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现在位置 >第二章 挑战精英文化的大众文化>
第一节 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

  电子媒介  

 

 塞缪尔.莫尔斯

  电子媒介的开山鼻祖是塞缪尔.莫尔斯,这位人称“美国的列奥那多?达?芬奇”的艺术家兼银版照相师,于183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电磁电报机。这一通过电线用电流的断续远距离发送信号的通讯装置被当时许多人赞誉为“这个最引人注目的时代的最引人注目的发明”,它以惊人的通讯速度而被冠之于“瞬间通讯”和“闪电式传播线路”的响亮名称。1844年,第一条电报线路在美国的诞生,意味着世界现代通讯的开始。电报发明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传播速度的提高,更重要的在于传播方式的改变,它使以往印刷媒介在文化传播时对交通工具的依赖转化为电子媒介对线路的依赖,首次造成了邮递和通讯之间的差别,改变了邮递和通讯二位一体的状况。
                        

  “上帝究竟干了些什么?”莫尔斯发出的第一份也是世界通讯史上第一份电报的电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当时所有的人对这一划时代发明的不尽的惊讶和由衷的赞叹。借助于工业革命的效应,这一发明迅速被实用化而得以普及,1857年在多佛海峡、1866年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分别被铺设成功,这使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以及各种文化关系迅速得以密切,从而证明了S?莫尔斯对20世纪“地球村”的预言:不久“大地将遍布通讯神经,它们将以思考的速度把这块土地上的消息四处传播,从而使各地都会成为毗邻。”     

              

  然而,电报通讯因为只是通过电信号显示而为其通向大众化道路设置了障碍。因此,如何在此基础上探寻一种既快捷又方便的传媒工具就成为当时人们努力的方向。1875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成为这一努力的重要结果。它把人的声音转换成强弱不等的电流进行传送,从此,口头传播可以与面对面传播相分离。同时,全自动交换系统使电话成为自由的双向性个别通讯媒介,这虽然把电话与大量划一通讯的大众传媒相区别,但随着电话的普及和网络化,它与大众传媒一起愈益成为社会传播的重要手段。

  电报和电话的诞生为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它们都是以线路为通道,其局限性则显而易见,由此,人们开始无线电的研究。

  电影是电子媒介的突出代表之一,是它最先实现了声像一体的传播。与电报、电话被人当做纯传播工具不同,作为通过摄影技术与叙事方式来表现的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电影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奇妙地将技术、商业性娱乐、艺术和景观溶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文化,因而受到了在此之前每一种传播媒介未曾受到的广泛的厚爱。

  电影在能够满足广大民众娱乐需求而带来的巨大商业利润的推动下继续成长壮大,把人们身处其中但又对之迷惑不解的社会通过塑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手法绘声绘色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文化传播的作用远比电报、电话更直接、更深远、更广泛。

                        

  无线电通讯的首次试验成功是由英裔意大利人古利英?马克尼于1895年完成的。1902年,马克尼又成功地应用无线电报把信号发送到大西洋彼岸,大大激发了商业和军事领域对无线电的兴趣。随后,广播业的加盟,把不用译成电码的信息播送给无需选择的听众,竟出人意料给无线电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使之瞬间成为普及性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标志就是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于1920年开始的定期广播。
  如果说电报电话对所传播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秘密性的话,那么,无线广播则使传播获得广泛的公开性,于是,美国人对广播的狂热一时兴起,继KDKA电台之后,立即有数百家广播电台加入该行业,至1922年底,美国国内已建起五百多个广播电台,听众达上百万。在美国之外,欧洲各国也开始了声音广播事业。1925年之后,广播开始向世界各地普及。

  电影是如何产生的?应该肯定,电影(包括动画和摄影电影)的产生有赖于人们对“视觉暂留”原理的认识和把握,而只是到19世纪初人们才真正注意到这一原理。19世纪后半叶,法、英、美的一些科学家利用摄影技术对动物和人类活动的研究大大推动了有关时间和运动的视觉的探索,成为世界各地的发明家设计创造能够产生活动景像的摄影技术的科学动力。1891年,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及其雇员们经过对电影技术集中精力的探索,终于发明了第一架摄影机(早期的活动电影摄影机)1893年,窥视孔电影视镜诞生,现代电影事业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1895年法国里昂照相器材厂厂主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斯?卢米埃尔兄弟对爱迪生的发明进行了重大改革, 把照相机、放影机和显影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发展出一种可以连续放映的电影装置,并于同年12月在巴黎开始了商业性的放映活动。1923年,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的李?德?福雷斯特博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类似有声电影的装置之后,开始放映有声电影。   

              

  把电影与广播二传媒的优点结合为一体并加以发扬的是电视,它以超越电影和广播的社会影响实现了传媒史上又一次伟大变革。早在19世纪上半叶,就有一些科学家设想通过无线传递方式传递声音与图像,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发明。直到1907年,俄国发明家罗辛通过把德国发明家尼普科和工程师布劳恩发明的扫描圆盘和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可以远距离传输画面的电子系统。接着,苏格兰工程师坎贝尔对此进一步改进,用阴极射线管把需要传送的图像投射到荧光屏上,然后用阴极射线束对存储在上面的电荷进行扫描放电,形成摄像管,现代电视的基础原理就此形成。

  20世纪20年代是科技大国对电视技术奋力攻关的科技冲刺阶段。 1929年9月,现已被公认的电视之父——美国科学家法恩斯沃思与其助手传送了一幅黑色三角形图案,之后又传送了一张一美元钞票的图像。由通用电气公司远距离传送电视节目的试验早在1928年即已开始,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广播公司和纽约市的WCBC-TV,1939年,全国广播公司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在英国,BBC于1936年开始播出电视节目。不过,以美国为首的各国电视的正式发展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53年,美国又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此后,各发达国家电视普及率迅速上升,至1965年,全世界有电视机约一亿台,电视台约5000座。如今,用电波传送图像和声音的电视已逐步成长为最巨大的世界性大众传播媒介。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