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和改进生物学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许多探究性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生物课程标准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实验。 学校应逐步完善生物实验室的建设,添加仪器设备和用具,充分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人。鉴于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多数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和相应的仪器设备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急需提高
实验的层次。 实验的设计应该多样化。生物实验应尽量就地取材,而且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爱护生物。对野生动植物,不宜大量地采集,这既是爱护生物资源,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对生物课程标准中涉及的鼠妇等实验动物,应特别提醒在实验完毕后放归大自然。生物课程标准没有要求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以及解剖动物,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在不用生物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模拟实验,如课程标准中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是用不同的化学药品代替血液及血液制品。模拟的方法也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引人多媒体技术,设计虚拟实验。实验设计的多样化,还包括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思路,教师可以创造,学生也可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包含着丰富的技能训练,这里的技能,不单单是指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因此要特别强调控制变量,设计对照,量的检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及表示方式,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在人教版教材中除了各个实验活动和探究活动外,还专门设置了技能训练的栏目,也旨在强化科学方法和技能的训练。这和过去实验重验证的作法有着显著的差别。 要十分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首先是实验环境安全问题,要注意实验室中药品的安全存放,实验室的安全用电、消防安全以及良好的通风设施等。其次是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特别要注意接触药品后手的冲洗和眼睛的保护。此外,如果实验涉及户外工作,要注意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 五.积极开展STS教育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的实质就是把科学教育与当今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建设人才和决策者。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标准中都突出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人教版新教材不仅在体系上、内容的选择编排上十分注意这个问题,而且还设置了有关的专门栏目。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已是当今社会生活的特点之一。而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第一,生物课程标准中蕴含有大量的有关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认为可有可无,甚至觉得作为知识的价值不大。本来它的目的就不单纯是讲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知识,而主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时包含有多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宣增添过多内容和活动,增加学生的负担,基本上依教材为准就可以了。 第二,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问题涵盖面很广,需要的背景资料涉及的领域很宽,对于初中学生常常难度很大。因此,更多地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和学生生活能接触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教学活动为好,使学生感到亲切、实在,有用武之地。 第三,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进入教学,常常要采取调查、资料收集、分析、讨论等方法,还包括上网查询,个别专访等许多活动,会占用许多的课外时间。因此,有些活动不一定所有学生都参加,部分有兴趣、有精力的学生参加,采取其他形式(如报告会,展览等)与别的学生交流,成果共享。如果需要所有同学参加时,可分成小组,小组再分到个人,分别完成一个内容的一部分工作,而后交流,形成总的成果。这都是合作学习的办法,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极快,与此相关的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问题很多,有些还是热点问题。当今是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对这类问题的传播很快,也很热衷。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多渠道关注此类问题,并对各种信息及信息源的真实性、可靠性,作必要的思考和分析,不要误导学生。这也是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之一。 |
|
|
[思 考] 以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吗? 在教学中如何避免发生两极分化的现象?请在讨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
[本节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