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名作赏析/现代美术作品


 

  现代建筑艺术



  现代建筑艺术

   20世纪初,建筑艺术如同绘画、雕塑艺术一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建筑科技的发展,使建筑结构和样式迅速

走向现代,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高层建筑的大量发展和新的建筑设计思潮的层出不穷,多元建筑形式风行一时。

   20世纪上半期,尤其在二战后,古典复兴建筑仍然流行,政府性建筑和纪念性建筑的发展,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

不同地区的建筑样式结合在一起的折衷主义建筑也不断出现。由于社会生活飞速发展变化,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日益复杂,房

屋的层数和容积量不断增加,建筑材料和结构已与古代大不相同,因此学院派建筑师不得不对传统建筑加以改造和简化,同

时革新的现代派建筑兴起。

   建筑牵涉到功能、技术、工业、经济、文化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建筑的革新也是多方面的,在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很

多流派和不同风格的建筑样式。20世纪初,在德国和奥地利先后产生了表现主义,一切都出自艺术家的主观表现,目的是引

起观众情绪上的激动,这一派建筑师往往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

1887—1953年)在20年代,设计过一些表现主义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919—1920年建成的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

。荷兰表现派的住宅甚至把外观处理得使人联想起荷兰人的传统服装和木鞋。

   未来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艺流派,它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表示欣喜,他

们否定一切文艺规律和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来的艺术。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者桑·伊利亚(1888-1917年)所设计

的图样中都是高大的阶梯形的楼房,电梯放在建筑物外部,林立的楼房下是川流不息的汽车、火车,分别在不同高度上行驶

,他说:“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改造得象大型造船厂一样,既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象大型机器一

样。”

   风格派与构成派的代表是荷兰的建筑师奥德·里特韦尔等。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体的组合和构成。风

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造型派”,他表现在建筑造型装饰,最能代表风格派特征的是里特韦尔设计的椅子,象蒙德里安的绘

画,运用水平和垂直线构成红、黄、蓝三色。他还设计了著名的荷兰乌德勒支地方一所住宅,运用简单的立方体,横竖直线

,玻璃等组成的建筑。这个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造现代建筑的任务被提到日程上,涌现出一批思想敏捷,而且具有一定建筑经验的建筑师,在

前人革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比较系统而彻底的建筑改革主张,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

勒·柯布西耶等。

   格罗皮乌斯的代表作是1926年设计建造的德国鲍豪斯学院校舍。“鲍豪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在魏玛筹建

的一所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工艺学校的简称。这所学校采用一套有特色的新的教育方针和方法,曾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现代派

艺术大师,是西方激进的艺术流派摇篮。鲍豪学院建筑主要特点是,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按照各部

分的实用要求互相联系,突出它们各自的位置和体型,他还采用各种形体的对比手法,如大小、长短、虚实、透明与不透明

、厚薄等,产生清新活泼的美感,显得单纯朴素、富有变化,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建筑活动

和思潮也很不一致,因此发展也极不平衡,西欧和美国为建筑现代化继续探索创造作出新贡献,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相继走入

现代化。英国在50年代出现以史密森夫妇为代表的新粗野主义(又译为新野性主义);60年代,以柯克为代表的称之为阿基

格拉姆派所提出的未来乌托邦城市的设想:以钢和钢筋混凝土的巨型结构来综合解决多种与可变要求的设计。

   在法国战后的“现代建筑派”取代了学院派成为法国建筑的主要风格。勒·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大楼和其后又设

计的朗香教堂,轰动了整个建筑学坛。法国在二战后建筑技术上不断创新,1958年兴建国家工业与技术中心的陈列大厅,跨

度218米,是迄今跨度最大的空间结构,也是跨度最大的薄壳结构。1973年建的巴黎蒙帕纳斯大厦高229米,是欧洲最高建筑

;后来建的国立蓬皮杜艺术中心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德国受到的战争破坏很大,战后着力重建。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只允许折中主义建筑样式,战后则坚持走现代建筑道

路,尤以鲍豪斯为代表,后来出现不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建筑,如夏隆设计的柏林爱尔音乐厅和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

朱丽叶公寓等。

   在设计思想上意大利比其他国家显得多样和善变。古代传统在意大利从未间断,现代思潮又给予强烈影响,战后全面

地走上现代建筑道路,在罗马和都灵等地推行新现实主义,提倡紧密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鲁道夫设计的罗马泰波蒂诺区为

代表。在意大利具有国际声望的建筑师无疑是奈尔维,他设计的罗马小体育宫和米兰的皮瑞利大厦被公认为国际先进水平的

杰作。美国具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力量,雄厚的技术人员队伍和一大批专门投资房屋建设的大业主,他们共同使美国建筑迅速

走向现代化。发展高层建筑是美国建筑的主要方面,1974年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10层,高443米,是世界迄今最高建筑。在

艺术和建筑方面,欧洲不论有什么新思潮都很快影响美国,各种思潮和各种建筑流派,样式在美国都得到反映。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一座富有个性的象征性建筑作品。它的设计师是丹麦的伍重,于1957年设计,1973年建成。歌

