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类型和方案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四个指定领域的划分,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确定了基本范畴,可以作为开发课程资源,选择活动内容的依据,客观上为综合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但它并没有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具体的办法,要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有效推展起来,还必须对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并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将四大领域整合起来,形成学校可以操作的,具体的活动类型或活动项目。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类型
依据活动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常可以将不同领域的活动项目,细化为一些基本的活动类型,如与学生发展相关的思维训练活动、心理健康训练活动,与自然和科技相关的科学探索活动、设计与制作活动、创造发明活动,及与他人和社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文化探索活动等,此外还有与上述三者都紧密相关的综合研究型活动等等,每一类型的活动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远远不止于这样几种活动类型,这里只不过是择其要者加以说明罢了。下面仅就见诸学校的主要活动类型,给予简要的说明:
1、思维训练活动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人的思维能力的高低是人的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思维是人脑的活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按一定的规律,依一定的途径进行的。思维训练类的活动,即是为引导学生了解思维的规律,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思维的方法,进而掌握思维的技巧而设计的。
综合实践活动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自然就离不开创造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时候,要把握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这样一个重点。
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训练,也是可以训练的。针对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努力形成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入手,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培养和形成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完全可能的。
经验证明,思维不是教出来的,教师的说教很难形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采用智力美术、棋类活动、科学益智游戏和数学思维训练等方式常常能够得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这一类活动通常是创设某种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思维训练,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下面是几个思维训练活动的案例:
·《圆是什么?》:在黑板上画一个园圈,要求学生发挥想像力,回答圆是什么?也可以要求学生一口气说出自己想像中“圆”的东西,看谁说的多,说的新奇。
·《巧辩轻球》:有8个形状、大小、颜色一样的球,其中一个球比其它球的重量都轻,要求使用天平将轻球挑出来,最少要使用几次天平?
·《组画命题》:设有两条直线,两个圆形和两个三角形(即
——、——、
、 、
、 )试用这些图形组成一幅画,并为组画起一个贴切的名字。
·《五巧方拼图》:按图剪制一幅“五巧方”,组织学生做图案拼搭游戏,看谁拼搭的图案花样多,立意奇。(见下图)
2、科学探索活动
人类科学探索活动的核心是探索未知,组织儿童和青少年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目的在于引导他们接触自然、科技和社会实践,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亲身获得科学研究酸、甜、苦、辣的各种体验,享受科学研究的快乐。
青少年和科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本质上是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从小就是科学家,他们可以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未知。但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有限,以至他们的认识过程自然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又需要引导。组织他们有意识,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常能加速他们的成长过程,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的经验表明,依探索对象不同,采取步骤和使用方法各异,适用于儿童青少年的科学探索活动又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观察——考查型科学探索活动。这是一类置研究对象于自然状态,主要通过观察、访问等形式获得研究材料,进而通过分析和研究得到对事物的认识的科学探索活动。例如对自然现象的调查,对社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考查等都属于这种性质的活动,此外社会人文科学调查类的活动也可以归于这一类。
实验研究型科学探索活动。这一类活动以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通过实验研究收集数据为特点。所谓实验研究即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有效控制,使受控对象的现象得以反复出现,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观察和分析其呈现条件及其规律性。例如许多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内容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多数于这一类型的活动。
综合研究型科学探索活动。这是一类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科学探索活动,它常常综合了文献收集、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因而真正可以称得上是综合研究,但对于小学生来讲,这种综合多是初步和有限的综合,研究探索的性质也仅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模拟,是不能要求过高的。
下面,参考几项科学探索活动的案例,体会这一类活动的特点。
·《用气球做游戏》
气球火箭:选一支气球,将气球吹满气,用手紧紧捏住气口。将手放开,看气球是怎么运动的,再想办法用气球做一个保持一定运动方向的火箭。
气球大力士:取一只气球,用两只一次性塑料碗将气球轻轻夹住,再把气球吹鼓,捏住气口,将气球下垂,看塑料碗是否会掉下来?再用较重的塘磁碗或磁碗代替较轻的塑料碗,看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想想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气球起重机:把一只空气球平铺在桌面上,上面平放上几本书,将气球吹豉起来,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将书本的数量逐渐增多,反复进行试验,看看会有什么结果?联想一下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什么与此类似的现象。
做上面的三组实验,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收获,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立木研究》
树高的测量:树高是指树木从地面到树顶的高度。假如有一株足够高大的树,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高度吗?(可以使用1/2目估法和相似三角形法,当然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进行测算)
胸径的测量:树的胸径是指距地面1.3米处的树干的直径。测量胸径是树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想想看,树木调查为什么要测胸径,用什么办法可以测知树木的胸径呢?
