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

欧艳梅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化系,广西柳州545003)

随着教育部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势态推进。新课程已于2001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今年秋季实验正进一步扩大,有近500个县()开展实验,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新课程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探究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生物学教学应充分体现生物科学的这一特征。广大生物教师要努力提供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何为探究性学习生物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有什么特点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 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从广义上来说,中学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它贯穿于整个生物学教学过程之中。从狭义而言,则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基本确定的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领悟科学的本质,来体验生物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并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2 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2.1 开放性、创新性

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课题来源于生产生活,来源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和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以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如果仅仅局限于教室里是不够的,应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社会的生物资源和教育资源。因此,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习置于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途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都会存在差异,因而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也是开放的。例如“设计校园绿化方案”这一活动,学生要走出教室勘察校园,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周边单位的绿化情况,收集园林绿化设计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他们可到图书馆查阅,可上网查阅,也可采用专家访谈等其它多种方法与途径。由于所掌握资料的数量、质量不同,分析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最后设计出来的绿化方案就会各不相同,方案中所采用的植物更会不一样。探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思想上没有了传统教学的沉闷与束缚,可以任思绪驰骋,形成发散性思维没有了标准答案和权威的思维定势,可以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质疑,进而分析、推理、实践、总结,形成逻辑思维。可以说,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知识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多方向的。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造的欲望。

2.2 过程性、体验性

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十分突出,教师只是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的情况相当普遍。而探究性学习则不同,它特别重视教育,即重视探究的过程。学生探究过程的感受与体验比结论更重要。初中生物提供给学生的探究课题,多是早有结论的。教师之所以还要组织学生去探究,目的只是让学生去体验探究的过程,进而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比如学生通过对生物的观察、采集、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可在亲身经历中获得对社会、对生活、对生物、对生态的直接感受在探究中与同学和他人进行交往合作,可培养合作精神,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通过收集、分析资料,学生将懂得有效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一个完整探究活动的进行,可使学生了解科研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而当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时,学生将感受到成功的巨大喜悦。这些体验与感受,富含教育意义,比起结论来更为重要。有所思、有所感和有所悟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2.3 自主性、独立性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自主的学习方式,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儿童发展本位的一种价值取向。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安排了许多活动建议,每一个主题都有,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探究课题以及探究方式,自己负责完成探究活动。例如“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行为”这一活动建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探究蚂蚁的行为,也可选择探究蚯蚓的行为、蝗虫的行为或其他别的动物的行为。选择好要探究的课题后,再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并在实验中记录、分析、讨论实验证据,得出结论,最后在老师组织下全班同学进行各组间的交流,写出研究报告进行展示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独立自主完成的,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促进的作用。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观积极性被唤发,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生命活动的主体,日后必将成为社会活动的主体。

2.4 实践性、综合性

能力是在实践中“砺炼”出来的。因此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联系生产生活的科学实践。为达到研究目的,学生要观察、调查,要做实验,要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以及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分析、比较等。这些实践性活动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综合知识,如生物学知识、数学知识、文献检索、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而且要具有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探究性学习可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综合地运用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当今信息时代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2.5合作性、交往性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往往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究,三五个同学一起共同完成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互相配合,一起讨论、商量、合作、交流,发扬团队精神。在合作共事过程中,学生将学会理解、包容、善待、欣赏他人,将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分享成功与快乐。如果活动要外出访问或做社会调查的话,学生还将学会在更大范围的与人交往的技能,这将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

可见,探究性学习可使学生亲历科学过程,获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促进知识的应用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与方法养成求实、创新意识形成各种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并学会沟通与合作,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原则

3.1 针对性原则

首先,实施探究性学习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指导。例如“探究动物的行为”要采集动物,就要对学生进行采集方法及野外作业安全性的指导等“关注白血病的讨论”要收集资料,就要对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指导。此外,实施探究性学习要因时、因地进行。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活动有季节性,探究活动就应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如“探究蚂蚁的行为”不宜在严冬进行“家蚕的生长发育”宜安排在春夏天等。生物的探究活动还应从当地的生物资源和教育环境资源的实际出发。如在我们南方就不宜栽培北方的植物,因为气候条件不适宜农村就不宜进行科研要求高的探究,因为没有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依托。再者,探究性学习还应针对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和能力差异,在小组分工进行探究时,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来合理搭配。

3.2 指导性原则

虽然说探究性学习是一项开放性、自主性活动,教学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但也不应放任自流。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年龄小,知识结构、人生阅历上尚不够成熟,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过程的体验极少。因此,教师的指导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探究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宏观调控,又要进行个别指导,指导应渗透到探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实施探究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作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生物材料、实验药品和器材的准备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探究方法,指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检查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作好交流总结,进行成果的展示等。这样,教师的指导可使学生减少在探究中的困难,减少盲目性和危险性,有利于提高探究活动的成功率,使学生从中获取自信心和进取力。

3.3 鼓励性原则

初中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好动,但是自控能力差,耐挫力弱。故往往有的学生在活动开始时热情高涨,但中途则因缺乏毅力、失去兴趣而坚持不下去或因受挫失去信心而使探究活动陷入僵局。对此,教师应给予学生恰当的鼓励。而对学生在探究中的大胆质疑、创新的设计研究方案,教师应及时表扬。即使有的学生因知识因能力或其它原因所致使探究失败了,教师仍应肯定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各尽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3.4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应当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遵循认识规律,尤其对初中生来说要做到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比如说提出问题,学生一开始往往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开始时应当提供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来提出问题。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光、温度、水分等因素来考虑。当学生明白了如何提出问题后,再慢慢过渡到自己提出问题,独立探究。再比如设计对比实验,开始时可能要提供既定的实验方案给学生模仿,当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有什么作用”、“如何设计对比实验”后,才能进一步让他们独立设计。探究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应按照先“扶”后“引”最后“放”的程序,从模仿到部分独立设计再到完全独立设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5 联系生物学科课程的原则

生物学探究性学习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培养能力的重心应放在对生物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上,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选择探究对象时,我们应当善于从生物学科课程中挖掘资源。首先充分利用教科书,在课本中找,尽量利用课本安排好的探究活动。当然,生物与生产生活,与大自然联系如此紧密,我们还要联系当地实际,从当地的生物、生活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问题。教学中不能割裂了生物学科的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应使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得到真正的体现。

把握好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探究性学习,真正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地发展。

 

返回学习内容 返回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