发展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当前教育的非均衡状态,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表现在“择校热”。当然教育的非均衡状态,也表现在教学领域,那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相差悬殊。还表现在学生评价领域,在评价领域表现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用一把尺子衡量一群人。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背景资料,以说明学业评价与教育公平的联系。
【背景与资料1】
【分析与思考1】
看了这张图片,大家恐怕也是有这么个感觉,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张图片和学业评价、学业评价改革联系起来。但是我给大家这个图片是有目的的,如果给我这个图片加上一个具有附加意义的标题,你可能就会有很多感想。我给这张照片添加的标题就是:用同一个标准评价照片当中的两朵荷花公平吗?我们看到照片上是两朵荷花,这两朵儿荷花一朵儿是盛开的,亭亭玉立,一朵儿是花骨朵,蓄势待发。设想一下,我们能用一个标准评价它们吗?我们用同一个标准评价这两朵荷花,无论标准如何科学如何严密,其评价结果能公平吗?从这个花我们就会联想到人。池子里的荷花是参差不齐的,我们班里的几十个孩子同样高矮不一。有的是鲜花怒放,有的是含苞待放,也有的像花骨朵似的,还没有多少鲜亮的颜色,他们还是一些丑小鸭、灰姑娘。可是我们在进行学业评价时,考虑到这些差别了吗?我们的高考、中考、统考、会考、质量监测考,哪些考试顾及了这些差别呢?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的随机评价中,在这方面又考虑了多少呢?
我向大家展示的第二个资料是一个故事,当然这个故事是从网上看到的,故事的署名是徐大军,看来也是一位老师。
【背景与资料2】
公平是教师的一把良心秤
公平是教师的一把良心秤,面对不同的学生,却要称出相同的重量。
今天早晨我来到教室检查学生背诵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的完成情况,有几位同学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师生共同的学习约定,他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拟定自我补救和处罚方式。学生拟定完自我补救和处罚方式之后,我便开始逐一检查。当我面对她的时候,内心那份脆弱的同情心,驱使我让她坐下,实在不忍心也没有勇气处罚她。因为她是一名残疾人,腿脚不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身体上的缺陷和中考的失败都没击垮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强,这让我由衷的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可问题来了,下课时她急匆匆的来训问我:“老师,我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你为什么没有检查我的自我教育方式呢?还没有处罚我呢?”她这一问,把我问蒙了,怎么化解这个矛盾呢?我不能把事情的原委全部告诉她,是因为同情她,是因为她是残疾人,那样会把刚刚产生的教育矛盾问题,弄得更加糟糕,那我就说说她的优点吧。“哎!你来的正好,我正准备为此问题找你谈话。本学期你学习认真刻苦,学习成绩进步非常大,老师发自内心地为你高兴。没有检查你的自我学习方式,也没有处罚,就让你坐下了,这是对你学习努力的鼓励和奖赏,继续努力加油吧!”事情虽然过去了,可我心中的湖水总是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在教育生活中,当面对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的学生时,我们总用一种所谓的同情和怜惜之心关照着,自以为是一种善,甚至还贴上师爱的标签,实则是我们内心人格修养和公平意识的缺失。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把她们当做独立的人、完整意义的人对待,总是用残疾的视角来看问题,这对她们的心灵是极大的伤害,是一种践踏人格尊严的表现。我想她之所以有自卑心理,也许你我她都是根源。其实她们内心的渴望,不是奢求大家特别的呵护,而是请你用公平的意识与她们交往,与她们生活。虽在某一方面有缺陷,那她们确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请大家在教育生活中,树立公平意识,秤好自己的良心秤,少一点伤害。
徐大军教育随笔 http://xudajun.blog.edu.cn
【分析与思考2】
这位老师的反思让我很受感动。他在处理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事件时,没有按照与正常人相同的处罚规则对待一个残疾学生。在残疾学生质问他为什么不一样的时候,他觉得懵了。虽然他用比较智慧的方法化解了这一矛盾,但心中的湖水却总是泛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并深刻认识到,对生理缺陷或智力缺陷的学生,只用同情和怜悯之心关照,其实是公平意识的缺失。徐大军老师的认识,使我感动不已。感动之一,是徐老师能用同情和怜悯的心来对待学生,这是一种社会美德。我们不是说要否定同情和怜悯,这样对待残疾人是一种社会美德。身有残疾的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同情、关照和帮助,这是一层意思。感动之二,是他对待一如既往坚强的这个学生的时候,又认识到物质上的同情怜悯还不足,心灵上的关照更加重要。与正常人一样的规则,是这样的残疾人的心理需要。徐老师不仅从良心的层面看这个问题,还能从公平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这就使我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民主与公平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属性,也是现代人极其追求的社会理想,从这个高度理解观察现实的义务教育,我们的心灵会受到更加深刻的触动。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别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下面出示一个统计表。
这是某年的生均总支出比较图,是按照城乡比较的,城乡教育支出差距明显。该年份全国小学生生均支出是3412元,其中城镇人均支出4198元,农村3117元,农村比城镇人均少1081元,少四分之一。全国普通初中生生均总支出4534元,其中城镇5584元,农村4006元,农村比城镇少1578元,少三分之一。下面再出示一张图表。