盖度的测量:盖度是指树木遮盖地面的面积,也就是树冠部分在地面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一株树的盖度吗?
在室外选一株足够高的树,分别测量树高、胸径和盖度,在测量的时候要尽量使用课堂已经学到的知识,测后要进行总结,交流收获和体会。
·《做个环境小卫士》
对住地或学校周围的“白色污染”的状况进行一番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治理对策和建议。
3、设计与制作活动
这是对应于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的要求提出来的一类综合实践活动类型,它以设计和制作实物成品为基本特征,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与制作活动以活动项目为载体,用作品引导学生从事劳动和技术的学习,强调动手动脑相结合,立足学生所处的环境,从现实生活中撷取设计与制作的原型,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提高活动的技术含量,努力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工具价值和发展价值的统一。
依活动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可以将设计与制作活动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照图施工式的设计与制作。是指依据现成图纸和制作说明,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操作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其成品可以是工艺作品,也可以是科技作品,活动主要施于中低年级的学生,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工具使用能力。
有所改革式的设计与制作。这一类活动虽然也有现成的设计图和说明书,或者仅提供基本的活动器材和参考用图,但都留有供学生发挥的余地,学生在活动中可以对原设计进行改革,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设想,使最终成品不具有唯一性。这一类活动多适用于中高年级,不但有利于操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有所创造式的设计与制作。这是介于制作活动和发明活动之间的一种活动类型,它提供设计要求,并提出一定的限制条件,要求学生按要求自行设计并制出一定的实物成品来,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用方便筷子搭建一座塔或一座桥等等。这一类活动为学生活动留有更大的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十分有利。
适用中小学生的设计与制作的内容很多,下面举几个实例供参考:
·《用牙签造大厦》
尝试用牙签搭一座高楼大厦。
给定的条件一共有三样:50根牙签,5
根塑料吸管及30 克橡皮泥,看谁搭的大厦结实,稳当,设计独特。
当向全班展示制作的牙签大厦时,别忘了给大厦起一个合适的名子,并说明它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在动手之前,几个同学可以商量一下,出主意,献高招,争取拿出自己的精品来。
·《竹青蜓和直升机》
竹青蜓玩具在中国流传很广,小小玩具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现代直升机的‘旋翼’,从其基本原理看,就是一个大的竹青蜓。
这次活动就是要设计和制作一个竹青蜓,并想办法利用竹青蜓制作直升机模型。
制作竹青蜓:选择一块长16厘米,宽1.5厘米,厚0.2厘米的小竹片和一根细木棍或竹棍(可用一次性筷子替代)把竹片上、下两面用刀刮平,沿上底两端用刀削成对称相反的斜面,在竹片中心处钻一个小孔,将准备好的竹棍一端紧紧地插到孔里,竹青蜓就做好了。
玩竹青蜓:用两手夹住竹青蜓的木棍来回搓动,看看有什么感觉,当挫动木棍时同时把手放开,观察竹青蜓是怎样运动的,是飞高了呢还是直接落到地上了呢,想想看,这是为什么?怎样能使它飞的更高?