剧院位于贝尼朗岛,面临大海,建筑师把它设计成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很有象征个性。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伍重设计

悉 尼 歌 剧 院

  矗立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市贝朗岬角上的歌剧院是澳大利亚表演艺术中心,又称海中歌剧院,三面环海,南端

与市内植物园和政府大厦遥遥相望。其造型新颖奇特,外形宛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也像一枚枚屹立在海滩上的大贝

壳,与周围的海上景色浑然一体,富有诗意,被誉为一件杰出的艺术品,成为悉尼的标志。

  它是丹麦建筑师耶尔恩·乌特松设计,1959年破土动工,耗资1亿多澳元,1973年落成。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

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高。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岩铺面,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室

外台阶。主体建筑采用贝壳结构,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拼成10块贝形尖顶壳。外表覆盖着105块

白色和奶油色的瓷砖。音乐厅、歌剧厅连同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基坐上,各由4 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其

中3块壳顶面海依抱,1块背海屹立,远看好似两艘巨型帆船,片片白帆迎风飘扬。休息室设在壳体开口处,配有大片玻

璃墙面,由2000多块高4米,宽2.5 米玻璃镶成。临窗眺望,白天绚丽的悉尼湾风光一览无余,夜间市内的万家灯火尽

收眼底。旁边两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其他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有话剧场、电影厅、大

型陈列室和接待厅、各种排练场、化妆室、图书馆、展览馆、演员食堂、咖啡馆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像在风浪中鼓帆前进的巨型帆船,又像漂浮在悉尼港湾海面上的洁

白贝壳,这就是悉尼歌剧院的外观。这栋建筑物的形状实际上参照了一

个被拨开的球体的扇形部分。悉尼歌剧院是多数人能从图片上认出来的

少数现代建筑之一。对许多来说,它几乎成了澳大利亚的象征。这项建

筑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国际竞争中被选定的。许多人反对这项设计

,建造过程中曾出现过很多争议。最后,丹麦建筑师约恩.乌特松在工程

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辞职。1973年工程终于完成。它既是一座歌剧院,同

时也包括两个 剧院、一个音乐厅、若干个餐馆、一个电影院、多个艺术

画廊和一个图书馆。悉尼歌剧院内的音响效果并不十分完美。歌剧院的

内部也是约恩.乌特松设计的,但他的计划未被采用,因为有人认为他对

音响不够了解。然而,若按乌特松最初的设计,歌剧院的音响效果本该

是完美的。


悉尼歌剧院

  当时应征的设计方案有62个国家的223件作品。评委会的主要人物是美国第二代建筑师的著名代表艾罗·沙里宁。

他是一位酷爱薄壳屋顶的人,所以选中了伍重的方案。但是,由于徒刑奇特,施工中碰到不少问题,最初的预算是七

百万美元,后来啬到三千五百万,1966年又追加到五千万美元,仍然不能竣工,直到1973年10月方告完成,前后花了

十七年时间,耗资九千八百余万美元(相当于原来预算的十四倍)。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景,吸引着

全世界的游人。1936年,当莱特为约翰逊制蜡公司设计办公大楼的时候,约翰逊也曾关心过“莱特的设计能节省多少

钱?”一位建筑家告诉他:“你不要问节省多少,而应当问能赚多少。”事实上,这座建筑在建成后的许多年内成为

人们前来参观的胜景,约翰逊制蜡公司和它的产品因此名声大振,从莱特的设计中赚到的钱,早已超过当年建筑的投

资了。
  尼歌剧院落成至今,外间的评论毁誉参半。有人嘲笑歌剧院的外形不但像一支巨型贝壳,与艺术扯不上任何关系,

而且它高昂的建筑费用,实属浪费。持正面意见的人,认为歌剧院是一件伟大的巨型雕塑,也是全世界文化艺术汇粹的

中心,大大提高了澳洲文化艺术的地位。然而,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建筑界一直未有定论。




《最后的晚餐》
 

.中国艺术视窗网
.世艺网
.美术在线
.视觉中国
.艺海图文
.世界艺术网

 
jiangwenxue1@sina.com
jiangwenxue2@eyou.com

 天津师范大学继教院
 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努力学习啊!

                 浏览更多作品......
          
 
1.原始美术的诞生与基本特征?
2.金字塔以及雕塑的艺术特征?
3.古希腊瓶画风格的演变过程?
 
4.简述基督教美术产生的背景?
5.简述威尼斯画派的艺术风格?
6.《日出.印象》的作者及其艺术风格?
 
7.《大杰特岛的星期天下午》在西方绘画史中的地位?
8.凡高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
     更多内容......
   
建议在1024x768分辨率,IE4.0以上版本浏览本课程
2004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艺术学院 电话:83831369

电子邮件 返回首页 课程简介 课程导航 课程内容 名作赏析 作品欣赏 授课教师 课程简介 课程导航 课程内容 名作赏析 作品欣赏 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