这张图是区域教育支出差距比较图,某年份普通小学生均总支出东部地区是4650元,中部地区是2800元,西部地区是3063元,最差的是中部,中部比东部要差将近三分之一。普通初中生均总支出,东部是6089元,中部是3797元,西部是3985元,也是中部最差,中部的3700元比东部的6000元,也是差三分之一还多。这是从支出的方面比较,还有一个就是校际差距,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距非常突出。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校就像宫殿一样,有的学校却还是比较破烂的茅草房,这也表现在教育质量、教育设施、师资水平等方面,这个不用多说。从现在越来越升温的择校热,就可以看到学校的差别了。这个择校热,既是教育不公的结果,又是导致教育不公更加严重的原因。择校时掌握政治、经济、社会重要资源的部门或企业,与学校之间出于互利目的,建立权力金钱同优质资源的互换关系,影响着教育资源的流向,使教育不公加剧,而且随着权力金钱关系的大量涌入,使一向被称之为净土的学校,一下子迈入到了最复杂的社会领域。对于学生而言,从刚接受教育开始,就要直面这种社会上的权钱交易,他们会认为社会没有公平可言,只有权力、金钱、关系的角逐,从而导致未来社会价值观念的普遍沦丧,所以择校热这种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现象,它的社会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下面给大家展示两个图片。
第一张图片,是我在参观一个希望小学的时候拍的。这个照片中,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在空荡荡的书桌上,只有学生的一本教科书。他们书包里也没有别的,就是这本书。老师的讲台上除了两个教鞭,一瓶儿墨水之外,也是这本书,还有一个发的拼音的图片。但是下一个图片是东部的学校,东部学校不但有教科书,而且已经使用了触摸式的正投白板了。他们的板书用手指头、用触摸笔就可以写,而且马上就能存储。他们可以用这个白板直接上网,在教学的时间,直接上网上调动教育资源。
下面还有两张图片。
这是几年前西部的状况,这种状况也曾经让我们整个民族悲伤和流泪,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大转变了。现在西部地区的孩子,已经是两免一补,他们上学已经是没问题了。
【对策与建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权力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期盼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因此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目标,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这是我们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目标。当然教育公平是一个很重大的社会问题,不是我们教育,更不是我们教师所能左右得了的。教育公平的基础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而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职责是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规划纲要》也指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与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保障公共财政对各级教育的充足投入,明确政府责任,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2010年到2020年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蓝图。但是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教育者和教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要不要关注教育公平?要不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回答是肯定的。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教育公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理想,也是责任和义务,要切实把这种关注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无力保证消除义务教育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去实现课堂上的公平这一理想境界。
1. 要树立教育公平的观念
教师要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今天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者,而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要实现这种转变,首要的前提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观的转变。
在学生观方面,正确的学生观的要义是要尊重学生,要把学生当成一个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来对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人天生就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需容忍学生的差异存在,并将其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来考虑。人是具有复杂情感的高等动物,因此我们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沟通,有效地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现在还在暗波涌动的,是明里暗里的体罚,那是绝对不应该的。体罚是强加于学生,侵犯孩子尊严的行为,这就是极大的不公。但是大家问,那处罚是不是不公?你比如说徐大军老师,他就有一个孩子没完成学习任务,要自我教育,要自我补救的一个处罚措施。我认为处罚不是不公,处罚是需要的。第一,处罚必须是事先教师和学生有个约定。包括应该怎么样、如果不怎么样就要怎么样。徐老师就和学生有约定,没完成我们要补救。第二,处罚必须是在做思想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怎么约定的,是不是你犯了,是不是不对,是不是要改正。第三,处罚必须有共识性的法则,就是大家都同意这么做。这个法则,就是处罚的办法。比如说不允许迟到,那么迟到怎么办?我们事先就说不许迟到,迟到就要受处罚,那么怎么受处罚?比如说迟到一次,我们要个别谈话,迟到两次,要在大家的面前说声对不起,迟到三次要给大家做一件有利的事来弥补。事先都规定的,到时就这么做,所以这个处罚是尊重了被罚者的人格,也表达了被罚者的意愿,所以在教育中处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没有这三条的处罚,我就可以叫做体罚。教师说了算,让孩子怎么办就怎么办,说站就站一会儿,说出教室就出一会儿。这个站有的是体罚,有的是处罚,那就看有没有约定,有没有思想工作,有没有共同的法则。如果事先也没有思想工作,也没有约定,你不高兴了,就让人家站一会儿,甚至一课就在后边站着,这就是体罚。