用竹青蜓制作直升机模型:自己想办法完成这个活动项目。
·《自制小车比赛》
制作要求:用橡皮筋做动力作一辆小车,材料不限,可选木板,竹片,塑料板等。要求上面安置一个乒乓球,乒乓球上方开一个5分硬币大小的园孔。
比赛办法:比赛时要求将乒乓球里注满水,将小车置于起跑线后待发,跑道要求平坦光滑,起跑线前2
米处横放一木板作为终点线。
听口令,小车起跑,以小车撞上前方终点挡板,乒乓球中的水余存最多者为胜。
4、创造发明活动
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发明创造是技术教育的核心,在技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创造自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际情况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除有一批一流的创新人才外,更需要有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的提高作基础。因为要解决社会生活和生产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既要有科学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有较高科技素质的全体公众力量的配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创造发明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敏感,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一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事情。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讲,实施创造教育,不能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经验表明,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一定的创造技法和以典型案例的模仿激发创造的灵感,常会得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创造技法是人们在对创造发明活动实践的总结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法,即可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创造力。近年来,上海“和田创造十二技法”的提出,以及以这些技法为指导开发的许多活动项目,深受学生的欢迎,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所谓典型案例模仿,常常是选择在全国和地方青少年创新大赛或其它赛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为蓝本,创编为活动方案设计,供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青少年心理特点相仿,知识经验类同,心灵更容易沟通,这样的学习自然也容易产生良好的效果。
5、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生走出教室和学校,融入社会生活实际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人,进入实际的社会活动,在直接参与各项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性、义务性的服务活动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是学校统一组织的,也可以是由学生自行联系的,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社区管理服务和各种公益性的义务劳动。
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在特定的社区背景下,为着一定的目标而组织学生参加的参观、考察、调查和宣传等活动。
通过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社区的生活环境,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社区的发展变化,通过活动的实践掌握志愿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服务社区的本领,在了解和服务社区的实际活动中,所获得的实际感受和体会还很容易自然地生发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下面举二项社区服务与社会活动的实例:
·《社区环境调查与治理对策研究》
调查社区的环境状况:了解所在社区的环境状况,注意其中有无环境问题,如空气,水源、噪声和垃圾造成的污染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班会进行情况汇报。
分析社区环境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主题会议围绕下述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或行动措施:
所在社区存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解决现有环境问题,使社会环境得以优化。
就社区环境建设,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组织社区环境宣传活动。
保护社区环境,从我做起,组织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植树种草。
绘制社区环境规划图,并开展竞赛活动竞。
《假日小队走向社区》(根据北京市海淀区培星小学“假日小队走向社区”活动方案整理)
(1)目的意义:充分利用学校与各大院相邻的优势,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学生在双休日期间走向社会、参与实践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组织机构:以学校为主,牵头在校外建立假日活动辅导站,聘请校内外活动辅导员辅导假日小队活动。
(3)组织模式: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以居住地区远近混合编组,建立中队,行使具体管理职责。中队人员组成要兼顾兴趣爱好,中队下设小队,每小队5人左右。
(4)活动内容:假日小队要开展文明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使队员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过集体生活。
(5)活动原则
组织原则:假日小队要接受大队和中队的领导,完成上级组织交给的任务,并开展有意义的小队活动,假日小队要接受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监护,学习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自主性原则:假日小队在少先队大队和中队领导下,由队员自主决定小队事物,开展活动;每个队员在小队中都应负有不同责任,队员有权对小队工作提出批评,或向大队和中队反映问题和意见。
(6)活动组织:小队每月要制定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每次活动不超过1.5小时,活动时不能影响家长和邻居休息,小队应设立各自的社会服务岗,定期开展搞卫生,绿化和送温暖活动,假日小队要自己选举队长,自己定队名,自己制定队徵、队旗、队规、活动计划和行动口号,自己记录小队日志,每月出一张小队“特快专递”,报导和宣传小队的活动情况。
(7)安全措施:各小队外出
活动或需用火、电、煤气时,必须有家长或辅导员在埸辅导,活动中守时守纪,注意安全,准时开始和结束,校内外辅导员要掌握各小队每月和每周活动计划和活动情况,并落实好小队志愿辅导员。
6、文化探究活动
这是一类以研究地方的文化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的一类活动,对于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准,培养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先人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许多文化瑰宝就以地上和地下遗存的形式散布于城乡各地。中华民族的“根”深扎在中华大地上,许多看似普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陈迹,很可能就是炎黄子孙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创造并留给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身在宝中不知宝几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组织学生进行文化探究活动,对于从文化层次上认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发掘民族文化遗产以及发扬和振兴民族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探究活动说得上是丰富多彩。举凡历史沿革、文物古遗、民俗民风、城乡环境、人口状况、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可列入这一探究活动的范围。活动组织可以地域为范围,也可以主题做对象,既可做现场访问了解,也可以做文献调查,还可以用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形式分享探究的结果,因而可以全方位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活动。
7、综合能力训练活动
这一活动类型的基本特点是“综合”,它可以是刻意为学生设计的以综合办法解决特定问题的活动,也可以是组织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研究课题。既然是综合,就需要利用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办法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活动既会涉及科学探索的方法,又可能涉及设计与制作的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而问题本身又可能恰恰属于社区服务的范围,因此这一类型的活动常常最能体现四大领域的整合,从整体上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方向,所以更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必修课程,既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就一定要把课上好。活动课程又不同于学科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经验的学习,提倡自主活动。为使学生通过活动确有收获,就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设计。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
人们要办好一件事情,事先就要制定一项明确周详的计划。教师要上好一节学科课,也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教学的教案。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教师就要学会活动设计。
所谓活动设计,就是要把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以及活动过程中师生的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按着一定的原则组织成一个合理的结构,从而形成一种使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运行的程式,根据目前各地的经验看,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设计,大体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活动选题;
② 活动目标;
③ 活动的形式和方法;
④ 活动的过程;
⑤ 活动的准备;
⑥ 活动中应注意的事项。
⑦ 活动的评估
上述各项中活动选题是活动设计的核心,活动的目标、内容的形式方法都将依这一核心的需要而决定弃取,从一定意义上讲,选题即表明了活动的内容。活动目标即表示学生通过活动应该取得的收获,目标的确定应明确具体。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是指活动将采取怎样的形态和方式进行。一般讲在活动内容和形式这一对矛盾中,形式是活动内容的外在表现,同一个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必有优劣之分,这便为活动设计提供了选择的余地。至于活动方法则是指设计者将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整合为一体的运筹方式,自然也有好坏优劣的区别。活动过程是将活动自始至终形成几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环节上师生双方可能采取的措施、做法,特别是教师需要使用的策略。活动的准备则是特指教师为顺利组织活动需要进行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工作。最后的注意事项,是说为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要引以为戒的事项。
活动方案设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绝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搞好这一设计工作,在有现成的活动方案可以借鉴的时候,教师应认真研究活动方案,潜心体会已有方案的设计意图,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作出自己的活动实施方案;在没有现成方案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则需要从调查研究入手,开发课程资源,选则适宜的研究课题,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活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活动程序。好的活动方案的设计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
2、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
每一项活动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中心进行设计的,活动内容不同,活动的目标也不一样,课题找到后,恰当地确定活动目标,是实现活动教育价值的关键所在。
那么,怎样确定活动的目标呢?