2.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学生是千奇百怪、各有差异的,但是学生在真正成为主体之后,他的差异就是一个优势,就是他的起点,那就公平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主体,就实现了教育公平。当然我们不可能完全做到这样,但是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尊重学生不是一句空话,要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当然课堂上的学习,自始自终充满着接受与亲历的矛盾,就是有些东西还得需要老师讲解、需要通过书本、需要上网查询,但有的东西需要学生自己去亲历。所以学生不能事事都亲历,必须向老师请教,向书本请教,向网络请教,必须学大量的间接知识。但这不能作为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借口,就是接受间接知识,也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传授者、施与者的身份自居,并用这种方法对待学生,否则教育公平就是一句空话。
下面给大家出示一个图片。
这个图片是我在某中学拍的,这是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由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在黑板上讲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而且他们把这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常态,走到他们的课堂。我觉得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太强了。这样下去,虽然现在有些知识不如老师讲得深刻、讲得有条理、讲得明白,但是对于他们人生成长,收获是最大的。
3. 在大班额集体教学的环境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注个性发展是我们的理想,但是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是大班额教学,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财力有限,所以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小班教学。但是这一班的学生都是具体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一个班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尊重孩子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现实的问题是,我们仍然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而且是班额较大,这就客观上促使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试想面对几十个孩子甚至是上百个孩子,我们的教师哪有那么大的能力来实现对每个孩子差异的关注。但是教师不能以此为借口不去关注,我们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我们的老师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多集体教学条件下,关注个体的好经验好方法,比如组织小组教学,就是关注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开发学生资源的一个好的策略。改变形式僵化的排位方式,实行座位轮换,或形成小组圆桌式排座,也能实现学生有公平的机会。实现活泼多样的排位方式,是解决由于空间位置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有效途径。已经把排座都上升到教育不公这方面来看了,所以我们老师对这方面还应该思考。当然有的地方条件不具备,有的教室里一点余地都没有。但也不尽然,现在的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的数量普遍减少,班额缩小,有的班就是十几个、二十来个孩子,可以实行圆桌式教学,也可以实行不同方式的摆法,只是我们还是观念有问题。
下面这又是一个场景。
这个场景也是某中学的,你看他们一面是窗户,三面墙都是黑板,而且走廊里还有外板。学生有充分的表演、学习、展示的地方,而他们学习的地方就是一堆一堆的桌子。
4. 在教学行为中追求教育公平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作出一些对学生不公平的举动。如习惯性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喜欢表达的学生,一个老师一堂课从头自尾是叫举手的孩子回答,就缺失了一些教育公平。设想一个班里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他缺乏自信,在犹豫和彷徨,又始终不举手。你始终叫举手的孩子回答问题,实际上就是抛弃了这一部分孩子。所以有一些问题应该是不许学生举手的,是点答的,这个行为就涉及到公平与不公平。有的老师把目光始终投在离自己所处位置较近的区域内的学生,现在在中小学里,按照成绩排座的现象还大有存在,好学生坐在前面,老师认为差的或者是有些个性的学生坐在后面。这样公平吗?所以我们这些不经意间的或者是刻意的不公平的举动,肯定会影响某些学生对学习和教师的态度,甚至是对整个人生的态度。有的学生始终坐在最后边那个放打扫用具的墙角上,他能对老师和学校有好感吗?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他的父母也期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老师想没想到这一点?这些行动的结果显然是与我们的初衷,与基础教育的初衷违背,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当然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不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克服意识形态中存在的偏见,时刻提醒自己,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对自己以往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反思,并适当调整,使其努力接近教育公平。
下面这个图片还是某中学的。
这个图片所显示的教育公平,就是老师已经退到了学生的背后,让学生在前面表演、在前面讲、在前面学。这些学生的状态是很关注的,在这个教学中,学生是参与的、关注的,而且老师是在后面支持的。学生这样主动,这样参与,我觉得这个课堂确实是实现了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