首先,目标确定要准确。要从活动特定的要求出发为活动确定明确具体的目标。活动的目标实际上就是通过该活动学生可能取得的收获,而不是教师从观念出发想当然地为学生制定的活动要求,它是从活动中生发出来的,是活动过程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应该是任人任意“拔高”的产物。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在确定某项具体活动的目标时,总是方方面面地罗列许多条条,却了无重点,不得要领。实际上,任何具体活动学生从中可以取得的收获总是有限的,教师对活动的目标的确定应以明确具体恰如其分才好。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则是怕人家说“不全面”,或则本人缺乏提炼的能力,结果便林林总总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自己也说不明白活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种情况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其次,活动目标的确定要具体。也就是说目标设计要实实在在,切实可行。有些教师常笼统地把“提高分析能力”,“培养创造能力”等作为具体活动的目标,殊不知分析能力也好,创造能力也好,都不是一日之功,都不是用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奏效的。这样泛泛的提法到不如从活动的实际出发,将目标分解细化,如“学习某一具体分析方法”,“了解某种创造技法”来的具体,结果也容易评估检查。
再次,目标的确定要恰当。须要从活动主体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确定恰如其分的活动目标。小学生总体上处在儿童时期,他们的心智发育稚嫩,对知识了解得有限,针对他们的活动设计更要照顾这一特点,不便于提出过高的要求。就思维特点看,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其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大约在小学4年级。因此小学三年级以下的活动应以游戏和制作为主,目的在于训练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加强手指小肌肉群的训练,学习简单的创造技法。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知识学习有了较多的积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时,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观察中发现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组织他们学习一些初步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了。
最后,活动目标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注重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世界观的全面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比,虽然并不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但也不排斥知识的学习,只是把知识作为完成活动目标的工具,当没有某项知识就难于完成确定的活动目标时,也是需要将知识的学习纳入活动目标的。
活动课程更强调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意识作为人们高级的心理活动,将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提高到自觉的程度,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广泛交往创设了适宜的情景,极有利于各项意识品质的培养,在活动中尤其应该注意儿童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一般的心理能力之外,综合实践活动更应关注学生对知识检索和处理、实践操作、社会交往、交流表达等各项能力的培养。
3、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设计
活动的过程设计也称为活动的程序设计,为达到预期的活动目的,需要通过对活动目标的分析,将活动过程分解为几个基本阶段,预先设计好活动的过程,再组织学生按步就班地开展活动。活动过程有如施工的步骤,它是活动目标达成的措施和保证。
一般讲,一项完整的活动过程应包括:激发兴趣、研究探索、汇报交流、进行评价等几个基本的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它的选题是开放的,活动是主动进行的,但这并不排除对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相反,更提倡对活动过程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组织的,如何引发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关注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之一。活动之初,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办法,引导学生对选择的课题产生研究和探索的欲望,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去。
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有多种,每一种活动常有恰当的导入方法,例如思维训练活动可以用激疑导入法;设计与制作活动,可以用实物演示导入法等。对活动导入的总的要求是通过营造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活动进行“预热”,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出来,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
活动的研究探索阶段是活动实施的主要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不同,其探索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具体要求也是不同的,但要形成研究的过程,组织者就要把活动涉及的各种因素(如人员、材料、设备、工具等)合理地组织起来,构成一种便于操作、探索和研究事物的条件。一个好的过程,关键是要能够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切能够有效地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并使活动获得实效的办法,都是应该提倡的好办法,切忌刻意追求所谓方法的多样,机械堆积,表演式的强拉硬扯,将简单的问题人为地复杂化,作虚功而不见实效。
我们强调活动过程的设计,目的所在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切切实实地获得探索问题的感受,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的类型和方法各异,某些方法对于某些活动内容具有某种专属性,指导教师要力争把每一具体活动都搞成解决相应问题的范例,这样活动多了,学生积累的经验也就多了,掌握的方法也就多了。经验和方法是有迁移性的。学会了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经验和方法的不断积累,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形成。这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个完整的活动要有汇报交流和总结评估。汇报和交流是活动中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具体表现,通过交流分享收获乐趣,将个人的经验所得变成大家的宝贵财富,可以拓展活动的教育效果。积极的评价是激发人们奋进的催化剂。活动最后,一般讲应进行评估,但是这种评估不应是老师的“一言堂”,它应建立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之上,教师的结论性的评价应从学生活动中自然引出,水到渠成,画龙点晴,教师也可以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结论,但是绝不可越俎代疱,更不能强加于人。
(三)活动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能力和水平是表征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能否进行活动设计应该成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进行活动设计,前面已经谈到了一般的要求,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来供老师们参考:
1、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的实践性学习,只有能够引起儿童兴趣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有与同龄人一起活动的需求,都有徒手或使用工具折折弄弄的建设动机,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引起的探索欲望,以及渴望自我表现的表演动机。依据儿童的这些心理需求,设计他们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自然容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问题是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动机水平是不同的,他们的知识水平亦不一样,怎样才能设计出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项目呢?这就要求人们具体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例如:小学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低年级学生大都处于认识“空间联系”和“因果联系”的阶段,中年级大部分进入“因果联系”阶段,到了高年级才进入“对象总体”阶段;儿童的注意随年龄增长,有意注意不断代替无意注意,到高年级有意注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对抽象材料的注意逐步地得到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在为儿童设计活动项目时,低年级活动重点应把制作、游戏、表演的内容结合起来,逐步增加研究问题的难度。具体单个项目的活动时间不易过长。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引入观察思考活动的项目,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当然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些考虑问题的思路,具体操作时,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行。
2、活动设计要体现基本的教育目的,又要具有恰当,可以达到的具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疑应该按着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方位地寻找活动的切入点。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当然还有活动课程以外的教育教学内容)整体的要求,这并不意味着每一项具体活动都要“全面”。这似乎说起来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实际作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许多初步接触活动设计的人常常就是因为过于追求目标的“全面”,致使设计归于失败。例如,理论上讲活动要着重学生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形成,于是在具体活动设计时,就面面俱到,想用一个活动达到所有的目标,结果或者是这样的理想设计难以达到,或者勉强地拼凑出来,儿童未必喜欢,教育效果也就很难如人愿。恰当地确定活动的目标是实现活动教育价值的关键所在,每一个致力于活动设计的人,对此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把对学生的培养落到实处。
有一种观点认为活动设计一定要“大主题、长周期、慢节奏”,每一项活动都要形成一个系列,因而活动设计的很大。当然这也不失为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在有较强师资的条件下,也可能会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我们更主张“课题要小,立意要巧,开掘要深,效果要好”的“四要”原则。这样可能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便于在实现教育目标大原则下,在具体活动中将培养目标进行分解,从学生可望可及的最近发展区选择切入点,提出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把活动激活。例如,学会从广泛领域用不同的方法检索知识,是活动课的培养目标之一,在不同的年龄段就可以设计不同的活动,分别训练学生从报刊、索引、百科全书和因特网上检索知识的方法。又如为培养小学生的交往和交流能力,就可以分别创设不同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独立采访、咨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对既定对象进行调查,组织专题会议由学生汇报和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等等。总之每一次活动设计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每一活动都要尽可能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
3、活动设计要注意过程和方法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过程学习,它追求的不仅是过程的结论而且是形成结论的过程,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科学结论的方法。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该十分重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的设计。
这里讲的过程,即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活动的设计者要善于把活动涉及的各项因素(如人员、材料、设备、工具)合理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便于操作的探索问题,研究事物的程序或步骤。一般讲,这样一个研究过程,应该包括①、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发求知欲望;②、解决问题,即采用与问题相关的科学方法收集信息、编码资料、提炼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③、进行交流,使用文字或口头的方法,交流研究所得,互相分享成果和研究过程带来的各种感受;④、评价检验,通过自评和互评,比较自己的成果与别人成果的异同,分析哪一个更符合实际情况,必要时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已有成果付诸实施,接受实践检验。对过程的设计尽可能抓住主要环节,帮助和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解决主要矛盾方面。我们讲注意过程,是要将学生引导到能够导致问题解决的科学的过程上来,我们讲学生通过过程取得的体验,追求的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奋进的积极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只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活动才会产生积极的体验,活动失败了,能够找到失败的原因,从失败汲取了教训,产生了进一步夺取胜利的信心等等,自然也应归于值得鼓励的积极体验。
活动实践充满着各种科学方法的学习和使用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科学过程取得成功的保证,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科学方法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活动过程强调学生应以探索者的身份主动进行探索,绝不是不要方法的指导,主动的探索不是盲目的行动,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予以保证。这里所说的方法既包括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操作等一般方法,也包括调查、实验、测量、统计以及模型设计等具体方法,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要求也不同。前面曾谈到,活动的设计者应力求把每一项施于学生的活动都搞成解决相应问题的范例。当然这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然而有志于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设计和开发的人们,都应该深入系统地研究科学方法问题,将那些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迁移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来。
|